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戀女友在得到男友充分的信任后,先后8次偷拿他的信用卡在網上購買電子機票。分手后,男友拒絕支付機票欠款,被告上法庭。面對這樁因為情感欺騙而發(fā)生的賠償官司,法院該作出怎樣的判決呢?
陰謀:愛情背后女友圖謀錢財
26歲的李東是吉林省吉林市人,在上海一家物流任公司部門經理,收入不菲。2006年初,李東認識了在上海徐匯區(qū)某外企工作的孫梅。孫梅是廣州人,長得很漂亮,兩人很快確立了戀愛關系。
而實際上,心有所屬的孫梅并沒有打算真的和李東談戀愛,她同時與另一位叫錢軍的男人在秘密交往。之所以繼續(xù)同李東戀愛,是因為她發(fā)現(xiàn)李東很舍得為自己花錢。令孫梅感到開心的是,她的任何要求都能得到滿足。
2007年春節(jié)將至,孫梅和錢軍經常在一起商量回家過年的事。每次談起擠火車時的勞累顛簸,兩人都覺得苦不堪言。這時,孫梅忽然心生一計:我何不利用與李東之間的情感,讓他給我買兩張機票呢?
于是,孫梅就立即找到李東說:“我和一位親戚要回家辦點急事,坐火車太累太耗時了,你能不能給我們買兩張機票呢?”李東聽后,二話沒說,當即拿著孫梅在攜程計算機(上海)有限公司辦理的會員卡和自己的信用卡,為她買了兩張機票。
孫梅如愿和錢軍飛回了廣州。為了向李東表示感激之情,也為了讓他心甘情愿地為自己和新男友買返滬機票,孫梅在家那幾天對李東的態(tài)度極盡曖昧。李東有些神魂顛倒,他果真主動提出為女友和她的那位親戚買兩張返滬機票。李東不知道在女友和他曖昧的背后,竟然隱藏著一個陰謀。
情變:女友瘋狂刷卡后攜新歡蒸發(fā)
由于李東沒少為孫梅花錢,所以孫梅飛回上海后,就對他更加溫柔,并虛情假意地和他談婚論嫁。李東喜出望外,對孫梅簡直是百依百順。正因為如此,李東又主動替孫梅還了會員卡的欠款。
2007年2月底的一天,孫梅突然對李東說:“今后半個月,我工作很忙,會經常出差?!崩顤|聽后,沒太在意,從此兩人便聚少離多。3月中旬,孫梅斷斷續(xù)續(xù)的出差任務終于結束。當李東正式向她求婚時,她卻向李東提出了分手,原因是自己有了更為中意的人。李東痛苦之極,但見這段情感已無法挽回,只好忍痛割愛。
4月初,李東如期持信用卡去銀行還款。令他感到震驚的是,銀行告知他,從2月27日至3月12日,孫梅先后8次使用他的信用卡,在攜程網上訂購過電子機票,金額達7730元,而乘機人分別是孫梅和錢軍。直到這時,李東才明白了一切。羞憤之余,他去找孫梅理論。然而,他奔波了大半個上海,都沒有找到孫梅的蹤影。原來,孫梅使用他的信用卡瘋狂消費后,早已和男友遠走高飛。
李東覺得自己被孫梅欺騙了,便于4月17日向銀行提出異議,并拒絕還款。9月20日,銀行多次向李東催款無果,便從給孫梅開出票據的上海華程西南旅行社有限公司賬戶上扣除了這筆款項。華程公司雖然感到很冤,卻很同情李東的遭遇。隨后,華程公司和攜程公司多次找到李東與孫梅進行協(xié)調。然而,他們努力了多次,始終沒有結果。無奈之下,這兩家公司便將李東和孫梅告上法庭,要求他們支付所欠機票款。
庭審:誰的信用卡就該誰負責賠償
2008年8月18日,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原告攜程公司和華程公司訴稱,原告在接受孫梅預訂后履行了出票義務,而乘機人也正常使用了機票。后來,李東向銀行方面提出拒付上述款項,于是原告要求李東和孫梅向兩原告支付所欠機票款。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因原告無法提供孫梅確切的身份情況,所以便撤銷了對孫梅的起訴。
李東在法庭上辯稱,因機票預訂人與實際乘機人都不是他本人,所以原告的訴求沒有事實依據,他不承擔責任。孫梅擅自使用自己的信用卡訂購機票,其行為已構成詐騙,故原告該追究孫梅的責任。
法院經審理查明,孫梅系攜程公司會員,她在網上訂票時向攜程公司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并持李東的信用卡支付票款。在交款的過程中,她也提供了李東信用卡的卡號、有效期、驗證碼以及李東的身份證號碼等信息。根據這些有效信息,攜程公司遂委托華程公司出票,并由華程公司通知銀行進行扣款??劭畛晒?,乘機人正常使用了機票。
法院審理認為,李東作為信用卡的持有人,有妥善保管信用卡及卡內信息的義務,現(xiàn)在李東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孫梅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得的相關信息,故辯稱孫梅詐騙法院不予采信。原告攜程公司和華程公司已盡到了相關的責任和義務,并履行了預訂及出票義務,故李東應承擔付款義務。
據此,法院依法作出如下判決:李東支付原告攜程計算機(上海)有限公司機票款共7730元。另一原告上海華程西南旅行社有限公司要求其付款的請求不予支持。
法院認為,盡管李東不是訂票人,也不是乘機人,但訂票人孫梅向攜程公司提供了李東持有的信用卡的卡號等信息。鑒于上述信息并非輕易能為他人所知曉,而且機票系由特定身份人員使用的票證,再加上李東曾經為孫梅預訂過機票,并使用信用卡進行過付款、還款等行為,故三方之間形成了一定的交易習慣。因此,攜程公司在獲悉上述信息后,有理由相信訂票人刷卡付款,是經被告授權進行的行為。
法律人士認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xiàn)在以一種不見面的形式進行服務和買賣——刷卡消費已日漸風行。由于相關法規(guī)和制度并不健全,所以常會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持卡人應引以為戒。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圖文無關)
(編輯/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