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笑話:某嗜煙者說:“戒煙不難,你看我都戒了幾十次了?!?/p>
戒煙確實有點難度,因為煙霧中的尼古丁會使人產生依賴性,依賴和成癮不同,強制戒除時不致有過大的生理障礙。所以控煙人士總是強調:只要有毅力不怕戒不掉。的確,肺科病房里的病人個個都有了毅力,戒了煙。但是除此以外的人,除大有毅力者外,多數戒不成功。這也就是控煙的難處,我們國家提倡控煙也快30年了,成效微乎其微,都說是控煙力度不大。控煙力度不大也是事實,但尼古丁致人 “依賴” 也是事實。
美國的疾病分類中有一項 “尼古丁依賴” 的病名,雖不宜將吸煙理解為疾病,但對嗜煙者戒煙的難度確是應該予以理解的。說到疾病就要談治療,醫(yī)學上有一種 “脫敏療法”,比如哮喘病人中有一些是對灰塵中的螨蟲過敏所致,治療的辦法便是將螨蟲的蛋白質制成注射液,從極微量開始,因為量極微,不致引起發(fā)病,然后逐步增加,終于使得病人的身體適應了這螨蟲的蛋白,下次遇到便不再引發(fā)疾病。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譬如對于尼古丁依賴者,不妨給予尼古丁,但逐日減少,釜底抽薪,讓其適應低尼古丁乃至無尼古丁的狀況,終于解除依賴。記得有一種 “戒煙貼”,便是各種含量的尼古丁貼劑,就像橡皮膠一樣貼在皮膚上便可吸收其中的尼古丁,按含量多少、從多到少逐日更換,終可解除對尼古丁的依賴。可惜問世至今,問津者寥寥,致使無用武之地。因為除非下大決心戒煙者,否則并不會去買了來貼。
還有一種低焦油香煙,因其焦油含量低,致癌作用也低。曾有市場調查表明,嗜煙者對此種煙有頗高的認同度,因為既可過癮又少癌癥,何樂不為。不過,近來有研究報告稱,雖然我國推廣低焦油煙已經有了些年月,但肺癌并未減少,仔細研究發(fā)現:今日之肺癌有淺部減少而深部的支氣管肺癌增多的跡象。這是因為煙焦油低了,吸煙者覺得煙味淡了,不經意中吸得更深了的緣故。且不管這個解釋是否合理,反正低焦油的辦法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不過這個現象也給人們揭示了一個信息:愿意戒煙的人雖少,但嗜煙者亦并非不愿意減少煙霧對健康的危害。藥理學上有個原理:在大多數情況下,“量”和 “效”是一致的;在毒理學上則是 “量”與 “害”的一致。因此對于嗜煙者而言,如果不能戒除,則應該盡量少吸。
將少吸的意見給予吸煙者,讓他少吸,怕是辦不到的,除非對控煙有大覺悟者。因此就需要借助于外力,比如煙廠可生產短了10%的煙。短得太多不行,一支不夠便會抽第二支(當然推行若干年后或許可以再短去10%);或者煙的總長度不變,而將濾嘴加長 (其實當年在推行加過濾嘴香煙時本不必加長);或者在煙的總長度不變的前提下,在煙尾加入一段點燃后可有芬芳的香料,吸罷齒頰留香,則必受歡迎。
在煙盒上標明吸煙有害健康,甚至畫上個骷髏,事實上也無濟于事,我倒建議能否生產一種每包不裝20支而是裝18支的香煙,供每天習慣抽一包煙而又有點控煙意識者選擇。售價可以不減,不影響煙廠利潤,煙廠將節(jié)約之成本公開宣稱貢獻于公益事業(yè),購者還可以有貢獻公益之自豪感,一舉而數得,何樂而不為。
如若煙廠不愿采取行動,我還建議制盒工業(yè)者設計一種精美煙盒,每盒只能容納18支或16支香煙,則希望先生少抽煙的夫人們必有興趣購買,每日掌控先生們的吸煙量,比掌控他們的零錢更加體面。先生們取用此種煙盒,表示受到夫人的關愛,也很上臺面。此為制盒工業(yè)者的大商機。
嗜煙是一種生理、心理、社會的現象??責熣撜弑甲吆籼枴⒖犊ぐ阂私錈?,總難奏效。聽之任之也不是辦法,何妨“不得以而求其次”,“曲線禁煙”在溫和的制約之下,逐步地減少煙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