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跟頭越早越好,等老了再栽跟頭,一切都來不及了;我非常幸運,在人生的早期就失敗過了。”
——陳一舟
2008年,軟銀4.3億美元注資千橡互動,占千橡35%左右股權,千橡互動的估值因而突破10億美元。在互聯網行業(yè)“十年磨劍”之后,陳一舟終于實現了擁有一家10億美元公司的夢想。但2009年,不耐于精耕細作的陳一舟還能把千橡互動更進一步嗎?
青年創(chuàng)業(yè)
陳一舟今年剛好40歲,但在互聯網領域,他已經是一名老將了。
他1995年與斯坦福大學校友周云帆和楊寧創(chuàng)立ChinaRen,2000年9月被張朝陽以3000萬美元收購。
喜歡創(chuàng)業(yè)的陳一舟只跟著張朝陽當了一年多“搜狐資深副總裁”,就重出江湖,于2002年底開始了第二次互聯網之旅,公司取名為“千橡”,靈感來自于斯坦福大學校園的株株橡樹:千橡,一千棵橡樹將是一片希望的森林。
中年置業(yè)
千橡本想大做SP,結果敗北,陳一舟于是轉向韓國借鑒靈感,創(chuàng)辦了DuDu網,一個將社區(qū)與無線增值服務相結合的青少年社區(qū)門戶。
有了DuDu網之后,陳一舟又盯上了成立于1997年的娛樂互動門戶——貓撲網。用陳一舟的話說,在他們家的陽臺上,他和貓撲站長“晃晃悠悠”就敲定了DuDu網與貓撲的“姻緣”。
2004年3月,千橡通過股權置換完成了DuDu網與貓撲網的合并。打造完貓撲—DuDu網絡社區(qū)矩陣的陳一舟,進入了一個融資與并購的循環(huán)。
2005年7月,阿塞爾伙伴(AccelPartners)投資千橡互動1000萬美元。一個月后,千橡收購交友網站UUMe,當年12月又買下國內著名IT社區(qū)donews.com。
9個月后,千橡又獲得General Atlantic、DCM、TCV和聯想投資4800萬美元的共同投資,這又為陳一舟并購校內網準備了彈藥。
在2006年10月被千橡互動收購之前,校內網屬于一個名叫王興的年輕人。這位美國特拉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畢業(yè)的年輕小伙子以Facebook為師,于2005年12月創(chuàng)辦了校內網,但由于商業(yè)模式不成熟,手頭吃緊,被陳一舟以200萬美元的超低價收購。
校內網被千橡收編之后,通過資源整合,地盤不斷擴大。截至2008年3月,校內網已開通海外大學1500所,國內大學3000所,注冊用戶超過2200萬,每天活躍用戶達到1270萬以上,基本壟斷了大學生市場。
如此巨大的潛在消費人群,各大投資方都心有所動。2008年4月軟銀對千橡互動4.3億美元的注資,正是奔校內而來。
拿到這4億多美元之后,陳一舟又盯上了一家在上班族和白領間風行的網站Kaixin001.com,陳一舟拋去橄欖枝,但對方置之不理。陳一舟收購不成,另生一計:仿。
2008年10月中旬,千橡購得域名Kaixin.com并低調啟用,名字與Kaixin001.com同為“開心網”,連功能、頁面風格等都非常類似。不按常理出牌的陳一舟用意很明顯:我讓你跟我斗!財大氣粗的千橡互動殺雞用牛刀似的跟個互聯網新秀來這招,還有另一方面的打算。當大學生畢業(yè)后進入職場,校內網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用戶流失。而Kaixin001.com抓住上班族和白領間的思路,正好啟發(fā)了陳一舟。
不過,雖然置業(yè)不少,手中握有四大品牌,但陳一舟能否像寶潔一樣,多箭齊發(fā),箭箭中的,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