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隨著高考這場“決戰(zhàn)”的日益迫近,考生們也都進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學(xué)校、家庭中連空氣都彌漫著“大戰(zhàn)”前的氣息。
到了現(xiàn)在這個時候,考生的實際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不太可能再有一個大的飛躍了??赡艽藭r很多家長都在考慮這樣一件事情: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高考那幾天?答案很簡單:順其自然,把高考當做普普通通的兩天??偨Y(jié)成三句話就是:考前不送,考中不等,考后不問。
考前不送,耳根清凈
考前不送,盡量讓孩子自己去考場,父母不要跟著。當然,這樣做是有前提的,如果孩子已經(jīng)習(xí)慣了您平時每天接送他上下學(xué),或者孩子主動提出來請您陪他去考場,那么父母還是送的好。
對于考前不送,有些父母恐怕不能接受:“高考這么重要的考試我們不跟著,萬一路上出什么事耽誤考試怎么辦?再說不跟著我們也不放心啊!”
但您想過嗎,陪同考生一起奔赴戰(zhàn)場的家長們,心里往往比孩子還焦急。這種情緒會通過表情和言語流露出來,一路上免不了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別緊張”、“好好審題”、“別忘檢查”……要知道此時此刻考生的心里面已經(jīng)被對考試的期待和恐懼裝得滿滿的了,家長一路上嘮叨的這些話只會更加重他的緊張感覺,總提醒孩子“不緊張”、“別緊張”,其實反而都是在不斷強化緊張。與其這樣幫倒忙,還不如孩子自己平靜地去面對更好一些。
更有甚者,有的家長一直把孩子送進考場不算,甚至還用相機或攝像機拍下了自己的孩子進入考場的鏡頭,簡直不是考試,而是生死離別!
各位家長朋友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參加考試的是您,會不會覺得不堪其擾呢?
考中不等,風(fēng)平浪靜
如果說考前不送還有商量的余地,考中不等就沒有太多爭論的必要了。每年的高考那幾天,如果碰巧路過任何一處考場,都一定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六月的烈日下,學(xué)校的大門外面擠滿了等待孩子的家長,三五成群地交談著。一雙雙眼睛急切地注視著考場方向,望眼欲穿,恨不得自己能沖進考場幫孩子答卷去。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時考生的心情吧。參加高考的孩子大多在十七八歲,大部分已經(jīng)懂得孝順、體貼父母了,當他坐在考場里面,知道自己的父母在考場外面的烈日下暴曬、眼巴巴等待自己出來的時候,他能無動于衷嗎?他又怎么能有心思安心地答題?還有的孩子因為惦記爸爸媽媽,減少他們的等待時間,剛寫完就匆匆忙忙交卷。
所以,建議各位家長朋友。與其在考場外面“死守”,不如回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比如給孩子做頓可口的飯菜,這樣對考生的幫助也許會更大。
考后不問,波瀾不驚
與考前不送、考中不等相比,最為關(guān)鍵的莫過于“考后不問”了。這里面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方面父母千萬不要追著孩子問“考得怎么樣”、“題目難不難”這樣的問題。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問別的同學(xué)這樣的問題,或者急于讓孩子與同學(xué)對答案,估分。
客觀地講,考試的結(jié)果如何,在成績單下來之前誰也不能準確估計——人的記憶力畢竟是有限的,更不要說考試還有作文這樣的主觀題目呢。多少年來,高考戰(zhàn)場上爆冷門、出黑馬的事情有的是,最后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要是考完一門就急著問孩子考得怎么樣、讓孩子跟同學(xué)對答案,搞不好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孩子發(fā)現(xiàn)某道大題的答案跟別人都不一樣,到底誰答對了,誰答錯了?這樣就會不可避免地人為制造出恐慌情緒,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影響下一門的考試發(fā)揮。
再說,萬一孩子考得確實不理想,他心里面肯定不會好受。要是這時候父母再一口一個“考得怎么樣”、“能得多少分”地追問,只會進一步強化考生的負面情緒。這個時候,尤其不能再埋怨,甚至訓(xùn)斥孩子,否則,不僅于事無補,搞不好還會導(dǎo)致考生心理的崩潰。父母們急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您的感受比起下一門考試的結(jié)果,比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哪一個更重要呢?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父母都能夠看到您的孩子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