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蛔蟲(Ascaris suurn)是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大型線蟲(Nematode),其寄生在豬的小腸內,感染普遍,危害養(yǎng)豬業(yè)極為嚴重。特別是在不衛(wèi)生的豬場和營養(yǎng)不良的豬群中。感染率可達50%~70%。豬蛔蟲病是仔豬常見的多發(fā)性寄生蟲病。可導致仔豬的腹瀉、消瘦、貧血、出血、生長不良,幼蟲移行時對肝臟和肺臟造成損傷。并易引起其他繼發(fā)性的疾病。嚴重的導致仔豬死亡。研究顯示,豬蛔蟲幼蟲感染人。并在人體內寄生。世界上許多國家已將豬蛔蟲納入了公共衛(wèi)生學的范疇。關于豬蛔蟲的免疫研究,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Urban和Tromba已證實,經過輻射減弱的豬蛔蟲三期幼蟲能對宿主提供保護力;Stankiewiez和Jeska也證實化學作用后的L3幼蟲具有免疫活性;許多學者報道了豬蛔蟲的天然抗原能夠對宿主提供部分的保護力。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發(fā)展,豬蛔蟲病的免疫預防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Tsuii等報道了豬蛔蟲重組大腸桿菌表達的14Kda抗原與CTB混合進行黏膜免疫。能保護宿主對蛔蟲的攻擊。隨后他又報道了豬蛔蟲重組的37Kda、16Kda及24Kda抗原,試驗證實這些抗原具有較高的免疫活性,對宿主的保護力均達到了58%以上。在我國還沒有將蛔蟲重組蛋白進行原核表達并用于早期診斷的報道。本試驗克隆了rAs37基因并進行了原核表達,表達產物經Western-blot檢測后,表明其具有免疫學的活性,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動物免疫保護性試驗,并利用大腸桿菌高效表達的重組蛋白對免疫動物的血清抗體水平進行了ELISA檢測來證實其免疫效果,為開發(fā)蛔蟲疫苗、有效防治豬蛔蟲及豬蛔蟲的免疫診斷方法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