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吃粽子,后來才知道端午節(jié)起源于敬畏之心。據(jù)查,吳越時,人們把自己當作龍的子孫,端午那天劃龍舟、包粽子,是和祖宗交流的一種儀式,粽子是給蛟龍吃的。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儀式和祭物去敬拜天賜恩典,既娛神也樂人。中國的春節(jié)、清明、端午、重陽、中秋等都不例外。然而,越是走向現(xiàn)代,傳統(tǒng)越遭冷落,越來越淡漠了對上天的敬畏。就拿端午節(jié)來說,歷史上,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草,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貼五毒圖,掛長命縷等,當人們上山采藥時,懸掛圖騰時,心里是充滿了對自然的感恩和敬畏的。哪怕盤中之餐,不僅是金錢的交換,還有天賜的恩典——陽光雨露大地和上蒼安排的生物鏈。今天的端午節(jié),只剩下了大享口福的粽子,其余或者由現(xiàn)代醫(yī)學代替,或者被斥為迷信而丟棄。我懷疑,將來恐怕連粽子也要被列入黑名單,當作高糖分不健康食品,被打入地獄。
毫無疑問,現(xiàn)代科學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能力,壽命得到了延長,生活方式變得舒適,但是,因為科學而蠶食對老天的敬畏之心,卻是人類不應該和可以避免付出的代價。科學解釋不了生命的來源,解決不了人的死亡。只要染指大自然,我們就能感受造物主的偉大和恩典,給予人類和其他生物的資源總是比我們需要的多得多。比如一條魚,能產(chǎn)籽幾千,如果得到保護,除去自然死亡,幾代以后,一定魚兒滿塘。糧食菜蔬何不如此?如果人類懂得感恩,其實只要取其1%,就能豐衣足食。但是,如果沒有敬畏之心,在產(chǎn)籽之前殺了魚,那就斷子絕孫了。
在宏偉的自然面前,科學充其量屬于雕蟲小技,自然是無法控制的。當絕大多數(shù)人相信地球變暖以后,我們看到各地的氣溫驟然下降,西雅圖甚至下了六月雪。老天爺就是這樣捉弄人類,不按常理出牌。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