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你怎么看待這句話?
A:我覺得,錢不是不重要,但達到一定數(shù)目之后,都是虛的了——你只是看著銀行里面的數(shù)字在增加,但其實你個人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因為就算你有100套房子,你也只能住一套。相反,你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是花再多錢也買不來的。
Q:在你年輕的時候,有沒有為錢煩惱過呢?
A:我這個人運氣是比較好的,上天對我比較眷顧,七八歲的時候父親開餐廳,我是吃著鮑魚魚翅長大的。在20歲的時候,我就自己存錢買勞力士,30歲之前就玩過很多好車。不過,雖然我是富家子弟,但卻不怎么花父母的錢,我來上海是從零開始的。唯一一次為錢煩惱,就是在1987年香港股災(zāi)的時候。那個時候我炒股,一天輸?shù)袅藥装偃f,賣了一套房子還不夠還錢,剩下的債自己背著慢慢還。當(dāng)時信用卡里欠了很多錢,壓力很大,大概三四年才還清。但我一直覺得,年輕時候多點挫折是有好處的,因為栽了跟頭人會成熟起來。從那以后,我就堅持一條原則——該花的錢,花的時候眼睛都不會眨;不該花的錢,我是一分都不會花。
Q:你現(xiàn)在辦聚富薈,主要為了什么?
A:主要是想把聚富薈做成一個商業(yè)平臺,把各方面的資源整合起來。聚富薈,它所想要灌輸?shù)睦砟睿紫仁秦敻弧ㄟ^一些人脈關(guān)系,通過一些活動,來提升財富;第二是健康,身體健康很重要,我們希望在這邊能通過健身活動和健康講座,提升健康意識。
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幫助更多的人。創(chuàng)辦這個公司的時候,我就和股東商量好了,每年賺的錢,我們拿出5%——10%捐出去做公益。這些錢,一部分捐給慈善機構(gòu);一部分給那些急需幫助的人,比如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某個人得了癌癥,急需要錢的,我們就把錢直接給他;還有一部分,我們給那些想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比如,一個年輕人在大學(xué)畢業(yè)幾年后想創(chuàng)業(yè),我們就會對他進行考核,通過考核的,我們就拿出錢來幫他。同時,我們也要求他把盈利的一部分錢拿出來,幫助其他希望創(chuàng)業(yè)的人。我們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
Q:這是你心中的夢想?
A:是的。其實,做會所真的很辛苦,但為了這個夢想,我們還是做了——雖然我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我有過兩次心臟病發(fā)作,真正發(fā)現(xiàn)錢對我個人而言沒有什么大用處——我其實花不了多少錢的,只是因為做會所開心、有意義。我喜歡交朋友,在上海16年,有很多朋友,而我現(xiàn)在才50歲,退休還太早,為什么不利用我的資源,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呢?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把很多資源都整合在一起,把會所打造成為一個商貿(mào)“百貨公司”。
Q:你有沒有把這種理想傳遞給你的員工?
A:做會所的管理是很辛苦的,因為管理的人有不同層次。并且,員工接觸的都是有錢人——這很容易造成他們的心理落差。面對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我經(jīng)常給員工講我自己的故事——盡管我家很有錢,但我高中畢業(yè)就出來做事情,并且剛出來的時候也才600多塊錢的工資,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我告訴他們不要小看自己,把本職工作做好,就有可能成功,很多人都是從小慢慢做大的。另一方面,我也告訴他們公司最近幾年的目標(biāo),并且承諾達到目標(biāo)后他們會得到什么,同時,每年賺的錢,我們拿出5%—10%獎勵給員工。
Q:你最討厭哪種處理錢的方法?
A:最討厭拿錢去“砸人”的那種人。對于那種不可一世的人,我不愿意理睬。不過,我覺得很多有錢人有著很好的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