機會來的時候能做到“清等一會”的人,多半都有比較好的結(jié)果。
這些日子以來,“裁員”幾乎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把晷蕊L(fēng)”確實讓我有些崩潰。這讓我想起了獵頭行業(yè)的一些往事:2006年時某著名手機生產(chǎn)商S的某國研發(fā)部被同行O收購前進行了調(diào)整。我朋友Susan剛好在S的手機客戶端研發(fā)部當Leader。當時,S公司首先砍掉了收購之后不會保留的部門,留下的員工則計劃到O公司上班,S公司給留下的人兩種選擇方案,其一拿上N+1的賠償走人,其二是與團隊到O公司上班,如果能在O公司干滿一年,第12個月時則多發(fā)一個月工資。
方案擺在面前的時候,Susan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她說:“又不是找不到工作,現(xiàn)拿到賠償更可能實現(xiàn)自己利益的最大化。”Susan離開S公司的第二周就在另一家國際手機軟件客戶端開發(fā)商上班了,薪水上漲10%,試用期薪水不打折。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Susan在S公司的前同事Amy和Tom。在S與O合并之前4個月,Amy因為感覺工作可能不保,主動接觸獵頭后。換工作到了O公司,條件是薪水漲10%,試用期工資打8折;另一位同事Tom接受了S公司的條件繼續(xù)去O公司上班。我們來算個賬吧:假設(shè)Susan、Tom、Amy之前都是月薪1萬,到S公司都是2年,(按勞動法規(guī)定,裁員時可拿到相當于3個月薪水的賠償金)——
Susan在之后一年里的所得如下:
3萬賠償金+1.1萬/月×12個月=16.2萬
Tom在之后O公司一年里的所得如下:
1萬/月×12個月+1萬=13萬
Amy在之后O公司一年里的所得如下:
0.88萬元×3個月(試用)+1.1萬/月×9個月=12.54萬
三人可能都經(jīng)歷工作轉(zhuǎn)換的陣痛期和試應(yīng)期,從現(xiàn)金收益上講Amy是最差的。主動聯(lián)系獵頭難道有什么錯嗎?還是其他地方出了問題?
看到公司或者行業(yè)形勢不好的時候與獵頭聯(lián)系看看有沒會新機會絕對是正確的方法,但真正要動身的時候要多考慮一下,多想一想。手里有幾個機會任自己自由選擇是一回事,真正換了工作到一家新公司上班是另一回事。象棋里有句話叫“有時候威脅比打擊更有力”這個道理也能用到工作轉(zhuǎn)換中。下棋時,沒走下一步之前打擊對手的方法有很多種,一旦落子威脅就變成了真正的打擊,有時候落子錯誤會讓對方扭轉(zhuǎn)局勢讓自己盡失先機。工作選擇和機會再多,最終我們也只能選擇一家去上班。這個選擇如果最終被證明有瑕疵,小則影響我們的收入,大則影響我們事業(yè)的上升曲線。
Tom穩(wěn)健、Amy主動、Susan成熟,他們也都得到了不錯的結(jié)果,相較之下Susan選擇之后的結(jié)果最好。不可否認Susan平時積累了一些獵頭的資源,也請注意Amy也積累了相關(guān)資源,這次還幫自己換了工作,但是從結(jié)果看并非最優(yōu)。Susan看到機會并沒有急于離開目前的公司,而是等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機會才離開,繼而奔向?qū)儆谧约旱奈磥怼D茏龅饺绱顺林娜嗽谄綍r的職場之中并不多見,能有如此良好表現(xiàn),我認為Susan一是緣自于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和自信,二是對行業(yè)的時局把握得比較準確,這些都是需要長期積累的。
在一個如此喧囂的世界里,機會來的時候能做到“請等一等”的人,多半都有比較好的結(jié)果。最優(yōu)秀的候選人都具備兩個基本素質(zhì):不拒絕機會、不輕易承諾。前者意味著有開放的心態(tài),而后者是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
與獵頭接觸時,“重承諾,但不輕易承諾”很多時候是上佳選擇。“寧靜可以致遠”多少可以折射成功人士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