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振勛(弼士)于1891年在煙臺開辦張裕釀酒公司,生產(chǎn)各種葡萄酒,但每年生產(chǎn)的葡萄酒不急于出售,而是廣筑地窖,多置柞木酒甕,每年所釀之酒,編號依次貯藏,至1914年方才問世,以至佳釀甘冽芳香,譽滿全國。孫中山參觀后,親筆題贈“品重醴泉”;康有為品嘗后,賜詩“淺傾張裕葡萄酒,移植豐臺芍藥花”。
2、尚小云辦榮春社,尤注意科班學(xué)生伙食。學(xué)生就餐前,他先品嘗菜肴,做得不好,便立時要伙房重做。他還不允許學(xué)生喝冷水,尤其是夏天;學(xué)生們吃瓜果,也得用開水先燙。有學(xué)生趙喜芹嫌飯?zhí)珷C,便溜到后院用涼水泡飯,被他發(fā)現(xiàn)了,痛打一頓。
3、冼冠生在上海創(chuàng)辦冠生園,提出“食品救國”,規(guī)模不斷擴大,但他上下班只坐黃包車。1937年“八·一三”事變時,他捐出大量的食品,包括杏花軟糖、魚皮花生和罐裝果醬等特產(chǎn)給抗日將士。馮玉祥為之書寫“現(xiàn)代弦高”四字以贈。
4、劉文典在西南聯(lián)大設(shè)在云南蒙自的文法學(xué)院教書時,因妻子不在,生活難以自理,便雇了一個當?shù)啬衅?。那人貪圖方便,一年多幾乎天天都是煮咸鴨蛋、蒸雞蛋。后來妻子從北平趕來,趕了次集市,隨意買了些云南蔬菜,燒了幾個菜。劉挑起筷子一嘗,大為驚訝:“這菜是哪里搞來的?沒想到云南竟有這么好吃的菜!”
5、費孝通1997年在江西景德鎮(zhèn),得知當?shù)貐⒄瘴靼嘌烙媒兔柑幚韯游锏鞍椎募夹g(shù)和工藝,生產(chǎn)了新型的板雞,他品嘗了樣品,咀嚼毫不費勁,且味道鮮美,欣然命筆:“板雞美味譽人口,科技下鄉(xiāng)富萬民?!?/p>
6、費孝通1969年在五七干校時說:“這里最高級的美味還是薺菜湯,水煮開后,加一點油,沒有油就留一點肉湯,把洗凈的薺菜放下去,有蝦米時加一點蝦米,開了,加味精和鹽, 清香適口?!蓖≌咭恢路Q贊。只是由于是土里掘出的菜,得洗十余次。
7、魯迅1909年在日本歸來后于杭州兩級師范教書,晚上讀書睡得很遲,工友陳福對他很照顧,每晚搖寢鈴前,就替他買好必備的兩樣:強盜牌香煙和條頭糕。
8、唐魯孫出身官僚世家,獨好飲食,為招募家廚,規(guī)定須先制作三份菜肴:一為煨雞湯,審文火菜功底;二為青椒肉絲,檢武火菜功底;三為做蛋炒飯,試綜合功力。一湯一菜一飯制作通過,方能錄用。
9、著名畫家陳蓮濤90歲時,仍在清晨沏一壺濃郁的綠茶,直品到黃昏;午餐喝一小杯紹興花雕,以增食欲。
10、魯迅1915年9月10日,在平素記載極簡單的日記里,寫有接受同事齊壽山邀請,至其家食蟹。左手持蟹螯,右手執(zhí)酒杯。日后他就撰文稱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1、施蟄存晚年每天八點起床,吃一個雞蛋,一個粽子;雞蛋是用開水煮的,不打散,主要吃蛋白。他說:“一個人的血都是蛋白造的,必須吃蛋白。蛋黃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吃不吃無所謂。一個人每天要吸收蛋白質(zhì),但蛋白不能煮老,要嫩。所以我每天吃兩個雞蛋,下午吃一個雞蛋一杯咖啡,有時也加兩塊餅干晚上再吃一碗稀飯。”
12、宋祖英在上小學(xué)的時候,因家窮經(jīng)常餓肚子,落下了胃病。趙本山知道了,就從東北給她帶來了一袋小米,還對她說,小米是溫性的,東北人胃不好就會喝小米粥,喝下去胃就不痛了;還給她帶了當年的新鮮花生,要她胃痛時吃上幾粒,因為當年產(chǎn)的花生水分足,很養(yǎng)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