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收藏有上千件藏品,絕大多數是古董家具;
他說收藏想數量多很容易,但精品千金難求;
他曾為王世襄的名著《明式家具珍賞》推薦了十幾件家具入書;
他認為現在的古家具市場非?;靵y——垃圾賣高價,精品無人識;
他認為世界聞名的北京潘家園古舊市場,在收藏中更多屬于一種“娛樂場所”;
他收藏的口號是:“只買最貴的”。
在北京的古董收藏圈子中,張德祥是木器方面的專家。1949年他出生在北京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祖上從清朝末年開始就在前門外開著幾家很大的票號和綢緞莊。張德祥的爺爺特別喜歡古董,所以他很小的時候就能經常接觸到一些古舊的東西:清代四王的山水畫、康雍乾時期的古瓷、光潤的紅木書桌……耳濡目染,張德祥說自己喜歡古董是發(fā)自內心的,與今天的投資、升值等概念毫無關聯。
張德祥始終認為自己屬于“草根專家”-自學成才,在漫長的、超過30年的個人收藏歷史中,收藏古家具特別不容易,成就感與焦灼感并存。他認為如今火爆的國內收藏市場,是因為將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文化饑渴狀態(tài)的一次集中釋放,當中國人睜開眼睛看世界后,最終還是覺得中國古典的東西最好。
但如今國內的硬術家具收藏市場現狀,還是令張德祥越來越看不明白了:越來越多的高仿古家具不斷創(chuàng)造著銷售天價,甚至超過了古家具,“什么東西一旦走進了千家萬戶,還怎么可能日后升值?”張德祥告訴我們:如今投資古家具的主要途徑是商店和拍賣場,而值得信賴的古家具店在北京這樣級別的城市中,其實就只有一兩家。
五元錢開始起步
張德祥的收藏歷史可以追溯到他上“初一”時候,在北京著名的琉璃廠,當時他花了五元錢買回家三幅字畫。上世紀70年代初,張德祥開始踏入社會,面對當時社會經濟的窘迫、文化的單調荒蕪,“感覺整個社會是一片灰色,一下子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十分迷茫。”
那時“文革”已經開始,紅衛(wèi)兵“破四舊”的狂潮使許多精美的古家具遭到破壞,經常有一些做工精良的古家具殘片被堆砌在路邊。有一次,張德祥被路邊一段太師椅的殘片吸引住了,“那殘片在陽光下發(fā)出不可名狀的光澤,深深打動了我的心,”張德祥回憶說:“當時的我,聯想到那些東西曾經是人們優(yōu)雅、溫馨生活的組成部分,它們仿佛一下子有了生命,喚醒了我內心對古家具的愛戀?!?/p>
自此以后,張德祥開始陸續(xù)撿回那些古家具殘件,整天在家擦拭、粘貼、修補。30多年前可不像今天的收藏市場這樣作偽、仿冒盛行,當時的殘件都是一等一的真貨,而且其中不乏珍貴名木。張德祥告訴我們:“殘件雖不如整件完美,但也有整件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因為它將古家具的細微之處展露無遺,我也因此積累下了一筆豐厚的感性認識?!?/p>
當拾得并修補過不少古家具殘件后,張德祥在這方面逐漸有了一些心得,并開始了他異乎尋常的收藏生涯。當時張德祥經常騎著一輛自行車走街竄戶,并不斷跟身份不詳的人打交道,弄得左鄰右舍老說閑話。一次一位老鄉(xiāng)來找他出手一件舊家具,張德祥準備用糧票跟老鄉(xiāng)換。馬上有人來問:“你這不是在倒買倒賣文物嗎?”張德祥解釋說沒有,那人說:“你不打算賣,那你買它干什么?”張德祥哭笑不得:“我愛這些東西呀!”可是,那時的人怎么也不相信天下有無利也起早的人?!拔耶敃r確實不是想通過收藏古家具來賺錢,再說那時也沒有人對這些東西感興趣?!?/p>
“技術派”古董商
時間來到了上世紀80年代,張德祥已經是北京家具研究所的資深家具設計師了,同時他還自學木工,對于木器制造上的所有工藝都基本做到了耳熟能詳。這些專業(yè)能力為張德祥的個人收藏如虎添翼,然而現狀卻依然不容樂觀。
當時社會上雖然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古家具交易市場,但多為“倒賣”行為,北京專營古董的店門前幾乎都掛著這樣一塊牌子:“本商店只接待外賓”。張德祥至今仍對那一塊塊牌子耿耿于懷,更為那時“一車一車的古家具”外流扼腕嘆息。
為了尋找古家具,張德祥經常要到外地去搜尋,有時交通不便,他不得不常常搭乘四面透風的貨運卡車走南闖北。張德祥說,那時也沒覺得很苦,只要聽到有收藏的信息,就像有股魔力,吸引著自己去追尋。
10年后,大約是在1995年,張德祥自己的古董店在北京開張了。扎實的專業(yè)修養(yǎng)、個人的豐厚收藏加上祖輩世代經商的基因,所有人都認為張德祥的生意一定會很紅火。張德祥自詡自己是“技術派”商人,就是說他在給客人講解藏品時頭頭是道、口若懸河,但是在最關鍵的“開價”階段時,他就開始緊張——說多說少都覺得渾身不自在。即便如此,張德祥的古董店依然經營得有聲有色,因為在古董這個特殊的領域內,行家就是一塊金字招牌。
很少逛潘家園
相比于中國書畫、瓷器等源遠流長的收藏理論和標準,古典家具的收藏歷史嚴格說只有5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收藏界泰斗級人物王世襄的著作《明式家具珍賞》,算是第一部古家具收藏的標準教科書。張德祥介紹說,國內直到改革開放后,正式的古家具收藏和交易市場才開始逐漸形成。然而,近10年來,張德祥認為國內的新富階層人群有些過度偏愛高仿新硬木家具了,原因也很簡單:高仿家具外形美觀、造型多、實用性強,外表也比古家具光鮮漂亮。
曾經有一段時間,張德祥一直對于如今的仿制品很不滿意,“現在的潘家園幾乎全是仿制品了,我覺得很無聊,沒有好玩意可看,幾乎我都不去了?!?/p>
但是,現在張德祥的觀念有點兒轉變了,因為他越來越覺得這是中國古藝術品市場、古文化再生的一個場所?!熬驼f高仿的,我近年看越仿越好,這就是可喜的現象。中國的工藝品、藝術品隨著這種廣博的市場開放、廣博的收藏群體的出現,它無疑是對傳統(tǒng)的古藝術、古文化的一種弘揚。雖然不是老的了,但是題材是老的、手法是老的、工藝是老的,對于咱們民族傳統(tǒng)的工藝品、藝術品都是一種促進,不會失傳了。”
張德祥最后說:你讓“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蹦膬河心敲炊嗤蹰刻们把?百姓家多了,成千上萬個家,就三只燕子飛你飛得過來嗎?所以多復制點燕子飛到各家各戶,讓大家都能領路到燕子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