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里有這樣一位朋友,他性情內(nèi)斂,樂于助人。朋友聚會時,總會喊上他。這一喊,便喊出了問題。
因為朋友的貧窮。當然貧窮只是相對而言,其參照是圈子里的絕大多數(shù)。聚會時,我們多會采用AA制,如此一來,這位朋友就常常拒絕。他拒絕的方式客觀而又干脆:我沒錢,我很窮。
他的話,常常讓我們很為難。不帶上他,覺得我們很“小氣”,很“勢利”;帶上他替他埋單,又怕傷害到他的自尊。后來再有聚會,干脆不跟他說。——可是萬一他事后知道了呢?會不會多想?好像只要有這樣一位朋友,無論我們怎樣做,都是錯誤的。
前段時間。朋友們聚到一起給災(zāi)區(qū)捐款。之所以要聚到一起,是因為想趁此機會聚一聚。大家都捐了兩百或者一百,惟有他捐了三十。三十塊錢對他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字,甚至,相比我們的兩百或者一百,他的三十塊錢更顯偉大與博愛。但是接下來他的解釋,就略顯多余了。
他說,“我只能捐三十……我沒錢。我很窮?!?/p>
很反感他說這句話,可他總會在各種場合說出來。似乎說一句“我沒錢,我很窮”就能夠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就能夠讓自己本來不安的心。變得平和。
他窮,或許因為他不夠勤奮,或許因為他懷才不遇,或許因為他看透一切安于貧窮,可是不管如何,他的貧窮與別人無關(guān),有關(guān)的,只是他的個性,他的機遇,他的學(xué)歷,他的為人處世,他的人生價值觀……甚至,他的“本事”。
貧窮不可恥,也不光榮。既然貧窮不是別人的過錯,那么,要么努力改變,要么安于清貧,又何必不厭其煩地說給別人聽呢?
貧窮并不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