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吹阶约杭一蛴H戚朋友的嬰幼兒滿身的皮疹,濕疹或者經(jīng)常拉肚子,嘔吐等,往往也就抹些治療皮膚的藥,或者吃些治拉肚子的藥應急。等孩子大些,這些癥狀自然而然地也就變好了。成年人中,也常會看到進食海鮮類食物后嘔吐、腹瀉及皮膚起皰等類似輕度食物中毒癥狀的發(fā)生。殊不知這很有可能是奶類、蛋類及海鮮類食品引起的食物過敏。大多數(shù)的食物過敏,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成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過敏現(xiàn)象會減弱或消失。但是嚴重的食物過敏能引起喉頭水腫而造成窒息、急性哮喘、過敏性休克,如果不進行及時搶救,還會有生命危險。
什么是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眾多過敏中的一種,也就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特定食物產生的異常免疫反應。當異物(抗原,如過敏原)進入人體時,人體就會產生與它對抗的物質(抗體),來對抗抗原。當抗體正好能抵抗抗原時,是通常的免疫反應。但如果超出了正常的范圍時,就會引發(fā)過敏反應。Coombs&Gell兩位生物學家依據(jù)過敏的癥狀及反應原理把過敏分為四大類,通常的食物過敏屬于I 型。I 型過敏是即時形成的,抗原起作用后,在15分鐘到12小時的短時間內發(fā)生反應。過敏原初次侵入后會人體會產生大量的IgE抗體,當過敏原物質再次侵入人體時,細胞中的化學物質即會釋放出來,造成皮膚紅腫、經(jīng)常性腹瀉、消化不良、頭痛、咽喉疼痛、哮喘等過敏癥狀。
食物過敏的人口比例分布
2008年10月22日,美國疾病對策中心(CDC)依據(jù)對全美約1萬名兒童進行的有關食物過敏情況的調查,發(fā)表了調查結果。去年,兒童中有3.8%(約300萬人)有食物過敏癥狀,與十年前的3.3%(約230萬人)相比增加了18%。CDC宣稱,父母對食物過敏意識的提高,積極地配合調查和提供情況等也是數(shù)字增大的一個原因,但是到底增加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還有待詳細的研究。研究表明,奶類、蛋類、堅果類、魚類、大豆、小麥等六大類食物過敏發(fā)癥率占總體過敏發(fā)癥率的90%左右。未滿5歲的幼兒有4.7%有過敏發(fā)癥報告,5歲以上的兒童則占到3.7%,隨著年齡的增長,過敏發(fā)癥有減少的趨勢。食物過敏性體質的孩子,他(她)的過敏性皮炎及哮喘的發(fā)病率比非食物過敏性體質孩子要高出2~4倍。
2005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的過敏對策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嬰兒中的10%,3歲兒童中的4~5%,學齡兒童中的2~3%,成人中的1~2%有食物過敏癥狀發(fā)生。0歲到1歲期間,食物過敏原第一位是雞蛋,第二位是奶制品,第三位是小麥,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80~90%的人對這些物質產生了耐性,不再起過敏反應。另一方面,7歲以后的年齡段,甲殼類海鮮是食物過敏的主要原因。食物過敏的癥狀因人而異,最多的是過敏性皮膚炎等皮膚癥狀。其次是呼吸器官(如哮喘),粘膜,血壓下降等休克癥狀也很常見。呼吸器官的癥狀和血壓下降等休克癥狀并發(fā)的情況也是有的,需要特殊注意。
過敏食物的分類
過敏食物可以分為四大類,動物蛋白食品: 奶類、蛋類、海鮮類、家畜肉類及其它禽類等。油料作物及堅果類: 芝麻、花生、黃豆、核桃、榛子、開心果、腰果等。水果類: 桃、蘋果、橘子、荔枝、山芋、香蕉等。谷物類: 小麥、燕麥、蕎麥、玉米等。幾乎覆蓋了我們日常攝取的食物類。
食物過敏的防治方法
由于引起食物過敏的因素和引發(fā)的癥狀都不同,防治食物過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方法有:
避免療法避免攝入導致過敏的食物,這是預防食物過敏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對牛奶過敏的人,就應該避免食用含牛奶的一切食物,如添加了牛奶成分的雪糕、蛋糕,奶酪等。
代替療法用其他的食品完全代替過敏食品,比如說對牛奶過敏的人該喝豆奶。
脫敏療法首先將含有過敏原的食物稀釋1000至10000倍,然后吃一份,也就是說首先吃含有過敏原食物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如果沒有癥狀發(fā)生,則可以逐日或者逐周增加食用的量。
出臺食物過敏原物質標示法規(guī)勢在必行
歐盟、美國、日本等一些先進國家都已建立了一套食品(特別是加工食品)過敏原物質標示的法規(guī),給食物過敏患者一個自由選擇食品的權利,防止誤食含過敏原食物而引發(fā)的嚴重病狀,甚至死亡。我國也隨著加入WTO以及人民對食物過敏知識的普及,食品過敏原標示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得到了國家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一部中國飲食習慣為基礎的食物過敏原物質標示的法規(guī)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