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櫻桃園、葡萄正紅。女孩婉兒一邊看園一邊拿著本書讀,腳邊還趴著只毛色鮮亮的小狗呢。
這時,一位長發(fā)男子走過來,癡癡地看了一會兒葡萄,把一樣東西裝入腰間的錦囊里。
“汪,汪汪”,小狗叫起來。
婉兒看見了,說:“你口袋里裝的是什么?這里不讓看,快走吧?!?/p>
“哈,小姑娘,是怕我偷葡萄吧?!蹦凶诱f,“放心,葡萄我沒偷,不過,你葡萄園里最好的東西被我裝在心里了?!?/p>
“同里最好的東西是葡萄,怎么能裝進心里?”婉兒問。
“不是葡萄,而是田園的美麗和詩意。”男子說。
原來站在眼前的是位田園詩人!婉兒眼睛亮了,她不再趕詩人走,而是拿起書,要詩人教她怎樣閱讀《鄉(xiāng)下人家》《牧場之國》等課文呢。
“我教給你三把讀書的金鑰匙吧!”詩人很爽快,在葡萄架下傳授起閱讀秘訣來。
金鑰匙1:眼到
經(jīng)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因此,閱讀的時候,首先要透過語言文字,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如:
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鄉(xiāng)下人家》)
這句話通過擬人的手法,體現(xiàn)了作者喜愛鄉(xiāng)村生活的感情。
其次,還要學會邊閱讀邊聯(lián)想,把文寧“看”出圖畫來。如:
天邊的紅霞,傍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他們和鄉(xiāng)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鄉(xiāng)下人家》)
好一幅鄉(xiāng)村晚景圖!閱讀時,就要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積累,通過想象,把“紅霞”“微風”“鳥兒”“鄉(xiāng)下人家”這幾個詞連綴成一幅美麗的畫來。
金鑰匙2:口到
描寫田園的文章,是需要出聲朗讀的,但很多同學會犯“唱讀”的毛病,讀書時沒什么語氣、總是一個調(diào)地“唱”文。真正高效的朗讀是美讀,電就是設(shè)身處地地去讀,“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不但了解作者當時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當時心靈相通?!北热纾?/p>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發(fā)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牧場之國》)
這段話寫出了荷蘭夜晚的特點——寧靜,朗讀時,語氣要舒緩,語調(diào)也要柔和些。
“嗚卟,嗚卟,嗚……”
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 (《麥哨》)
這段話中,“歡快”“柔美”這兩個詞已定下了朗讀的調(diào)子,朗讀時,要歡快、柔美,要把象聲詞美美地讀出來。
金鑰匙3:心到
閱讀首先要做到靜心,只有把心靜下米,才能讀出文章的味來。如:
黑色的豬群,不停地呼嚕著,像是對什么表示贊許。(《牧場之國》)
靜心去讀,能“聽”出這些文字都變成了聲音——豬群的呼嚕聲,還能“聽”到豬的快樂,品悟出“萬類霜天競自由”(毛澤東語)的和諧圖景來。
閱讀還要人心。比如吃東西,美味的食品吃下去,要經(jīng)過胃的消化,營養(yǎng)才能被身體吸收。閱讀同理,把書讀到心里后,也要有一個“慢慢消化”的過程。比如讀《麥哨》一文、“嗚卟,嗚卟”,這些歡快的麥哨聲聽到心里后,慢慢沉淀,然后,以前學過的《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這首歌的旋律就會從心里被喚起:“……荷把鋤頭在肩上/牧童的歌聲在蕩漾/喔喔喔喔他們唱/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
聽著詩人的娓娓述說,婉兒目光灼灼,說:“原來讀書有這樣的訣竅啊,謝謝!”說著,她摘了幾大串葡萄,雙手捧到了詩人而前。
詩人微笑著接過來,隨手從他的錦囊里掏出一張小紙條交給婉兒,走向來時的路。
原來裝在錦囊里的不是葡萄呀!婉兒展開紙條,上面寫著一首小詩:
腳穿繡花鞋,
葡萄樹下斜。
狗狗依身邊,
嘴里不停喋。
(千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