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讓曇花定時開放
曇花有個美麗的別名:月下美人,這名字看似挺甜,其實挺苦挺無奈。
為什么?因為她每年只能開一次花,還總是選擇在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之時。那花亮麗,那花活潑,只不過,當人們聞迅趕來,正想仔細看看她的花容月貌時,它早已悄悄地收斂了花容,任你千呼萬喚也不再開放,就這么悄悄地“走”了,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不是嗎?從綻蕾開花到悄然斂容,只有兩小時左右。
為什么她不開得從容些呢?有個民間故事是這樣說的:曇花本是王母娘娘身邊一個最美麗的侍女,因為追求愛情曾私自下凡,王母娘娘知道后大怒,不僅把她抓回變成曇花,還要每天黑夜把她帶到人間讓她開一次花,轉(zhuǎn)瞬凋謝后立即把她帶回關(guān)進黑牢。那意思是,讓你想開花也開不長——由于天上的一天就是人間的一年,人們看到的曇花也就每年只能開一次花了。
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曇花的悲劇早就結(jié)束了。如今,園藝師們不僅能夠把曇花侍弄得格外艷麗,還能夠通過科學(xué)手段讓它在規(guī)定的時間開花,并把開花綻蕾的時間提前告知天下,這就為觀賞曇花的人們提供了足夠從容的時間。筆者有幸曾因園藝師們的提醒數(shù)次如期見到過安然怒放的曇花,因而有了一個挺深刻的感慨:盡管王母娘娘是個老朽頑固的封建疙瘩,但只要有科學(xué)在,有比王母娘娘更聰明的人在,人們就完全可以留住曇花那燦爛的笑!
悲哀:如果把人當成花
初春,灼灼桃花令人神往。遠看桃林,如火,如霞,如幻,如畫。不過,由于桃花的品位不如梅蘭竹菊,不少古代文人貶斥過桃花。如李白就曾認定,桃花之所以“生此艷陽質(zhì)”,乃是因為“偶蒙東風(fēng)榮”。杜甫更是口誅筆伐,寫下過“顛狂柳絮隨風(fēng)舞,輕薄桃花逐水流”的名句。更有晚唐的周樸,索性視桃花為恃寵而傲、來去匆匆的可悲可憐的角色:“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上Э耧L(fēng)吹落后,殷紅片片點散苔?!?/p>
于是想起一則關(guān)于桃花的真人真事。十幾年前,曾有人賣過一種將花比人的表格,說是可以“據(jù)此算命”,如一月開梅花,則一月出生的人就有梅的高潔;八月開菊花,則八月出生的人就有菊的堅貞。而且,那表格還搞了點“一分為二”,認定一月出生的人也像梅花一樣,有點“孤傲孤僻”等等。有個小伙子信以為真,真的把表格當成了他的人生指南。他發(fā)現(xiàn)女友生在三月,三月開桃花,而表格上稱桃花有個“輕浮”的缺點,便斷然與女友分手了。為了這,那無辜的女孩子曾傷心地哭過。不過,一旦弄清了這一切的來龍去脈,也就一舉認清了小伙子的淺薄。又過了一陣子,當小伙子意欲與姑娘言歸于好時,人家早就關(guān)門謝客了。自然,最終吞下苦果的是小伙子。
嗚呼!“以花喻人”是想入非非的文學(xué),找對象卻是腳踏實地的生活。把人當做花看,背離了科學(xué),又怎么能不出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