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饋贈應該收下
潘國本
不要別人的東西本來是美德,但當“不要”淪為拒絕別人的情意時,便是“尷尬”了。有種饋贈,接受下來比不接受好得多,爽快地接受比推三阻四勉強地接受好得多。
剛恢復高考時,我在一所中學任教導主任,有位家長要我給他孩子開一張去無錫讀書的轉學證明。他們老家在無錫,孩子戶籍也在無錫,近年來爺爺奶奶想讓孫子回到身邊做伴。我覺得家長的申請在理,立即給他們辦了。家長在中秋節(jié)送來兩盒月餅和一袋茶葉。那時這份禮已不薄了。我說:“都是熟人,辦這點事不用道謝?!奔议L說:“爺爺奶奶見孫子過去了高興,也要我們表示感謝。”我說:“情我領了,禮物還是帶回去吧!”“這算什么禮呀,不就是份心意嗎?”他執(zhí)意要送,我堅持不收,糾纏再三,最后他還是沒能拗過我,把禮品帶了回去。
沒想到,過去我們兩個見面時說長道短挺熱的,此后反淡了,迎了面也只是程序性對答。聽說那次傷了他的心,他說:
“沒想到這么不給面子,知道我那雙腳是怎樣跨出門檻的?”
我們有時會有這樣的尷尬,像坐上了翹翹板那樣,只顧把高的這頭拼命壓下去,卻忘了低的那一頭會翹起來。當時,我要是換個方式,收下他送的禮,再給老人寄封慰問信或捎點他所需的過去,情況一定會好得多。
不久后的一天,我正上樓,樓下嬸子跑來給我遞上一大把菠菜,熱情地笑著說:“我兄弟自家種的,嘗嘗鮮吧!”那時菠菜剛上市,當然好,但想起平時未見過她這樣大方,我脫口便說:“你們也不多,留著自己吃吧。”嬸子干脆跨前一步把菜遞到我手中:“拿著,也不是什么稀罕東西?!闭f著語調和臉色全變得不流暢起來。正相持時,妻子來了,她快步下樓代我接過嬸子手里的菠菜,連聲稱道,“多好的菜,嫩出水來,多謝啦!”兩人都笑了起來。這回,妻讓樓下嬸子充分展示了大方和愛心,也讓我們家吃上了時鮮菠菜。
在我們這個講究禮儀的國度,你為人出力盡心了,他過意不去總想找個方式表達一下。當他感到單用語言太蒼白空泛,用行動又一時找不到途徑時,便有了以物代情的情況。有時是我們過敏了,并不是每次饋贈都張著血口等著噬肉,有些饋贈應該收下
(《用人管人36計》)
“正直”需要親和力
吳淡如
咖啡廳里只有三個桌子有人在喝下午茶。我和一個老太太各盤踞著一張小桌子,老太太背后的那張桌子,則有三個年輕女孩在聊天。其中一個女孩點起了煙。煙味隨著咖啡的氣味飄了一會兒,老太太轉過頭去說話了:“小姐,你可不可以不要抽煙?”
我心中歡喜了一下,哈,有人說出我的心聲。但接下來的發(fā)展,出乎我的意料。
年輕女孩默默熄掉了煙,但老太太卻像惡婆婆在罵童養(yǎng)媳似的長篇大論起來:“我最討厭女孩子抽煙了,抽煙的樣子很不雅觀,看起來也沒有教養(yǎng),我們那個年代的好女孩是不抽煙的,只有妓女才抽煙!真的不知道你們-現(xiàn)在的女孩到底有沒有家教?女孩子抽煙,像什么話!將來生的小孩都會變成畸形兒……”
她的聲音非常尖銳,“除惡務盡”滔滔不絕地說著。四周陷入一片尷尬的沉默。我雖然不抽煙。但也覺得自己被潑婦罵街一起罵進去了。這時我反而非常同情那三個被罵得無法招架的女孩,我想,我跟她們一樣,像看到了大野狼的小紅帽,很想馬上就逃走。
我想起了曾在書上看到,但一直沒有真正懂過的一句話:“如果遠離了親切,也就遠離了正直?!焙鋈婚g,我明白了它的道理。
(《家人》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