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師生沖突;青春期教育;溝通;同理心
“老師,您讓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會一輩子記住您的話,虛榮和虛偽永遠不會與我相伴!”我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封剛剛展開的信,看到結尾的一句話,我的眼睛濕潤了……
那是一堂初四數(shù)學復習課,為了檢查復習情況,我小測了幾道題,把答案公布后,便當堂統(tǒng)計測驗結果,“全對的舉手?!碑斘覚z點舉手人數(shù)的時候,一眼瞥見了前排小丁的第二道題有兩個答案——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而這道題的惟一答案是“直角三角形”,看字跡,后面的答案明顯是倉促間加上去的,可他的手像別人一樣像模像樣地舉著。我平時最見不得學生的虛榮心,這分明是虛榮心在作怪,我的主觀意識替我下了判斷,語氣明顯地透出不滿:“小丁,你的第二道題是怎么回事?”
“沒怎么回事呀?!泵髅餍睦镉泄磉€理直氣壯,我一下就火了,“這道題是兩個答案嗎?”
“一個答案呀,前面那個我忘劃去了?!彼€在申辯。
“多一個答案算對嗎?再說后面的答案明明是剛添上去的?!蔽业穆曇籼岣吡税硕取?/p>
“我覺得算對,再說哪個眼睛看到我剛添上去的?!?/p>
平時溫順靦腆的他今天仿佛吃了槍藥,歪著頭,臉上滿是不屑的神氣,我被噎得半天上不來氣,教室里頓時靜得怕人,理智的大壩終于被沖毀了,我指著門口厲聲喝道:“你給我出去!”
“出去就出去?!彼^也不回地走出了教室。
當教室的門砰的一聲關上時,我的心也猛地一顫,發(fā)熱的頭腦也瞬時冷靜了下來。我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希望他心地純正,不要有虛榮心,可最后卻事與愿違,我錯在了哪里?
事后,一則小故事讓我找到了答案——一婦人去買碗,她順手拿起一只碗去碰擊另一只碗,碗與碗相碰時立即發(fā)出沉悶的聲響,她失望地搖搖頭,然后去試另一只碗……她幾乎挑遍了店里所有的碗,竟然沒有一只滿意的。她告訴老板,一位長者曾告訴她挑碗的訣竅,就是當一只碗與另一只碗輕輕地碰撞時,發(fā)出清脆悅耳的響聲,才是一只好碗。老板立刻拿起另一只碗遞給她,奇怪,換了這碗后,她手里拿著的每一只碗都在輕輕的碰撞下發(fā)出清越、悠長的聲響。老板笑著說:“你剛才拿來試碗的那只碗本身就是次品,你用它試出的每只碗當然就是次品,你想得到一只好碗,你首先要保證自己拿的那一只是好碗才行?!?/p>
每一種心靈碰撞都會有回聲,就像一只碗與另一只碗的碰撞一樣。而為人師者的我的行為,不正是那婦女最先拿起的那只次品碗嗎?我沒有選擇真誠、耐心、寬容、欣賞的心靈之碗去碰撞學生的心靈,所以沒有發(fā)出清脆、悅耳的回響,我選擇的是冷漠、簡單、粗暴、譏諷,那么回報我的必然是我最不想看到的。
“解鈴還須系鈴人”,我馬上找到小丁,首先為我在課堂上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誠懇地向他道了謙,并且解釋了我之所以發(fā)火的原因。他先是一愣,接著馬上漲紅了臉,深深地低下了頭。我馬上感覺到了他內心的波動,便緊緊跟進,進一步指出他的錯誤所在,觀察著他的表情,我知道我的教育有了初步的進展,靦腆的他雖然沒有直接承認錯誤,但從滿臉晶瑩的淚水中,我看到了他的悔意。接下來的幾天,我利用上課時間,多提問他,當然也多表揚,讓他感受到了我對他的關注。終于,一星期后的早晨,我在辦公桌上看到了他的信,雖然只有幾句,但卻明確地表達了他的悔恨之情和改正錯誤的決心。
后來,在一次不經(jīng)意的談話中,我才了解到,平日靦腆的他之所以那天會大光其火,是因為上課前不知哪位同學踩斷了他心愛的鋼筆,本來就郁悶的心情加上我不留情面的話語使他的情緒瞬間爆發(fā)。我不禁慶幸,我及時的覺醒彌補了我們之間的裂痕,如果等到裂痕擴大成鴻溝,那么教育的岐路口上可能又會多留下一雙歪斜的腳印。
很長一段時間,這件事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我深深體會到,當師生間出現(xiàn)不和諧的音符時,如何協(xié)調好彼此的關系是我們必須重視的課題。這件事以后,通過觀察、學習、實踐和積累,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俯下身子,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師生平等
長期以來,教師在年齡、知識經(jīng)驗等方面處于有利的地位,所以師生之間形成的往往是一種權威—服從型的關系,教師以師者自居,認為自己的話是權威,學生應該無條件服從,這是師生之間產(chǎn)生矛盾沖突的主要原因。雖然我們都在追求師生之間的平等,并且也在不懈地努力著,大多數(shù)教師也認為自己做到了這一點,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師生之間的不平等依然存在。試想一下,在我們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有多少次不自覺地使用命令的語氣;有多少次以權威者自居,不容學生辯駁;有多少次為自己的薄面將錯就錯……正是這樣其中的一次,便成為矛盾激化的導火索。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心強烈,而且敏感、脆弱。這就要求老師們在與學生交往中,注意尊重、愛護學生的自尊心。魏書生老師教育的成功就是在于他與學生們建立了一種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他說:“人與人的關系,就像大山的回音,你對他喊:‘我尊重你!’他的回音也是‘我尊重你!’”顯然,在這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里,是絕不會發(fā)生師生沖突的。
俯下身子看學生,才能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的地位,學生才能認同你,理解并接受你的批評,真正意義上的師生平等便能打造成功。
二、調節(jié)情緒,提高心理應對能力
處于青春期的少年情緒極易發(fā)生沖動。而我們教師都是成年人,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與學生產(chǎn)生摩擦時,你的情緒控制能力將會決定你采取何種態(tài)度對待與你針鋒相對的學生。如果你能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去包容學生的一時沖動,及時澆滅憤怒的火焰,那么你的教育結果必將事半功倍;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執(zhí)一時之氣,為了挽回所謂的面子而大動肝火,想用教師的名號及粗暴的方式簡單地解決問題,那么迎接你的結果會有很多,但最終的教育結果肯定只有兩個字——失敗,或許你的這種方式會起到一時的震懾作用,但從長遠上看,他們將與你面和心離,你的教育結果可能仍是失敗。
假如我在小丁同學出現(xiàn)不良情緒時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即使是簡單的深呼吸,想想開心的事,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也不至于被憤怒沖昏了頭腦,以致于出現(xiàn)最后的僵局。
所以,當你面對學生的無知、挑釁、沖動時,切記:先穩(wěn)定情緒,后解決問題。
三、改進方法,追求教育藝術
要制止師生沖突的進一步發(fā)生,教師要有清醒的頭腦,要從學生心理實際出發(fā),選擇正確的方法方能達到目的。我通過學習實踐,總結了以下方法:
1.同理心溝通法
同理心是個心理學概念。它的基本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想真正了解別人,就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也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提到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無論在人際交往中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只要你堅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盡量了解并重視他人的想法,就比較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在發(fā)生沖突和誤解時,當事人如果能夠把自己放在對方的處境中想一想,也許就可以了解到對方的立場和初衷,進而求同存異、消除誤會。作為教師,更應該理解和應用這一概念,在與學生產(chǎn)生沖突時,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感受,能夠了解他們在那樣的年齡段的所思所想,那么就很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在前面的事件中,我如果能有同理心的意識,考慮到小丁當時的感受,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戳穿他的小“伎倆”,而是背后不漏痕跡地指出他的錯誤,其結果肯定要比這樣好得多。當我的第一句話已經(jīng)成為導火索時,我如果能及時地站在他的位置上去感受和思考,也就不會有后來無法收拾的結果。
2.等待時機法
避開與學生的正面沖突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當沖突即將產(chǎn)生時,理智的大壩瀕臨被沖毀的危險,如不及時堵截,后果不堪設想,此時,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放下,等待好的教育時機,隨時準備打一個漂亮的“攻心”戰(zhàn)。
當年孔子和弟子們在陷入困境時,孔子發(fā)現(xiàn)顏回在鍋里抓了一把飯吃,沒有當場點破。吃飯時顏回說:“剛才鍋里掉了一些煙塵,扔掉沾著煙塵的食物不吉利,于是被我抓出來吃掉了?!甭犕觐伝氐幕卮穑鬃痈锌溃骸叭藗儗ψ约旱难劬Ψ浅O嘈?,可是眼睛看到的還是不能完全真實;人們依靠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所有事情還是不足以依靠啊。”
孔子不愧為偉大的教育家,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生做出有違道德的事情時,不是聲色俱厲地大加呵斥,而是耐著性子,等待時機再作教育。幸虧孔子的這一等,才得以弄清事情的真相,才沒有錯怪一個好學生。如果我也能有孔子這般的智慧和胸懷,面對學生的錯誤,等待一個好的時機,也就不會用教育名義的利劍刺傷學生的心靈。
3.率先認錯法
教師要有率先認錯的勇氣,“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子還要“每日三省”,我們怎能無過,不要以為“師”字當頭,便無法俯下身子,在學生面前認錯服輸,教師“低頭認錯”不是一種“恥辱”,而是民主教學意識的滲透與體現(xiàn)。誠懇地道歉,表明了教師希望自己能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能夠虛心地聽取學生的批評、意見,實質上是教師在創(chuàng)造讓學生折服于自己的人格魅力的機會。 所以,面對沖突“退一步海闊天空”,因為你的退讓,或許會更快地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加欽佩你的為人,使他們的心靈受到震蕩,靈魂得到洗禮。
所以,當與學生沖突時,不妨大膽地說一句:“老師錯了!”我想,你眼前必將是一片不一樣的天空。
教師是水,學生是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沖突面前切記,莫做那覆舟之水。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實驗中學。電郵:rcxieyunjing@sina.com)
編輯/何 妍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