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是武夷巖茶中的當家品種,也是最富有魅力的武夷巖茶之一。
有許多人初次喝到肉桂,就被它霸氣的茶香所征服。其高銳的香氣。明顯的品種特征,的確讓人回味不已。在許多茶人心里,有著許多對武夷肉桂獨特的情結(jié)。
和所有的武夷巖茶一樣,肉桂的品質(zhì)與山場也著很大的關(guān)系。今天,我們特意選擇武夷山不同山場的三款肉桂(2008年春茶),分別為“馬頭巖肉桂”、“牛欄坑肉桂”、“普通正巖肉桂”。對嗜好武夷巖茶的茶人來說,“馬頭巖肉桂”、“牛欄坑肉桂”是他們耳熟能詳?shù)拿?,在他們口里,分別把它們昵稱作“馬肉”、“牛肉”,也代表了它們獨特的品質(zhì)。
這三款肉桂,因為茶樹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造成茶葉內(nèi)質(zhì)的差異,由不同的廠家所制作,也反映了各自的風格特征與加工品質(zhì),拋開客觀的因素,我們?nèi)匀豢梢詮蔫b品中去體會這三款肉桂不同的個性與魅力。
[外形]
“馬頭巖肉桂”:條索緊細、勻齊,色澤烏黑;干茶香顯,可感覺到火功為高火。
“牛欄坑肉桂”:條索肥壯緊實、勻齊,色澤烏黑帶褐,干茶香悠遠?;鸸橹懈呋稹?/p>
“普通正巖肉桂”:條索緊細、略勻,色澤黑褐;干茶香平和,可感覺到退火已久。火功為中火。
[投茶量]7克,采用100毫升的小蓋碗。
[審評方法]沸水沖泡,第一泡時長50秒,第二泡時長35秒,第三泡時長50秒。第四泡時長1分鐘10秒,第五泡時長1分鐘30秒,第六泡時長2分鐘,第七泡時長2分鐘30秒,第八泡時長3分鐘。
[品鑒報告]
馬頭巖的肉桂:
恰如一位女俠的氣質(zhì),如果以武功來論,似乎出自武當太極門派,空靈柔和卻深藏力度??侦`與活性是它的特征,柔轉(zhuǎn)百折,卻與大家閨秀不同,出自江湖中的氣節(jié),更有俠客的勇烈與堅貞,在這些氣質(zhì)之下,卻又透露出其柔情溫和的一面。
其茶柔和,山場氣十足,而在這種山場的茶氣之下,卻能喝到它的甜柔。將茶投入溫過蓋碗中,一股濃郁的果蜜香上揚。
湯色深紅濃稠,極為艷麗,而其茶湯順滑甘柔,如飲糖水。在這種香甜之下,可以感受到它年輕的氣息,火功沒有退盡。
第一道入口,就能發(fā)現(xiàn)茶氣明顯。而身體各個細胞,似乎都被這款茶所沖透。細聞掛杯香氣,香氣馥郁,令人難忘。
二至四道,留在口頰中回甘清爽舒暢,在一種空靈之下,帶著細柔的回味。
第四道之后茶湯略顯疲軟,沖擊力變?nèi)?,但余香悠細,依舊口頰生津。
五至八道,因火功偏高,使得茶湯火味更為明顯,之后茶湯略薄,仍舊有明顯的活性。
葉底勻稱,茶內(nèi)質(zhì)完好。
牛欄坑的肉桂:
江湖霸主的氣度,這樣的一位霸主,不似那一類優(yōu)雅的氣質(zhì)。而是獨特的唯我獨尊的氣概,不去仰視他人,也無法掩飾自我的性格,愛憎分別,濃情密意。
被戲稱為“牛肉”的牛欄坑肉桂,被行家看成肉桂中的極品。這一款2008年的牛欄坑肉桂,很多方面已經(jīng)非常完美。特別在茶質(zhì)內(nèi)涵上,非常到位。相對于2007年同廠的那款牛欄坑肉桂來說,似乎在工藝上稍為遜色,最明顯的欠缺就是茶湯中的苦味略重,不過其苦味在審評當中能迅速轉(zhuǎn)化。
與其它兩款茶對比。其茶氣沖天,香高且銳,肉桂的品種香非常明顯。
湯色橙黃油亮而且清澈,入口湯水略粗,但其勁霸的氣度卻一下子沖頂而上,給全身帶來一種獨特的體驗。
茶湯略苦即化,而這種苦,卻是它的質(zhì)直本真,能夠?qū)ι眢w帶來特有的沖擊,如果不具備這種特性,也許它的霸氣還不足以體現(xiàn)。
第四道依然帶著這樣的微苦,顯示其獨有的功力,強勁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明顯??谇恢械母杏X被這款茶明顯侵占。此時茶香更為濃密,茶氣堅定。巖骨之氣質(zhì)深深隱藏在每一道茶湯之中。
細聞掛杯,感覺悠遠綿長,尤其在第五道過后,其掛杯香仍然纏綿有力。
查看葉底,青褐油潤,肥厚軟亮,均勻一致。
仍耐;中泡,我們特地試驗泡至十道,越到后面,其茶底質(zhì)越加顯現(xiàn),甘甜之味與山場的獨有氣質(zhì)相配合,令人感慨不已。
普通正巖肉桂
猶如一位老者,他經(jīng)歷了許多世事,經(jīng)驗老到,幾乎看不出明顯的缺點;他看透了風塵,隱居鄉(xiāng)野,如果只是一面之緣,仍然難以感受到灰色眼神里的故事。
這是一款中規(guī)中矩的茶品,良好的香氣與茶湯滋味,如果單獨審評,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但放在與上述兩款茶當中審品,在骨感與茶氣上,就明顯略遜一籌了。
其茶帶有明顯的辛辣味,肉桂特征明顯,香氣柔和,猶如一個老者的恬淡;茶的湯色橙紅明澈,入口茶氣依然持久,令人愉悅。從最初一直到最后,都能從茶湯之中喝到香甜的感覺,并且從這種香甜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正巖山場的巖骨之韻。而對這款茶的風格來說,更偏柔和與中庸。一至五道,在口腔中,其茶湯很有活性,說明茶應(yīng)該是炭火焙制。
在掛杯香上,一至五道依然持久,香中帶有甜味。
六道之后,茶湯之中水味已出,惜乎力度未能保持完美,在個性上略顯不足。
最后查看葉底,柔軟、黃亮,但發(fā)現(xiàn)葉底的發(fā)酵程度與焙火程度有較大差別,應(yīng)是拼配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