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整體性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方法論訴求。整體性研究強調(diào)以宏觀視閾把握全局,彰顯整體意識和綜合思維。只有以整體性視野研究馬克思主義,才能最大程度發(fā)揮馬克思主義強大的整體功能。加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至少應該明確和堅持五個最基本、最緊要的“結合”。
近年來,以整體性視野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方法論訴求。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本身固有的有機性、整體性要求作為它的子系統(tǒng)即各組成部分的發(fā)展必須持續(xù)協(xié)調(diào)的進行,反之,馬克思主義系統(tǒng)的有機性、整體性就會破壞,系統(tǒng)整體功能的發(fā)揮就會受到影響。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以整體性視角研究馬克思主義,就是要處理好馬克思主義系統(tǒng)與要素之間、要素與要素之間的許多復雜的層次關系,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的整體功能與作用。筆者認為,做好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至少應該明確和堅持以下五個最基本、最緊要的“結合”。
一、堅持分科研究與整體性研究的結合
整體與部分、系統(tǒng)與要素的辨證關系告訴我們,認識事物是一個不斷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的雙向互動過程。對于任何事物,我們僅有對其部分的把握屬于一葉障目,如同盲人摸象;對其只有整體的感性的認識屬于淺嘗輒止,恰似蜻蜓點水。所以,我們必須既要不斷從“整體”也要不斷從“部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進行研究,切實做到二者的密切結合。
整體性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呼聲折射出我們以往的確缺乏從整體視野上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反映了我們在很大程度上還沒形成準確的、整體的馬克思主義觀。近年來學術界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討論深刻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所以,當前我們必須加強從整體上理解、研究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自覺,這不單是一個思維方式和研究視角的問題,更是關乎怎么理解馬克思主義、確立什么樣的馬克思主義觀的問題。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首先要從整體上認識馬克思主義三大主要組成部分的地位和意義及其相互關系,不斷從內(nèi)容體系、價值取向、立場觀點與方法論等層面把握其整體性。
整體性研究馬克思主義并不排斥和否定對馬克思主義的分科式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博大恢弘,內(nèi)容的豐富和深刻,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對其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否則,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就無法展開?!皩︸R克思主義理論進行整體性研究,只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方面,并不是全部。按學科劃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馬克思主義理論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從學科的角度來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各個內(nèi)容,深入把握其理論內(nèi)涵,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不同的學科中確立其學科地位,這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要方面”。[1]我們以前在分科式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績,這些成績正是我們今天進行整體性研究的基礎和重要出發(fā)點。總之,從長遠來看,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兼顧分科性研究與整體性研究,不能矯枉過正。
二、堅持(保守)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
整體性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目的是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精神和特質(zhì),堅持、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堅持(保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保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價值取向。堅持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無所謂創(chuàng)新。同樣,創(chuàng)新也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必須。堅持與創(chuàng)新,在很大程度上互為前提。我們可以想象,假如馬克思主義原封不動,始終保持“最初形態(tài)”,我們怎能用19世紀40年代的思想一直指導21世紀的偉大實踐?我們今天之所以仍然堅持馬克思主義,把它作為指導我們改造自身、改變社會、改變?nèi)祟惷\的思想,其關鍵是我們根據(jù)其原初精神不斷發(fā)展、補充、豐富和創(chuàng)新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無不是我們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的結晶。正是這些結晶,給人類帶來了新氣象和新希望。鄧小平同志曾經(jīng)說過:“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特別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很快?,F(xiàn)在的一年抵得上過去古老社會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2]
堅持與創(chuàng)新就是定與動、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統(tǒng)一,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發(fā)揮真馬克思主義的威力與魅力。但是,如果這種創(chuàng)新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的本真意圖,那么堅持的就不是真馬克思主義了。對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本真意圖,還需要我們進一步通過整體性的視角去研究馬克思主義,才能作出科學的、準確的和完整的概括與回答。
三、理論探索與實踐探索相結合
在整體性視野下,對馬克思主義進行艱苦的理論探索,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來說,任重道遠,使命光榮。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被人類實踐所證明了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世界各地的學者都把它作為重要的研究對象且長久不衰,希圖從中得到智慧的啟迪。十月革命開辟的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0世紀中葉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以及今天古巴對社會主義的堅持、委內(nèi)瑞拉等國對社會主義的向往、國際金融危機下《資本論》的熱銷,無不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吸引力和當代性。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需要對自身的研究充滿自信,克服浮躁。不斷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反思和探索,其邏輯在于我們不能要求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直接回答和解決當代實踐所面臨的所有問題。
然而,光有理論研究還不夠,還需要把理論探索和實踐探索牢牢結合起來?!盁o論是哲學也罷,政治經(jīng)濟學也罷,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都是歸結于直接指向現(xiàn)實共產(chǎn)主義實踐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3]從理論上講,馬克思主義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統(tǒng)一體。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是理論家,更是社會實踐家。他們都能積極參加改造社會的偉大實踐,并在實踐當中思考、補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論構建。離開實踐,馬克思主義就失去了理論創(chuàng)新的生成點。同時,馬克思主義的功能也是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發(fā)揮的。離開實踐,馬克思主義就成了無用之學。從歷史經(jīng)驗來看,馬克思主義的每一次偉大創(chuàng)新,無不是在理論探索與實踐探索的結合中誕生的。僅以毛澤東“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論為例。這一理論的形成,一方面是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后的剩余部隊到井岡山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在武裝開展土地革命的實踐探索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另一方面,也是毛澤東不斷開動腦筋,不斷進行理論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結果。毛澤東善于總結實踐,這一時期先后完成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報告和文章,從理論上基本闡明了走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理論探索與實踐探索,在這里表現(xiàn)得相輔相成,天衣無縫!
所以,理論工作者需要積極了解和參與社會實踐,以求在實踐中不斷對理論進行反思、創(chuàng)新、檢驗和完善;并在理論探索中總結實踐,升華經(jīng)驗。
四、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
整體研究馬克思主義,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的研究。馬克思主義誕生已經(jīng)160多年了。16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走過了從無到有、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從理想到現(xiàn)實這樣一條凱歌前行的道路,也經(jīng)歷了從蓬勃發(fā)展到遭遇挫折的艱難幽曲?;仡櫤涂偨Y這160多年的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對于其未來的發(fā)展無疑意義重大。這里面既有經(jīng)驗,也有教訓。但無論我們怎么總結,都無法得出“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過時”這個謬論。因為經(jīng)歷了20世紀90年代空前挫折的馬克思主義汲取了歷史的教訓,以與時俱進的理論特色,以更開放的理論姿態(tài),不斷實現(xiàn)著理論與社會主義實踐的結合。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實踐不斷向前發(fā)展,理論不斷得到活水源頭。蘇東劇變后,中國共產(chǎn)黨能以史為鑒,不斷加快理論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成了推動中國不斷發(fā)展強大的理論利器。
同時,社會主義是人類空前的偉大實踐,沒有任何經(jīng)驗可循,并且現(xiàn)實的社會主義國家毫無例外的與馬克思恩格斯當年的設想相差甚遠。在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中,新問題新情況不斷涌現(xiàn),馬克思主義自身的境遇也隨之發(fā)生了顯著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立足現(xiàn)實,樹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感和說服力,才能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化和民族化。
最大程度地汲取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克服不利于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不足和弊病,最大程度地發(fā)揚推動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科學態(tài)度和優(yōu)良作風,最大限度地把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所面臨的現(xiàn)實相結合,是歷史和現(xiàn)實邏輯的必然要求。
五、國內(nèi)與國外研究方法及其成果的相互結合
整體性研究馬克思主義,既要立足國內(nèi),又要具備國際視野和放眼全球的開放心態(tài)。國外馬克思主義特別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我們應該自覺加以借鑒和吸收。只有這樣,才能加快和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皣怦R克思主義(主要是指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林立,學說觀點紛雜,但它們有一個大致的共同點,即它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沒有把馬克思主義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而是自覺不自覺地都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理解和發(fā)揮”。[4]
對于國外學者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和成果我們加以研究和吸收,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開放性的本質(zhì)所規(guī)定的,自我封閉是沒有前途的?!榜R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立,即宣告了一個大時代:人類從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當今的全球化時代是隸屬于這個大時代的,各個不同國度的馬克思主義各處于不同的發(fā)展階段,面臨不同的具體的歷史任務,而且道路也多樣,但有著共同的精神情趣與價值關懷,應當加強聯(lián)系、合作和團結,增進了解與互信,求同存異”。[5]
馬克思主義是全人類的馬克思主義,它所追求的不僅是整個人類千百年來的美好愿望,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本身體現(xiàn)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超越國界,在追求公平正義、人類進步、社會和諧的先進群體中產(chǎn)生了并不斷產(chǎn)生著共鳴。今天,面對馬克思主義從低谷中奮起的歷史機遇,各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和實踐者,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寬廣胸懷海納百川,以批判精神審慎甄別各馬克思主義學派的合理因素與缺陷,應該學習的就要認真細致地學習,應該批判的就要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在綜合國內(nèi)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與成果的過程中,既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又要堅持辨證法,不輕易全盤肯定,也不輕易全盤否定。這是堅持、捍衛(wèi)、發(fā)展和宣傳真馬克思主義的必由路徑。
參考文獻:
[1]顧鈺民.關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2):49.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2.
[3]王南.從實踐意圖看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J].南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7.
[4]閻孟偉.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與國外馬克思主義[J].南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20.
[5]喬耀章.對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的淺解[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12):14.(責任編輯/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