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這些失誤,提高解題能力,筆者主要結合對高考題演練的情況,總結歸納出有代表性的八種失誤逐一剖析。
文言斷句,是備戰(zhàn)高考的一個難點,因為它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掌握文言詞語與句式,還要求考生熟知古代文化知識和文言修辭手法,更要求考生能充分讀懂文章內(nèi)容和表達技巧。正因如此,在復習備考的實際演練和測試中,常出現(xiàn)一些失誤。為解決這些失誤,提高解題能力,筆者主要結合對高考題演練的情況,總結歸納出有代表性的八種失誤逐一剖析。
一、忽視整體。主觀臆“斷”
例如,將“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2004年北京卷)誤斷為“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分析原因,是沒有兼顧段意,沒有理解關鍵句“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的意思,沒有據(jù)此推斷出“善術者”的馬由此必“富”(“多”的意思)的必然結果。而有的考生見“富”就想當然是“財產(chǎn)多、富有”的意思,繼而主觀臆“斷”成“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因此,斷句時切記要通讀達意,方能下筆。
[消解對策]通覽全句段,力求大體了解全句段內(nèi)容,然后遵循“先易后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再精析難斷處)的原則去斷句。
[參考答案]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二、語法、結構,剖析不準
例如①,將“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2004年北京卷)誤斷為“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此句誤斷,實屬不該,但也暴露出一個重要問題:考生斷句時忽視語法剖析。其實,只要抓住謂語“吊”,再在其前后尋找出主語(人)和賓語(之),正確點斷就不難。再如②,將“孔子日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誤斷成“孔子日/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其中最大的失誤是沒有理清句子的表述結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是總說句,后面分別闡述各是哪三樂。如果弄清了這種結構,點斷時能大大提高正確率。
[消解對策]①抓住句子的核心——謂語,分析謂語與它前后詞語之間的語法關系:謂語前是主語,謂語后是賓語。主、賓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謂語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②理清句子的表述結構。有些句子或篇段,表述時時常有一些明顯的形式結構,如總分、分總等,由此切入??梢杂行嗑洹?/p>
[參考答案]①馬無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②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三、虛詞功能,模糊不清
例如,將“故日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zhàn)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2007年遼寧卷)誤斷成“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zhàn)/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分析原因,將“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zhàn)”斷成“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zhàn)”,是不明白“而”字如果連接兩個詞性結構相同的短語時,前后不能斷開,是句中連詞;又將“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斷成“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除了“而”的用法不明外,又不清楚“嘻”作為嘆詞,前后都要斷開的用法。
[消解對策]積累并掌握有規(guī)律性的文言虛詞:旬首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可在其前斷句;句末語氣詞“者、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可在其后斷句;“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關聯(lián)詞,多可在其前斷句;“于、為、則、而、以”等通常作句中連詞,前后不能斷開;嘆詞“嘻、嗟夫、嗚呼”等會構成獨詞句,前后都可斷;句首時間詞‘‘頃之、未幾、已而、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熟悉這些知識并加以利用,可避免誤斷失分。
[參考答案]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zhàn),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
四、固定句式,割裂拆散
例如①,將“令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蔭奚以薛為”(2007年遼寧卷)誤斷成“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蔭奚以薛為”,原因是沒有掌握“奚以……為”(哪里用得著……呢?)這種固定結構;又如②,將“且夫天者氣邪體也”誤斷成“且夫天者,氣邪體也”,同樣是不知道“……邪,……也?”這種選擇性問句的結構。如果知道這點,斷句就會比較容易。
[消解對策]牢記文言固定句式并加以充分利用。比如“無乃……乎”“可以……為”“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何……之為”“無乃……乎”“可得……歟”“得無……乎”等。
[參考答案]①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蔭/奚以薛為;②且夫夭者/氣邪/體也
五、特殊旬式,不能辨識
例如①,將“穆公日仁夫公子重耳夫妻而不拜/則未為后也/故不成拜”誤斷成“穆公日/仁/夫公子重耳/夫妻而不拜/則未為后也/故不成拜”,把“夫”誤當作句首發(fā)語詞,原因是未辨出主謂倒裝句“仁夫,公子重耳”;又如②,將“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忠之至也”誤斷成“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患之至也”。也是沒有識別出“君臣是憂”這個賓語前置句,“是”為提賓標志。
[消解對策]復習備考時,要強化文言句式的理解,明確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等句式的特點。
[參考答案]①穆公日/仁夫/公子重耳/夫妻而不拜;/則未為后也,故不成拜;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患之至也
六、修辭手法,不懂利用
例如將“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爐峰北寺日遺愛寺介峰寺間其景勝絕又甲廬山”誤斷成“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爐峰,北寺日遺愛寺,介峰寺間,其景勝絕,又甲廬山”。此解答失誤處是“,山北峰日香爐峰,北寺日遺愛寺,”,失誤的原因是忽視了本句的修辭手法—一對偶。注意到了這點,就會發(fā)現(xiàn)“山北峰”應該對“峰北寺”,也就不會失誤了。
[消解對策]學習文言修辭。斷句時分析利用。文言文也講究修辭,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
(參考答案]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爐/峰北寺日遺愛寺/介峰寺間/其景勝絕/又甲廬山
七、專用詞語,不明其里
例如①,將“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誤斷成“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是沒有弄懂古人一般以干支紀日,如“元豐七年六月丁丑”(《石鐘山記》),因此這句話就不能在“十六日”前點斷。又如②,將“凡他官入院未除學士謂之直院學士俱闕他官暫行文書謂之權直”誤斷成“凡他官入院未除/學士謂之直院/學士俱闕他官/暫行文書謂之權直”?!皩W士”“直院”“權直”是宋代翰林的官制。宋代翰林學士掌管起草制誥詔令,別的官到該院未被任命做學士時,叫做“直院”,該院一時缺官員而暫由別的官掌管文書,叫做“權直”,因為缺乏這些知識,所以造成誤斷。
[消解對策]古文中的一些專用詞,諸如人名、字號、時間、地名、年號、官職名、朝代名、事物名等,對于斷句和標點,也有很大幫助,平時訓練要善于利用
[參考答案]①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②凡他官人院/未除學士/謂之直院/學士俱闕/他官暫行文書/謂之權直
八、古今熟語,不知其用
例如,將“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2007年廣東卷)誤斷成:“異史氏日/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句中“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之所以沒斷開,是沒有利用成語“自以為是”,此成語后不能帶賓語,知道這點,就不易誤斷了。
[消解對策]通讀全段,發(fā)現(xiàn)段中有熟語、成語,然后思考其意義和用法,再斷開,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
(參考答案)異史氏日/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