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江山
公元前i046年,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率領(lǐng)5萬將士伐紂,攻破商都朝歌,滅了商紂。商滅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商紂王的暴政,這是盡人皆知的;周滅商的一個重要機緣卻是因為一枚珍奇的貝殼,這是許多人所不知道的。這不是故弄玄虛,請看史籍的記載:
唐代李善注引《琴操》中說,商時,“紂徙文王于里,擇日欲殺之。于是太顛、散宜生、南宮適之屬,得水中大貝從獻,紂立出西伯”。這就是說,商紂王捉了最主要的敵人周文王,準備殺掉,太顛等文王舊屬獻上一枚珍奇的大貝殼,紂王便立馬將周文王“放虎歸山”。周文王回去以后,鼓勵生產(chǎn)、操練兵馬,又得了姜太公的輔佐,很快強大起來,最終滅了商。
一枚大貝殼救了文王一命,又竟然使商紂王丟了江山賠了性命。可見大貝殼之寶貴,當屬無價之寶。事實的確如此,當時所謂的“寶貝”就專指貝殼。
貝殼=寶貝
商代甲骨文、青銅器銘文中常有“賜貝”、“賞貝”等記載。據(jù)郭沫若的研究,那時候有關(guān)貝的事情都是大事,都得記錄。1959年出土一件殷商鼎,就有“王賞戌嗣子貝廿朋”的銘文。貝殼以朋計,一朋十貝。廿朋就是200枚貝殼,絕對是大事了,豈能不銘刻在鼎上?
《詩經(jīng)·菁菁者莪》中有“既見君子,錫我百朋”的句子,其中以“百朋”指“重金”,形容朋友或戀人對“我”情意之重。由此也可見貝殼之貴重。漢代焦贛《易林·訟之大畜》有“口啄卒卒,憂中從出,喪我寶貝,妻妾失位”的記載。意思是說,丟了寶貝,連妻妾都亂套了??芍钡綕h代,這種貝殼依然彌足珍貴。
漢字中凡與“財寶”有關(guān)的字,其中往往有“貝”。比如:分了寶貝就“貧”、增加了寶貝可“賀”、有了寶貝可能是受“賄”所得、寶貝換了主人是“賜”、花了寶貝就換來了“貨”、今天得了寶貝應(yīng)想想是否因“貪”、手持兵戎偷偷得來寶貝必定是“賊”、與“代”字同音的寶貝是“貸”、與“才”字同音的寶貝是“財”、與“反”字同音的寶貝是“販”、與“曾”字同音的寶貝是“贈”,等等。
貝殼=貨幣
貝殼之所以被稱為“寶貝”,首先是因為它貴重稀有。愛美是人類的天性,以光亮潤澤的貝殼做飾物,自然備受歡迎,貝殼也就成為公認的“寶貝”。
不過,更重要的原因則在于它除了裝飾的作用,還被當錢幣使用。
上古時代以物換物,并無貨幣。后來以皮革、牛羊等實物充當貨幣。但此類實物有大有小有好有孬,既不好計量也不便攜帶。夏商時代發(fā)現(xiàn)產(chǎn)自東南沿海的虎斑貝之類的貝殼輕重、大小基本一致,采集又難,非常珍貴,便以其做貨幣,是為貝幣?!尔}鐵論·錯幣篇》就曾記載:“夏后以玄貝?!本褪钦f,夏代開始把貝殼染黑作為貨幣。貝幣可磨去殼頂以繩索穿孔系起,使用、攜帶都很方便。
然而,虎斑貝因來自深海實在不易得,老祖宗就以骨頭或石頭仿制貝幣,名為骨貝幣、石貝幣。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就曾出土夏代的天然海貝殼、骨貝和石貝。山西保德和安陽殷墓中都發(fā)現(xiàn)了西周時的銅貝。河北平山戰(zhàn)國墓和山西侯馬東周墓中出土了銀貝和包金貝??梢姡敃r貝幣價值之高和流通之廣泛,它是原始實物貨幣發(fā)展的最高階段。
貝殼既然是錢幣,也就必然是財富的象征,這一點從墓葬中也能反映出來。商、周時代墓中隨葬貝殼的數(shù)量差別懸殊,死者的地位和財富由此一目了然。1976年,在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海貝殼竟達1700枚,有的很可能出自當時的山東萊夷一帶。而更多同時代的墓巾僅見海貝殼一兩枚,甚至一枚都沒有。由此可知,婦好生前不僅地位顯赫,而且十分富有。
那么,當時的一枚貝殼究竟價值幾何?
1975年2月,陜西岐山縣董家村出土了4件西周貴族裘衛(wèi)的青銅器,在其中1件周恭王三年(公元前919年)的衛(wèi)盉上鑄有以下銘文:“矩伯庶人取瑾璋于裘衛(wèi),財八十朋,其舍田十田。矩伯取赤虎兩、鹿麂兩、賁韨一,財廿朋,其舍田三田?!币馑际钦f,矩伯庶人從裘衛(wèi)那里獲得1個價值800枚貝殼的玉璋,支付了10塊田地。矩伯又取得2張虎皮、2張鹿皮披肩、1副帶紋飾的護膝,價值共200枚貝殼,支付了3塊田地。
毫無疑問,銘文中所說的玉璋、田地、虎皮、鹿皮披肩、護膝等都以貝殼為標準計量其價值。但“田”的面積究竟有多大?今人不得而知,也就無法與當今比較其價值。不過,如今2張虎皮、2張鹿皮披肩和1副護膝的總價至少應(yīng)在百萬元以上。照此計算,當時的1枚貝殼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數(shù)干元以上,價值可謂不菲。
如果這種貝殼就是虎斑貝貝殼,即使與現(xiàn)在比較,也貴得令人咂舌了。
貝殼=國寶
有趣的是,直到現(xiàn)在,某些珍奇品種的貝殼和螺殼依然十分昂貴,甚至堪稱無價之寶。
寶塔形的龍宮翁戎螺主要產(chǎn)自我國臺灣東北部深海底,日本和南中國海偶有發(fā)現(xiàn)。其火焰般金字塔形的貝殼美麗至極,至今仍是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綺絲螺自17世紀被發(fā)現(xiàn)后,由于十分珍貴,競有人用米漿潛心仿制其殼,以至于許多收藏者真假不分。
還有一種渦螺,又叫白蘭地螺。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許多收藏者競相用昂貴的法國白蘭地與漁民交換,故而得名。
芋螺外形像芋,又似雞心,俗稱雞心騾。其殼表面呈黃色至紅棕色不等,帶有美麗的花紋或斑點,色澤迷人。這種螺有劇毒,但采集者往往求之心切,只得舍命取之了。
眾所周知的鸚鵡螺堪稱“上蒼的神秘使者”。它來到世界上,告訴了我們許多數(shù)學、物理學、天文學和古生物學等方面的秘密。無論是其活體、螺殼,還是化石,每只數(shù)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價格應(yīng)該算價廉物美了。
迄今為止,人類發(fā)現(xiàn)的最大貝殼長達2米,重達250千克。打開這樣的貝殼,需要300千克以上的力量。那是體形最大的貝類——硨磲的貝殼。1934年5月,在菲律賓巴拉望海灣,一個小孩不幸被硨磲夾腳溺水而亡。人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將貝殼打開。不料,開殼之后,競發(fā)現(xiàn)了一枚長241毫米、寬139毫米、重達6350克的珍珠!這是至今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大的珍珠,當時的價值為408萬美元,后來,珍珠一直被保存在美國舊金山的銀行金庫里。除了珍珠,那個大貝類的價值肯定也非同一般。
然而,這依然只能算小巫見大巫。因為還有更出名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三名寶”。“二名寶”其實是3種腹足綱寶貝科虎斑寶貝的貝殼,簡而言之就是3種虎斑貝。不過,你可千萬不要搞錯。它們絕非尋常之輩,而是極其珍奇的個體。那是日本人引以為榮的“國寶”。每采集1枚“三名寶”,都要兢兢業(yè)業(yè)載入文獻,說明具體的采集時間、地點、采集人,并由權(quán)威人士來命名。
據(jù)《原色日本貝類圖鑒》(保育社,1960)的記載,第一種“三名寶”由黑田德米博士發(fā)現(xiàn),日本貝類學奠基人平瀨與一郎命名,1913年載入文獻,迄今只有2枚。第二種由日本貝類學會科學家朗富德(Langford)命名,迄今有30枚。第三種由日本貝類采集界的前輩寺町昭文命名,迄今10枚。后兩種均由黑田在1938年載入文獻?!叭麑殹碑惓HA美端莊、色澤迷人,瑰麗無比,均帶高雅的紅色,是名副其實的寶貝,當今全世界總共才有42枚,比我們的大熊貓還要珍貴!這可真的是無價之寶。不用說,無論給多少錢,日本人打死也不會賣的!
[責任編輯 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