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本刊
驀然回首間,邂逅《海峽茶道》近三年多了。
作為一個文人,我欣賞貴刊文字的細膩和輕巧,以一種清風細雨的表達方式,訴說著一段又一段禪茶故事的前世今昔。在亙古不變的傳說中,有一種叫“茶”的東西源遠流長。
作為一個茶商,我佩服貴刊對茶經濟的解讀和透析,在茶商之間搭起了一座座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品讀貴刊,如同和許多大師談心,談笑間,釋疑解惑,大徹大悟。
作為一個茶人,我喜歡貴刊名目繁多的品茶方式,讓人眼花繚亂,愛不釋手。每當心煩意亂,一杯茶,一本書,足以讓人心平氣和。有茶如此,有書如此。夫復何求。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作為一個老讀者,衷心祝福貴刊越辦越精致。越辦越典雅。
福建 趙先生
元旦過后的第一天,我在翻閱2009年《海峽茶道》第一期時,給我的第一感覺是耳目一新。改變不僅來源于封面的大氣磅礴和時尚美觀,封面“海峽”兩個字給人一種青春活潑的新鮮感,更來自于藝美茶席一版的獨特新穎和氣象萬千。從總體上。這期雜志給人一種古樸又不乏活力,嚴肅又不乏時尚的活力。新年新氣象,是不是貴刊在新的一年里做一些調整或改版?
廣東讀者 劉先生
編輯部回復:感謝劉先生對《海峽茶道》的關心和留心,希望劉先生一如既然地關心我們雜志的成長和發(fā)展。2009年的《海峽茶道》雜志在繼承往日古樸輕松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不僅封面更大氣時尚,而且在版面的設置上新增了藝美荼席這一欄目。至于新增藝美茶席這一版塊,是應廣大藝美茶席愛好者的要求,也歡迎各位同仁不吝賜稿,闡述您對藝美茶席的高見。
本刊聲明
《海峽茶道》征訂票據(jù)第0007779號丟失,特此聲明作廢。
封面茶畫
作品解讀>>>
張永海的水墨人物畫極富文人情趣,他的作品強調筆墨的簡約與表現(xiàn)力,注重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書卷氣,反映出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迷戀。正如永海在其《張永海水墨人物畫》一書自序中自己所寫道的:寫意(水墨)人物畫的精神要義是“以形寫神”,從而達到“形神兼?zhèn)洹钡乃囆g效果,它追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重要審美觀念。
作者簡介>>>
張永海,1962年11月生于福州,1987年畢業(yè)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1996年結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現(xiàn)為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擠會會員。
本刊更正
本刊2009年1月刊P56《黃金碾畔綠塵飛》一文中,篇目上方的照片說明應為“西夏金托盞”。特此更正,以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