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第10期的雜志上,我們以一篇《賞識,賞石》,介紹了位于北京海淀區(qū)大鐘寺愛家國際收藏品市場奇石城10號展廳的“深山奇石館”和藏石家陳如林。前不久,陳如林帶著他的奇石寶貝參加了“新加坡 中國奇石書畫精品展”,“莫嘆知音少,寂寞向黃昏”的《野老》(滄桑)走向了國際藏石的燦爛舞臺。
藏石從愛開始
奇石雖無言,但傳遞著人生的千奇百態(tài)。歲月的沉浮和自然的沖刷,成就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珍品,這是大自然賦與人類的財富,發(fā)現(xiàn)它并且賦予它的存在,正是藏石家陳如林追求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樂趣。
陳如林出生在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沙建鎮(zhèn)寶山村的九龍江畔,曾與藏石家鄒福基先生在江邊沙灘上一起揀石,玩石。而且在偶然的機會中,結(jié)識了著名書畫家詔安盛鵬飛先生。有這兩位貴人的幫助,陳如林積淀了濃厚的對石頭的喜愛之情,而且獲得了豐富的國畫知識。對石頭命名不僅需要靈感,還需要豐富的知識和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合理的想象可以畫龍點睛、展示特定文化及意境的作用,甚至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說他收藏的是奇石,不僅僅因為造型有趣,更是因為這些石頭的升值潛力巨大。據(jù)陳如林介紹,只要有一雙慧眼,賦予石頭豐富的內(nèi)涵和寓意,其中蘊含的藝術(shù)價值就會使石頭的價格翻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一些好的收藏已經(jīng)達到了天價,海外的訂貨單也絡(luò)繹不絕。對石頭的愛好不僅可以陶冶性情,增添生活趣味,而且還能帶來財富,這一點讓陳如林非常欣慰。
帶著石頭闖世界
隨著對石頭的愛好成為他的專業(yè)和職業(yè)以后,陳如林的奇石收藏事業(yè)蒸蒸日上,在他位于華安縣和廈門市思明區(qū)湖濱西路的家里,房里和庭院都擺滿了千奇百怪的石頭,這些石頭紋路斑斕,流光溢彩。
如今,陳如林收藏的奇石,已經(jīng)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文化之旅的第一站——“新加坡·中國奇石書畫精品展”在新加坡書法協(xié)會光前堂拉開帷幕。奇石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是中國特有的文化載體,也是世界共有的文化遺產(chǎn),這次新加坡中國奇石書畫精品展聚集了中國北京,上海,山東、江蘇、青海,福建、遼寧、甘肅、陜西、湖北、河南、安徽十二個省內(nèi)二十多位奇石收藏家和書畫家的收藏品和作品300余件,這是奇石收藏品第一次在國外展出。
會展展出了陳如林的天然戈壁瑪瑙奇石《野老》(滄桑)和華安玉(九龍璧)《仙境》。這兩件絕妙的天然奇石,讓新加坡藏石家贊嘆不已。還有奇石珍品《中華立龍》,也成為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著名奇石鑒賞家,理論家侯康乙先生是這樣鑒評《中華立龍》的“立龍石,龍身直立,龍爪舞動……結(jié)實強壯,奮身而起,讓人為之震撼,給人無限的想象,充滿莊嚴(yán)的美感和深厚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