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有兩個國家以內閣更迭頻繁而聞名。一個是日本,自2006年9月到2008年9月,兩年時間就換了四位首相。另一個是泰國,從2008年9月上旬到12月中旬,不足四個月時間里竟然連換了三位總理——繼沙馬、頌猜之后,泰國民主黨主席阿披實于12月15日贏得了泰國國會的特別表決,成為曼谷總理府的新主人。
現(xiàn)年四十四歲的阿披實是泰國政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被公認為是“長相和舉止良好”的政治家。他擅長演講,英文流利,還熱愛體育,尤其喜歡足球。對于泰國老百姓來說,長相英俊的阿披實無疑是個“人氣偶像”,擁有眾多的粉絲。自2005年當選為泰國民主黨黨魁以來,只用了三年時間,阿披實就被泰國動蕩的政局推上了內閣掌門的寶座,并成為泰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
出身名門望族 受過良好教育
阿披實的全名為阿披實·維乍集瓦,他具有泰國和中國血統(tǒng),其祖先是從越南移民到泰國的袁氏華僑。阿披實的名字在泰語中是“特權”的意思,而他的朋友則用他的外語名字稱呼他,叫他馬克。
出身名門望族的阿披實其實是在國外長大的。他于1964年8月3日在英格蘭泰恩河畔的紐卡斯爾出生,父母都是醫(yī)學教授,父親同時也是政治家,曾擔任過泰國公共衛(wèi)生部副部長。阿披實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他有兩個姐姐,其中一個是醫(yī)生,另一個是一名成功的作家。阿披實學生時代一直在英國接受教育。他曾在伊頓公學就讀,并在牛津大學完成哲學、政治學及經(jīng)濟學學士課程,還曾在蘭坎亨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
大學畢業(yè)后,阿披實回國當了兩年公務員,在那空那育府的一所軍官學校當教師,其間他曾獲得御賜上尉軍銜。隨后他辭去公務員,攜妻子前往英國繼續(xù)求學,用一年時間獲得牛津大學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1990年,阿披實回到泰國,在曼谷法政大學任經(jīng)濟學講師。他的妻子萍盼·威差奇瓦是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一名教師,他們育有一兒一女。
由于成長于醫(yī)生家庭,阿披實曾想以醫(yī)生為職業(yè),但目睹了1973年數(shù)十萬人反軍人獨裁示威游行以及前總理川·立派在下議院的辯論場面后,阿披實開始對政治產(chǎn)生了興趣。
阿披實政治生涯的起點是給前副總理披猜當義務助選員,后來曾幫助前民主黨主席川·立派制訂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計劃。1992年,他加入泰國頗有影響和地位的政黨民主黨。同年,二十八歲的阿披實以民主黨黨員身份當選為泰國下議院議員,成為泰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議員之一。此后,每次議員換屆選舉他都穩(wěn)操勝券,至今已連續(xù)七次當選國會下議院議員。
由于頭腦靈活,作風穩(wěn)健,阿披實在黨內的地位逐步攀升,支持度扶搖直上。他不但多年連任下議員,還曾兼任曼谷市政府發(fā)言人,時常得以在媒體和公眾面前“露臉”。后來,他還曾擔任總理府政治事務副秘書長、上議院教育委員會主席、總理府部長等職。1997年,阿披實曾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亞洲六位“可以寄予希望的政治家”之一。
伴隨著政治清廉和政壇罕見的理想主義,阿披實的人氣也越來越旺,尤其受到曼谷教育程度較高人士的喜愛,他們喜歡他清白的歷史、溫文爾雅的風度、良好的口才以及電影明星般的長相。泰國媒體很久以前就給他取了個“大帥哥”的綽號,并稱同樣來自民主黨的前曼谷市長阿披叻為“小帥哥”,這兩個綽號在泰國已分別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施展政治才華 成為政壇新星
泰國民主黨是泰國歷史最悠久、現(xiàn)今人數(shù)最多的政黨,還曾是主導泰國政壇內外事務多年的執(zhí)政黨。曾領導泰國抵御1997年“金融風暴”的泰國前總理川·立派就是民主黨的元老級人物,曾于20世紀90年代兩度出任泰國總理。但在2001年泰國大選中,民主黨慘敗給“電信業(yè)大亨”他信的泰愛泰黨,失去執(zhí)政地位,成為議會中最大的反對黨。2003年,年屆六旬的律師班雅·班塔探接替擔任了十二年民主黨主席職務的川·立派,出任黨首,目的就是試圖“東山再起”,于兩年后挑戰(zhàn)他信總理領導的泰愛泰黨。
沒想到,在2005年3月舉行的泰國議會選舉中,民主黨再度大敗于泰愛泰黨,他信蟬聯(lián)總理,并成為泰國1932年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以來唯一一位度過四年任期的總理,這在泰國政壇堪稱奇跡。結果,黨主席班雅·班塔探為失利承擔責任,引咎辭職。經(jīng)過黨內選舉,年僅四十一歲的阿披實脫穎而出,當選為新任主席,成為泰國這個最古老政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主席。
當阿披實剛接過主席重任時,很多黨員都有些擔憂,生怕這個年歲不算老、資歷不太深的新黨首難當大任。然而,阿披實只用了短短兩年時間,就消除了這些人的憂慮。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阿披實的崛起是與泰國政局的變化相連的,而時機則是他信“提供”的——就在阿披實擔任民主黨主席不久,他信因經(jīng)濟問題而惹了眾怒。2006年3月,約十萬人在政府大樓前集會,高呼“他信辭職”口號。作為反對黨主席,阿披實抓住時機,開始在有關各方之間馬不停蹄地奔走。很快,民主黨、泰國黨、大眾黨三大泰國反對黨聯(lián)合起來,把他信和抗議者拉到談判桌邊,展開一場“三方領導人會議”。會議結束后,三方一致同意總理他信、民主黨主席阿披實和反政府集會領導人之一的頌提舉行一次公開辯論。阿披實把握住這個難得機遇,“秀”了一番口才。他在辯論那天的講話充滿鼓動性和感染力,呼吁他信主動辭職。在重重壓力之下,他信于當年4月宣布辭職并擔任看守內閣總理。
通過這次“表演”,泰國人看到了一個自信而沉著的政治新星,“阿披實”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名字一夜之間家喻戶曉。這也為阿披實率領自己的政黨重新奪回執(zhí)政地位增添了底氣。
時局劇烈動蕩
兩任總理倒臺
盡管信仰佛教的泰國人一直給人以溫和的印象,但泰國的政局卻仿佛暴戾之氣附體,長期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態(tài)當中。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泰國經(jīng)歷了二十次政變,二十六位總理相繼組建了四十九屆內閣。尤其是在進入21世紀后的最近幾年里,曾被視為“東南亞民主典范”、“亞洲四小虎”之一的泰國竟然深陷在政局動蕩、社會分裂與經(jīng)濟困境之中。
他信被政變推翻后,泰國國內的政治紛爭并未因此平息。新總理沙馬上臺不滿一個月,泰國民間政治組織“人民民主聯(lián)盟”(民盟)便開始走上街頭,舉行反政府示威活動,以沙馬為他信的“傀儡”為由,要求剛剛上任的沙馬辭職。由于示威者身著象征王權的黃色襯衫,故被人們稱為“黃衫軍”?!包S衫軍”聲勢浩大,他們包圍甚至占據(jù)了總理府,要求沙馬政府下臺。農(nóng)民、工人和學生也加入反政府示威的行列。示威者封鎖機場、公路、碼頭和鐵路,造成嚴重的社會動蕩。孤立無援的沙馬被迫宣布曼谷地區(qū)進入緊急狀態(tài)。不久,泰國憲法法院裁定沙馬擔任公職期間主持電視烹飪節(jié)目“收取報酬”違憲,沙馬被迫辭職。
沙馬下臺后,看守總理頌猜·翁薩瓦當選為繼任總理。反對派又有了新目標,他們要求他信的“另一個傀儡”也下臺,因為頌猜的妻子姚瓦帕是他信的妹妹。
泰國軍方也要求頌猜辭職。同樣是孤立無援的頌猜下令在兩大機場實施緊急狀態(tài)。僅僅幾天之后,泰國憲法法院再次介入國內政治沖突,宣布解散執(zhí)政聯(lián)盟六黨中的人民力量黨、泰國黨和中庸民主黨。這三黨所有執(zhí)行委員被禁止參政五年。頌猜作為人民力量黨副主席失去繼續(xù)擔任總理的資格,頌猜政府宣告結束,反對派再一次獲得成功。
在沙馬下臺之初,阿披實就曾以在野黨黨魁身份,建議建立一個由所有黨派組成的國民政府,而泰國陸軍總司令也公開表示支持這一動議。當時,已經(jīng)有媒體認為,這表明軍方正在轉投議會中的反對黨。顯然,持續(xù)動蕩的泰國政局正在使形勢朝著有利于阿披實的方向發(fā)展。
登上總理寶座 未來難言輕松
自頌猜政府黯然下臺后,泰國各主要政黨關于新政府組建和新總理人選的爭奪便日趨激烈。
在泰國持續(xù)數(shù)月的政治危機中,代表城市中產(chǎn)階級利益的原在野黨民主黨及其黨魁阿披實成了實際上的受益者。由于擁有“民盟”以及軍方的支持,民主黨重返執(zhí)政位置的實力大增,“由阿披實出任泰國總理”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阿披實為人彬彬有禮,能言善辯,所以深受曼谷高級知識分子階層的歡迎,泰國不少媒體同樣認為由他執(zhí)掌內閣能夠暫時穩(wěn)住局勢,而前執(zhí)政聯(lián)盟中的一些小黨在軍方的壓力下,也“倒戈”投向民主黨。因此,在與前執(zhí)政黨的競爭中,民主黨顯示出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
2008年12月15日,阿披實以微弱優(yōu)勢,擊敗對手,當選泰國第二十七位總理。民主黨在八年后,終于結束他信政黨執(zhí)政的時代,重新執(zhí)掌政權。
獲得勝選后即開始組閣。為了爭取執(zhí)政聯(lián)盟內部團結,阿披實選了不少非民主黨人擔任內閣要職,以展現(xiàn)他促進和解和推動經(jīng)濟復蘇的決心。
以阿披實為首的泰國新內閣的誕生具有兩個象征意義:其一,在泰國政壇的權力博弈中,阿披實和他領銜的民主黨取得了現(xiàn)階段的勝利;其二,示威聲浪的平息標志著歷時數(shù)月的政治危機得以緩解,泰國政局掀開了新的一頁。然而,阿披實從政敵手中接管的除了占據(jù)微弱多數(shù)的國會之外,還有他的新政府必須面對的一個不折不扣的“亂攤子”,他主政的日子注定不會感到輕松。
長期的政治亂象給泰國政治和經(jīng)濟造成了嚴重影響。政治上,政府更迭不斷,泰國政局難以穩(wěn)定;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泰國的出口型經(jīng)濟也受到嚴重沖擊,加上持續(xù)的政治動蕩進一步拖累,旅游業(yè)等支柱產(chǎn)業(yè)都受到巨大影響,經(jīng)濟形勢異常嚴峻。阿披實上任后,面臨重振國際社會對泰國政局和經(jīng)濟信心的重任。
民主黨重新上臺后,曼谷的許多商界領導人認為,阿披實能為政壇帶來一股新鮮空氣,為紛亂的泰國政壇帶來希望。然而,年輕的阿披實雖然兼具清新與清廉形象,但他經(jīng)常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加上他政治根基較淺,尚未在權力頂峰接受過考驗——泰國前總理沙馬就毫不客氣地將阿披實比喻為 “不成熟的芒果”。因此,他有可能面臨泰國現(xiàn)代史上最難熬的時期之一。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對阿披實而言,除了重振泰國經(jīng)濟之外,他還將面臨四大難題的挑戰(zhàn):
第一,執(zhí)政聯(lián)盟并不牢固。民主黨之所以能贏得議會選舉,一個重要原因是幾個中小黨派臨時同意與民主黨結盟。但議會中的這些小黨派從來都不會“從一而終”,今天他們支持民主黨,明天風頭不對就有可能再度“倒戈”。
第二,如何贏得北部農(nóng)民的支持。泰國北部和東北部的農(nóng)民是他信穩(wěn)定的票倉。從牛津留學歸來的阿披實一直被指脫離社會底層,他要想獲得這部分人的支持,恐怕只能付出比他信更大的代價。
第三,如何處理“黃衫軍”的街頭抗議活動?!包S衫軍”占據(jù)過總理府,圍堵過兩大機場,新政府如果不對肇事者“秋后算賬”,很可能給“紅衫軍”(他信的支持者,主要由農(nóng)民組成)發(fā)動新的街頭抗議提供口實。但阿披實的上臺還得歸功于民盟的抗議。如果制裁民盟,民盟恐怕難以接受。這顯然是個不易掌控的“兩難”。
第四,如何應對親他信勢力的復辟企圖。他信近期在海外的一些表態(tài),表明他將要重新參與政治,親他信派則仍在四處活動,試圖重新奪回政權。不久前,屢遭打擊的為泰黨就聲稱依然擁有足夠的實力與斗志,與反對派頑強抗爭,雙方之間的角力仍在繼續(xù),最終鹿死誰手還存在變數(shù)。
泰國新內閣已于2008年12月22日宣誓就職。阿披實當選總理后,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位臨危受命的年輕政治家并非沒有可能力挽狂瀾,泰國政局因為他的上臺而出現(xiàn)曙光。但也有悲觀人士預言,阿披實的經(jīng)濟團隊無法擔當復蘇泰國經(jīng)濟的重任,而整個新內閣肯定撐不過2009年。那么,阿披實的未來究竟是喜是憂,現(xiàn)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p>
(責任編輯/呂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