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全球化”向何處去?

        2009-01-01 00:00:00吳冠軍
        天涯 2009年6期

        資本主義系統(tǒng)的結構性“溢出”

        晚近這一場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風暴,徹底撕下了后冷戰(zhàn)時代籠罩在“全球化”浪潮上的那一層粉紅的玫瑰色。“全球化”曾經的歡呼者們所熱情描繪的那一副“歷史終結”后的世界大同圖景(自由民主制加全球資本主義),非但沒有給已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帶來預期的繁榮景象,相反,卻使他們遭遇到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大蕭條”時代的那種來勢兇猛的經濟衰退和社會恐慌,并且地域范圍上來得更“全球性”。

        此次經濟危機,從時間序列上看,是由美國國內抵押貸款違約和“法拍屋”急劇增加所觸發(fā)的。然而我們的思考卻有必要從時間和空間雙重方向繼續(xù)縱深,去探討當下全球經濟危機的根本性肇因。小布什總統(tǒng)2008年9月在其白宮發(fā)言中聲明:“一旦這一危機得到解決,我們將得騰出時間來更新我們的金融監(jiān)管機構。我們二十一世紀的全球經濟仍然主要受二十世紀過時的法律規(guī)管?!毕襁@類當下時局的核心問題——是不是通過更新“金融業(yè)監(jiān)管”等規(guī)范性措施,能夠在今后真正杜絕這種能迅猛激起全球經濟蕭條與社會恐慌的大危機?——只有在弄清楚全球資本主義及其金融體系的結構與歷史后,才能夠加以回答。

        所謂“次級貸款”,簡單說來,即為求資本利潤的最大化,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將資金貸給欲購買住宅,但不符貸款標準的借款人;作為保險措施,如果借款人在償還抵押貸款時拖欠,貸款人就可以依貸款里的實收款項依法占有房產所有權,通過法院將其在市場上公開拍賣。首先要指出的是,這種面向“次級”借款人的金融操作,最大程度保護的,仍是金融機構的安全,因為若借款人拖欠債務而不按約還錢,貸款人可以合法地直接侵吞其房產。試想一個低收入的普通家庭為實現(xiàn)“居者有其屋”,而通過向銀行進行“次級貸款”購買到一處房產,然而一旦因個體性或社會性的經濟問題而無法依約付款,那么這棟房子就會被“依法”收回,由此產生的結果是社會上低收入階層遭到進一步掠奪,他們那些數(shù)額少得可憐的存款則被完全剝光。

        然而,任何看似完善、可以被普遍化的制度操作,都存在著顯在或隱在的“溢出性”環(huán)節(jié),存在著結構性的“例外”。這項本來對金融機構而言相當“安全”、在既有制度下被認定為“合法”的操作,卻想不到以始料不及的迅猛方式遭遇到它的結構性“溢出”:當整個社會經濟增長轉為緩慢,乃至處于停滯的狀態(tài)時(如互聯(lián)網和股市泡沫破滅后的美國),增大的失業(yè)率導致許多借款人無法依條約按時還款,這就致使由金融機構依法占有而進行“法拍”的房屋大量增加。法拍和待售房屋庫存的增加,則直接導致市場上住房價格下滑,從而進一步降低其他所有房產業(yè)主的抵押資產的凈值。時至2008年9月,美國住房價格自2006年中期峰值以來平均下降了20%以上,這是有現(xiàn)代記錄以來最快的房價下跌速度。這種房價大幅下降,導致許多借款人的住房凈值為零或者變?yōu)樨撡Y產;換言之,他們的住房價值已低于其抵押貸款。于是,大量借款人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自他們的抵押貸款“脫離”并放棄住房,這便大幅度加劇法拍屋的增多與房價的繼續(xù)下滑。法拍屋價值的大幅跌損,以及住房抵押貸款證券之價值的下滑,轉而全面削弱了銀行的凈資產和財務狀況。而此前銀行已通過在金融市場上出售抵押貸款的付款所有權來降低自身風險,并在房市繁榮下吸引來各大金融機構的投資,然而當房價大幅下降時,各金融機構持有的大量住房抵押貸款證券便迅速喪失了其大部分的價值。金融市場上流行的各種信用衍生商品,原本是金融機構用來確保自身規(guī)避風險、免于倒閉的工具,然而卻使得那些同按揭貸款沒有直接關系的大型金融機構也被快速拖入“次貸危機”中。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賓塞在評論此次危機時所言:“金融創(chuàng)新的目的旨在重新分配并減少風險,而現(xiàn)在看來似乎主要是為了把風險從視野中隱藏?!苯鹑隗w系環(huán)環(huán)緊扣(幾乎所有銀行都在金融市場中互相聯(lián)結)。這種“規(guī)避風險”的結構,最終致使大量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的惡性循環(huán)中面臨全面的財務崩潰,更遑論遭災更深重的普通工薪階層的借款人(一輩子的身家瞬間消失,甚至還陷入債務與信用危機中)。在資本主義系統(tǒng)中,經濟危機,總是伴隨著社會性的恐慌與動蕩一起急劇蔓延。

        經由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為達到利用其所掌握的盈余資本(儲戶的儲蓄)獲取高額贏利的目的,銀行采取“次級貸款”這類安全且有較高收益的金融操作。然而,這類金融操作所根本依賴的預設是——經濟會持續(xù)增長。一旦市場因達到飽和而整體經濟發(fā)展緩慢,甚至因為泡沫破碎而陷入低迷時,這類金融操作便遭遇到它的結構性“溢出”。換言之,在資本主義的制度環(huán)境下,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不能停,一旦出現(xiàn)停滯,則很可能隨之會出現(xiàn)大幅度的倒退與蕭條,“財富”急劇縮水乃至徹底蒸發(fā)。故此,資本主義的制度核心,就是必須使自己保持迅猛發(fā)展,保持資本的贏利性積累。阿倫特早已指出:那種曾在幾個世紀前造成馬克思所說的“資本的原始積累”以及各種更深層次的積累的那種簡單掠奪的原始罪惡,最終必須不斷得以重復,否則積累的動力可能會突然停止。地理學家哈維在其2003年出版的關于當代資本主義的研究專著中指出,馬克思所分析的“原始積累”的所有特征,在當代都仍然是強有力地存在著,甚至變本加厲。特別是資本主義世界1973年之后所形成的強大的金融化浪潮,完全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投機性與掠奪性特征,通過各種金融操作以及金融衍生工具(著名的如導致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對沖基金),對大眾乃至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大眾進行深度掠奪與資產剝奪;更不用提晚近以來一輪針對水、空氣、森林、土地以及所有種類的公用事業(yè)的私有化浪潮對自然資源與社會公共資源所進行的大規(guī)模剝奪,乃至通過專利權的方式對人類物種本身(遺傳物質、物種血漿等)所進行的生物性掠奪。由于劫掠性的“原始積累”事實上并非是“初期的”或“原始的”,而是資本主義的根本特征,所以哈維建議“原始積累”概念應該重新被闡述為一個去時間性的概念——“通過剝奪的積累”。

        是以,通過誘使低收入階層陷入高度透支消費之境而獲利的“次級貸款”,只是當代金融資本主義通過金融操作進行社會掠奪的其中一種而已。此類新創(chuàng)的金融操作,以寬松的信貸方式、低額首付等等豐厚條件,誘使了大量普通老百姓進行負債融資性消費。并且政府因需要緩解互聯(lián)網泡沫破滅所導致的經濟低迷,以連續(xù)降息(1%的低利率保持超過兩年之久)的方式把老百姓的錢驅趕到房地產市場進行消費或投資。很多“把錢花冒了”的美國人之所以如此透支性消費,就是因為與其把錢放在銀行里貶值,不如投入房價持續(xù)上升的房地產市場,再加上新創(chuàng)的金融操作提供給低收入的購房者如此豐厚的貸款條件,輕松的頭期款以及房價長期上漲的趨勢讓借款人相信償還房貸抵押的艱苦只是暫時性的……金融資本主義的欺騙性與掠奪性,在這場次貸危機中,反映得清清楚楚。故此,由“次級貸款”之溢出所導致的次貸危機,并非老百姓們個個生活奢侈成性所致,而是他們在那特殊安排的金融環(huán)境下,陷入了政府參與在內的金融系統(tǒng)所編織出的一個“夢幻美景”中。當然,這一“美景編織”倒不一定是蓄意的,很多時候那些金融機構的操作人與政客本人都深信此美景為真(就如同當年編織“全球化”大同圖景的思想家們一樣深信此景為真)。

        可見,伴隨資本主義金融化,“通過剝奪的積累”的形態(tài)事實上也相應發(fā)生了一定改變。今天,極大部分的金融資本已經遠離生產性活動,而純粹是被用來在金融市場上進行各種投機活動,以此獲取更多的貨幣資金。這就是斯特蘭奇所說的“賭場資本主義”——大部分的金融資本已同推進生產領域的投資無關,而只是進行單純的投機行為。華爾街所專注的最大問題,不是如何提高生產力和擴大再生產,而是如何為它所掌握的所有盈余資本找到贏利性歸宿。資本主義的金融化,根據(jù)阿倫特的分析,是這樣產生的:十九世紀資本主義地理擴張的過程中,由于權力的外涌總是跟在資本的外涌之后(如鴉片戰(zhàn)爭乃發(fā)生在大量的鴉片貿易之后),因此涌向外部的資本就面臨著沒有權力提供相應制度性保障的高風險,于是,大量資本家在海外轉變?yōu)橥稒C者(很少有人會不擔心在某個遙遠的國度投入大量資本進行基礎性的生產建設,一旦該國政策變化或政權更替,所有的投資都將付諸東流),從而使得“整個資本主義經濟從生產體系轉變?yōu)榻鹑谕稒C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之后所帶來的金融化浪潮,使得“財富”的增長完全脫離實際社會中的“財產”。社會上的剩余資本以金融的形態(tài)流動,除了一部分仍然投入生產性的項目以取得收益,絕大部分進入金融市場的投機性操作。各種“資產證券化”、“風險證券化”的金融產品被開發(fā)出來,使得金融資本進一步“凌空蹈虛”、完全追尋各類高利潤高風險的投資渠道。品種繁多的金融工具被不斷新創(chuàng)出來,目的實質上只有一個——保證高利潤的前提下分散風險。于是大量金融機構不斷通過“分散”風險的操作而彼此“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疊屋架床的巨大體系。經濟表面上往往呈現(xiàn)十分穩(wěn)定的發(fā)展景象,然而這種由金融投機所拉動的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底下堆積著越來越巨大的泡沫。并且,盡管金融資本已經大幅度同社會中的實際生產脫鉤,然而一旦金融機構連鎖崩盤,金融系統(tǒng)整體性癱瘓,實體經濟也勢必會連同倒塌,災難性的金融危機總是最后導致全局性的經濟—社會大危機,乃至進一步的政治危機。

        因此,在資本主義系統(tǒng)下,經濟必須保持持續(xù)增長,甚至至少讓人們相信它能繼續(xù)保持增長。一旦這種增長或關于增長的信念不能保持,它便遭遇到它自身的結構性“溢出”,“財富”的氣泡被迅速刺破,最終整個金融系統(tǒng)崩盤、實體經濟遭受急劇摧殘、社會陷入深度恐慌。最后只能靠國家權力的救援,然而在災情過度泛濫而不能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這就可能隨即導致國家破產(國庫空虛、國債激增)或大開“印鈔機”(貨幣幣值出現(xiàn)急劇貶值)……資本主義制度在這種巨大的金融海嘯下,社會動蕩乃至國家政治層面的動蕩都有可能發(fā)生。

        那么,何以美國國內的經濟危機,會導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這個問題實質上可以轉換為,是什么機制推動“全球金融一體化”?美國幾年間房市高度繁榮,全球范圍的盈余資本一下子都集中到了這一塊(尤其是許多金融機構通過大量發(fā)行債務而投資進來);而與此同時,美國國內那些大型金融機構(如雷曼兄弟)的股東遍布全世界,因此當危機涌發(fā),全球的金融世界都受到巨大沖擊,破產此起彼伏。根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4月22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目下這場金融危機已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最嚴重的全球性經濟衰退。在今天全球金融高度一體化的格局下,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來形容金融系統(tǒng)的危機并不為過。這,使得我們的討論轉到資本主義的“全球化”上。

        是什么機制,推動著“全球化”的進程?這就需要對資本主義作時間和空間上的雙重考察。如同古典自由主義的“合理—經濟人”模型所致力于體現(xiàn)的那樣,擁有貨幣資本的資本家,總是希望能夠將資本投資到可以產生最多利潤的地方,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然而,這種追求資本利潤最大化的市場行為,一旦碰到國內市場接近飽和乃至已經完全飽和、激烈競爭使得投資無法繼續(xù)找到贏利性出口的狀況(生產出來的商品大量滯銷,除非虧本賣出去)時,便會產生出兩種“補救”方式——時間上的推延,與地理上的擴張。用哈維的術語,即“時間性修復”與“空間性修復”,前者指在社會中一些基礎領域進行長期的投資(如教育、科研研究),后者則是往別處尋找新的市場。正是資本的這種“空間修復”邏輯,是“全球化”浪潮的最根本的動力——資本總是在空間地理層面上向高利潤、低成本的位置移動。在一個競爭激烈市場飽和的地區(qū)已無法取得盈利的剩余資本,在另一個相應市場還未開拓的地區(qū),卻可以繼續(xù)取得高利潤。在這個意義上,“全球化”實質上乃是資本主義矩陣與生俱來的趨向。

        缺乏贏利性投資,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真正核心。當盈余資本找不到贏利性出口,經濟便陷入停滯,并隨之引起大規(guī)模失業(yè)、資本貶值……如前文所論,在資本主義系統(tǒng)環(huán)境下,經濟必須持續(xù)增長,一旦出現(xiàn)停滯,很可能隨后會引致大范圍的經濟衰退與蕭條。歷史性地來看,正是應付過度資本積累(大量盈余資本在國內找不到贏利性出口)的危機,產生了十九世紀以來的帝國主義或“新帝國主義”的地理擴張。正如阿倫特在分析帝國主義時所精辟指出的,“帝國主義擴張由一系列奇特的經濟危機所引發(fā),過度儲蓄所導致的資本生產過剩和‘剩余’貨幣,在本國范圍內再也無法找到生產性的投資場所?!边@時就會出現(xiàn)負的經濟增長率,并引發(fā)資本大幅貶值。一種應對方式是繼續(xù)在國內尋找長期投資的項目,以推遲資本價值在未來重新進入流通領域的時刻,從而延后可能的經濟危機(即哈維所說的“時間性修復”)。但這種方式一是治標不治本,危機只是被暫時押后,二是在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邏輯下,長線投資在時間上稀釋了利潤的價值。那么,最優(yōu)的選擇就是以資本的“空間性修復”操作,來應對國內的經濟衰退。這種溢出性的“空間修復”,使新老資本主義國家必須不斷進行地理擴張——通過打開新的地區(qū)之市場(從野蠻的殖民侵略或文明的外交“通商”),使自身國內的剩余商品得以輸出,從而實現(xiàn)持續(xù)的經濟高增長。這就是為什么,當中國八十年代以降通過制度改革而開放出它的巨大市場后,立即吸引來自西方各國乃至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臺灣等等地區(qū)大量金融資本的涌入。

        是以,資本主義系統(tǒng)是一個自我溢出性的系統(tǒng):其自身的穩(wěn)定,關鍵性地建立在向“外部”的溢出。那么,倘若不再存在那樣的“外部”呢?今天的全球資本主義,便正是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全球化”向何處去?

        由于運輸與通訊產業(yè)的長足發(fā)展,就資本的移動而言,從十九世紀到今天,一個主要的變化便是——空間在不斷“收縮”。諸如路程阻力等等十九世紀時那些至關重要的因素,今天在那壓縮了的“地球村”里,都早已變得相當邊緣化。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快速推展,市場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飽和,很多國家曾經是作為剩余資本的巨大吸收者而進入全球資本主義體系,隨后自身也已逐漸轉變?yōu)槭S噘Y本的生產者。如日本在七十年代、韓國在八十年代、臺灣在八十年代末,都開始從純粹的接收者轉變?yōu)榧兇獾妮敵稣摺?/p>

        因此,當下的格局是:在高度“全球化”的發(fā)展下,全球資本主義的市場正在逐漸地趨向整體性飽和?,F(xiàn)在問題是,當一個地區(qū)的剩余資本不但在其內部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贏利性投資,并且在其他地方也找不到贏利性的投資的時候,將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這就是今天“全球化”問題的核心:空間性修復的潛力已逐漸趨向枯竭。晚近黃金與其他有色金屬價格的上漲已經標識出——全世界的“錢”太多了。

        如前文所分析的,當資本主義系統(tǒng)剩余資本的“溢出”不再能找到轉移的出口時,換言之,即資本無法或無處轉移時,那么資本就會在經濟的衰退中直接貶值。在資本主義系統(tǒng)中,經濟停滯緊接著就是大衰退,資本擱置緊隨著就是大貶值。在此前的一些來勢洶涌的經濟危機(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許多國際資本通過及時的資本外逃而把經濟災難留給當?shù)氐貐^(qū),等當?shù)卣罅孔①Y使風暴平緩后,那些撤逃的外資才以國際剩余資本的形態(tài)重新進入,以最低價購入當?shù)啬切┰獾劫H值后的資產,從而大獲其利。然而,當全球金融高度一體化后,投機資本在全球資本主義矩陣中已日趨陷入無處可逃之境。“次級貸款”這種初級的、面向普通老百姓的金融操作,對整個金融系統(tǒng)的影響力量本應遠遠小于當年對金融系統(tǒng)發(fā)動蓄意沖擊以牟取暴利的對沖基金的威力;然而,一旦美國國內積重難返的危機成形,竟一下子將這股崩盤性的沖擊力從美國迅速傳遞到全球,引發(fā)世界性的經濟蕭條與社會恐慌,倘若資金流動性危機不解除,全球性衰退將成定局。故此,現(xiàn)在金融危機越來越不會再只是“某某地區(qū)的金融危機”,而是越來越具有“全球性”的屬性。而全球范圍的“過度積累”(即大量盈余資本找不到贏利性出口),勢將帶來一輪又一輪全球范圍的經濟—社會危機,致使信貸體系難以運轉,資產流動性不復存在,從金融機構到實體企業(yè)紛紛被迫陷入破產,資產所有者或業(yè)主無法繼續(xù)保持自己的財產,而只得被迫以極低價格轉讓給那些擁有流動資金的資本家……在一個高度成熟的全球資本主義系統(tǒng)中,大規(guī)模大范圍的金融海嘯是無從避免的:通過大量的資本貶值、無數(shù)人的傾家蕩產,社會財富被深度毀壞,一些受災相對較輕的資本家則趁機以極低的價格購入經過大幅貶值的資本資產,從而再次將其投入贏利性的資本循環(huán)之中。在至大無外的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下,只有全面的經濟危機,才能使得剩余的資本找到贏利性的出路,才能帶來之后的一輪經濟增長(或者說“復蘇”)。

        根據(jù)金融業(yè)“專業(yè)人士”估計,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當下全面危機中的經濟狀況才會慢慢“復蘇”。然而問題并不在于此次危機能否“復蘇”,而是“復蘇”之后,是否能通過如小布什總統(tǒng)所說的更新“金融業(yè)監(jiān)管”這些措施,從此杜絕這等能迅猛激起全球恐慌的大危機?盡管很多資深經濟學家和金融分析專家對這些措施的規(guī)范性力量持有信心,然而,由于根本性地缺乏批判性視野,這些“專業(yè)人士”的話,又有多少可信呢?金融危機爆發(fā)后,諾獎得主斯賓塞表示,盡管在當下金融體系里已建立起了“系統(tǒng)風險”概念(這個金融學新概念指的便是整個系統(tǒng)出現(xiàn)失效或倒閉的風險,當先前并不相關的風險因轉移而變得高度相關時,“系統(tǒng)風險”就升級),但實際上卻仍然沒有受到注意或者沒人采取行動?!斑@意味著大多數(shù)參與者對其并沒能意識到系統(tǒng)風險,直到為時已晚”。斯賓塞認為,“在未來所面對的一項重大挑戰(zhàn)是能更好地理解這些動態(tài),以作為對于金融不穩(wěn)定之早期預警系統(tǒng)的分析基礎”。他建議業(yè)界專業(yè)人士和學者們一起來投入衡量與測定系統(tǒng)風險的工作,以早日提供出一個有效的早期預警系統(tǒng)的基礎性理論。然而,僅僅是對“金融不穩(wěn)定”建立起一個“早期預警系統(tǒng)”,就足以避免金融危機了嗎?什么是構成“金融不穩(wěn)定”的真正肇因,不正面處理這一問題,便能夠就此杜絕金融危機?另一位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就如何防范下一波危機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如“糾正管理人員的獎勵制度”、“建立一個金融產品安全委員會”、“建立一個金融系統(tǒng)穩(wěn)定委員會”、“施行其他提高金融系統(tǒng)安全和健康的制度”、用“更好的法令來保護消費者”、“更好的法令來規(guī)范競爭”,等等等。然而在文末,斯蒂格利茨還是寫道:“這些改革并不能保證我們不會再次遇到危機。那些金融市場中的人們實在有著令人驚嘆的本事。最后他們還是會設法規(guī)避一切的規(guī)定。但這些改革能讓另一次類似的危機變得不那么容易再現(xiàn),而且,假設這樣的情況重現(xiàn)的話,能讓它不那么嚴重。”斯蒂格利茨至少還明白,不管怎樣的制度性措施,都會有隱在的溢出性缺口,都會被那些在利潤最大化邏輯下行動的“合理—經濟人”所突破,因此,都不可能真正防范得了下一輪的金融風暴。在另一篇評論中,斯蒂格利茨指出,在當下的金融危機面前,即使那些擁有無數(shù)智囊團的政客們,實際上也根本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所以我們只能“求神拜佛”,希望政客們的措施能夠對緩解危機有效,而不是演變成另一場災難。因為歸根到底,市場運作實質上是基于盲目的信心(甚至是對其他人信心的信心),市場對各種措施的回應,事實上并不建基于它們實際會帶來什么后果,而是建基于市場上的行動者是否認為這些措施有效。因此,即使那些措施根本一無是處,但也可能運行無阻。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斯蒂格利茨知道根本沒有人知道該如何防范金融風暴,他之所以寫一篇《如何防范下一個危機》的文章,并在其中提出一系列內容空洞(除了第一條)的制度性建議,無非是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資深專家”身份,來給市場上的行動者一顆定心丸。正如前文所說,在資本主義系統(tǒng)中,即使經濟無法繼續(xù)增長,也至少要讓人們相信它還會增長,相信“專家們”已一致認定情況會好起來。這種相信本身,是緩解金融危機使其不至于全面崩潰的最后防線??藸杽P郭爾從宗教角度所說的“a leap of faith”(可以譯為“虔信的跳步”,即通過信而非思來跳過關鍵性的一步),實際上是以“理性”、“啟蒙”為口號的資本主義系統(tǒng)最終不致全面崩潰的根本性維系。

        在高度全球化的當下世界中,金融風暴非但不可能被一些體制內的措施所杜絕,而是相反,只會越來越頻繁和劇烈。隨著資本轉移的空間越來越被“壓縮”,剩余資本倘若不想進入長期投資項目(大部分金融投機資本都沒有興趣進入長期的基礎性投資項目)的話,那就只有開發(fā)各種具有高利潤但高風險的金融工具,如“風險投資”、“杠桿收購”,等等。貸款給依據(jù)綜合評量無力償清的借款人的“次級貸款”(其中更有一種“不查收入、不查工作且不查資產”的“忍者貸款”),亦是一種通過增加風險來為自身所掌握的盈余資本尋求利潤出口的金融工具。這些新興的各種金融操作,實質上都是在資本的“空間性修復”日漸枯竭的形勢下,轉而以加大金融泡沫的手段,以經濟持續(xù)增長為前景許諾,來對本地的社會財富進行新一層的深度剝奪。美國的“次級房貸”就是以房價會繼續(xù)提升作為許諾,鼓勵低收入者進行負債融資性消費,并廣泛地吸引中產階層參與進來進行投機行為。在不長的時間內,這種金融操作成功地誘使了大量普通家庭陷入投資大幅超過其可支配收入的局面(實際上就是一種初級的小規(guī)模“杠桿投資”),最終則導致房產投機者連同無數(shù)普通業(yè)主全部傾家蕩產。以拆分生產性企業(yè)來尋求其高利潤的大型“杠桿收購”,則在更高的金融規(guī)模上(面對大型企業(yè)而非家庭)對社會財富與實體經濟進行深重破壞。而互聯(lián)網產業(yè)巨大泡沫的快速形成,正是由于“風險投資”并不在乎對方公司實際贏利能力,而只專注于包裝上市二板套現(xiàn)。金融機構的經營者和金融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們,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說,“專注于短期贏利,鼓勵承擔過度風險”。從全球金融業(yè)的這一發(fā)展趨勢來看,無論怎樣的“金融業(yè)監(jiān)管”措施出臺,災難性金融風暴降臨的頻率和烈度只會越來越加深。

        更需要指出的是,當資本空間性的修復越來越微弱時,資本的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的邏輯,越來越直接走向主動制造危機,在大破壞中使資本獲得贏利性出路。臭名昭著的對沖基金就是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它通過高回報的許諾廣泛集資,然后反復利用“杠桿”和“放空”的策略來制造市場大幅下跌,通過對包括貨幣體系在內的金融市場本身進行破壞的方式來賺取暴利(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都曾創(chuàng)造過高達40%至50%的復合年度收益率)。在對沖基金的操作下,贏者的收入不僅以輸者同等的損失,而且以輸者更大的損失,以及貨幣體系及經濟機制的崩潰和失效為代價。規(guī)模巨大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在對沖基金的幾輪主動攻擊下洶涌爆發(fā)。從“不講道德”的經濟學角度來看,這樣的市場操作完全是動機“合理”(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過程符合“程序正義”(依照金融市場所提供的操作方式進行),然而結果卻是災難性的,在全球范圍內制造出無數(shù)苦難與社會動蕩。換言之,在高度全球化的趨勢下,金融資本越來越不再尋求那種“贏贏”的皆大歡喜的“經濟虛漲”局面(因為這種漲幅越來越狹小,而巨大泡沫所帶來的風險則越來越高),而是轉向通過刻意破壞既有金融系統(tǒng)來謀求暴利。不單是部分金融資本,甚至是國家權力,也經常在精心安排、操作與控制下主動制造某種程度的危機,從而使過度積累的資本通過一輪貶值縮水而重新進入到贏利性的資本流通中。實質上,那些由國家實施的經濟緊縮方案,就是對現(xiàn)有資本資產蓄意制造一波貶值,然后使它們被以極低價格轉手后重新進入市場流通,在新一輪資本積累中獲得新生??梢?,當“通過剝奪的積累”無法有效進行下去時,資本主義系統(tǒng)就有可能動用權力的手段來制造“有限的危機”,以精心設計的方式來安排一定范圍的貶值,再拋回市場上來供剩余資本掠奪,從而重新大量制造出具有高利潤的贏利性機會。然而,這種利用國家權力或國際金融體系(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動創(chuàng)造危機、以暫時的金融不穩(wěn)定來確保資本主義秩序更長遠穩(wěn)定的操作,其與生俱來的危險便是,這種“有限的危機”很可能會失去控制,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涌變成為全面的危機,就如同經常玩火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火燒身。就這種“玩火可能自焚”的危險,哈維在其2003年的著作中就已經運用充分的例證,來向我們展示了這種野蠻的積累方式是“多么的接近于全面崩潰之邊緣”。

        自由市場,還是政府干預?

        當下這場席卷全球的經濟—社會危機,按照格林斯潘的說法,劇烈程度已經超過1929年那場全球“大蕭條”。右派將這場危機歸咎于制度性紕漏而提議更新一系列規(guī)范性措施來應對——典型的官方論調如小布什總統(tǒng)的更新“金融監(jiān)管”、換掉“二十世紀過時的法律”。前文業(yè)已詳盡討論了,為什么此類在資本主義系統(tǒng)內部所進行的制度性更新,根本無法避免下一波全球危機。而左派則將危機歸咎于“新自由主義”對市場的放任而提出重新加大政府干預,典型的官方論調如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的“建立一個明確由國家政權管理的開放市場系統(tǒng)”、“政府遵守公正原則以補償由市場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在資本主義之中拯救資本主義”。左派認為這場危機正是自由放任的市場至上論所導致的災難,而右派則強調是市場本身還不夠規(guī)范,需要更新制度讓它更規(guī)范。盡管兩派對危機的看法完全相反,然而他們都在不同程度上將問題由大化小,而對這場全球危機涌發(fā)的系統(tǒng)性肇因均不予觸及。

        對于左派的方案來說,國家權力的干預真能徹底解決資本主義系統(tǒng)的“溢出”?甚至退一步來講,國家權力真能保證自身不會在各種干預中犯下被哈耶克稱作為“理性的自負”之致命錯誤,從而導致新的失控與災難?實際上,包括羅斯?!靶抡痹趦鹊囊幌盗姓深A,它要起作用的一個根本性因素,仍就是那“虔信的跳步”——必須讓社會公眾普遍相信,政府有能力作出正確的干預。當社會發(fā)生巨大危機時,正如齊澤克所指出,政客們總是被建議,絕不能什么都不做,胡做也比不做好,必須立即向社會公眾展示他們是有能力控制局面的;至于他們做的是不是管用,齊氏引用斯蒂格利茨的話,實際上大家只能“求神拜佛”。因此,對這種必須先做了再說的“干預”邏輯,齊氏的標語針鋒相對——“別老是做,要說”。在這篇文章中齊澤克繼續(xù)指出:政府強勢干預銀行系統(tǒng)及整體經濟并非新事物。即使在“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大獲全勝的這三十年,市場也從來沒有完全“中立”過,其操作始終在受到政治決策的控制。就眼下這次危機而言,正如齊氏所說:“這次金融系統(tǒng)崩潰本身也是另一次干預的結果:在2001年時,當互聯(lián)網泡沫爆破,當局決定通過放松借貸的方式來將經濟增長轉到房地產上。確實,政治決策要為國際經濟關系的情勢負責任。”國家權力的這一干預性舉措(即,用房地產泡沫來緩解互聯(lián)網泡沫所導致的經濟衰退),在當下的這一刻回過來看,難道不正是十足的“理性的自負”?長期擔任美聯(lián)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在“次貸危機”爆發(fā)后也不得不公開承認他的觀念“是錯誤的,根本就不奏效”。而政府的決策,就是根據(jù)這些“大師”(格氏的美譽)、智囊、專家們的意見來制定,但結果是,用來解決眼下經濟危機的舉措,卻最終引發(fā)一場更大的崩潰性危機。

        故此,政府干預之機制歸根結底,不是保證能把問題解決(否則就真的是“理性的自負”了,把自身當成上帝),而是動用一切權力,去保證人們繼續(xù)地虔信他們能把問題解決(繼續(xù)像相信上帝般相信政府)。當然,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以上的討論尚遵從著那個抽象預設——“政府遵守公正原則”——來展開,而暫時不去考慮“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的實際危險。實質上,政府干預之機制所根本依賴的另一個“虔信的跳步”就是,要保證人們虔信當權者一心為公、絕不腐敗,換言之,絕不是一個“合理—經濟人”。然而這時候,掌握國家權力的政客,就成了以總是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合理—經濟人”為基底的資本主義系統(tǒng)本身的一個“溢出”?!皺嗔е赂瘮?,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就是從“合理—經濟人”的預設中推出,少了該預設這條古典自由主義鐵律便不復成立。而這樣的“非人”——非“合理—經濟人”——的當權者,只有越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坐標之外,才成為可能(譬如,宗教意義上的“圣人”,抑或所謂“公仆”)。換言之,只要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框架中,“權力導致腐敗”就將始終是一條至理名言。是以,在資本主義系統(tǒng)內部,政府干預論比起自由市場論,在結構上還多具一重不連貫,故而在理論上更為脆弱:就自由市場論而言,對于市場是否能像一只“看不見的手”那樣協(xié)調經濟增長帶來社會繁榮,需要一個“虔信”的跳躍;而就政府干預論而言,對于政客是否具備能力作出正確干預,需要一個“虔信”的跳躍,并且,對于政客是否“靠得住”,又需要一個“虔信”的跳躍。

        此外,還值得繼續(xù)追問的是:即使繼續(xù)遵從前述抽象預設(當權者一心著意于保障社會福利而絕不會腐敗),然而,權力的干預就真能有效地“補償由市場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嗎?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后,一大批大型金融機構面臨全面崩盤,當一批又一批銀行家、金融巨頭跑到行政官員那里求助后,美國政府決定豪擲七千億美元來救市。這是自八十年前的“大蕭條”以來,美國政府最大規(guī)模的救市行動,然而一出臺就遭到大量民眾乃至政客的反對(值得注明的是,左翼的民主黨贊成而右翼的共和黨反對)。被集中質疑的是:為什么進一步要普通市民們(即納稅人)掏腰包,來拯救真正需要負責任的人(即華爾街的金融機構)?那些大銀行家們先是主張資本主義式的放任型擴張,現(xiàn)在出了事卻要求以社會主義的方式掏國庫的錢來救自己,而民眾卻在經濟危機中失業(yè)、信用破產與失去房子。那樣的話,金融機構可以更不負責任:有了政府國庫這個大保險,更可以肆無忌憚地追求高風險的投機利潤,出了事則可以把災難性的損失轉嫁給現(xiàn)在和未來的納稅人。然而,這種反對在論證的理性上是對的,但在實際的合理性上卻是錯的。那是因為:在現(xiàn)有的金融資本主義制度下,并非是窮人在推動“經濟增長”,而是那些華爾街金融資本家。他們全都完了,整個金融系統(tǒng)也就徹底崩潰了,隨即是大面積的企業(yè)破產,更多的民眾失業(yè)、消費收縮(附帶的情況是整個社會的納稅能力大幅降低,從而使國庫空虛,引致國債增加、“印鈔機”大開或國家破產)。因此,大金融資本家們必須不倒。即使從理性角度可以看到,國家的救市只會使得金融家們以后可以更膽大妄為,但在追求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合理性角度(政府在經濟模型中也是一個“合理—經濟人”),卻是必須得把錢砸給這批富人,確保他們不能都玩完了。

        因此,盡管齊澤克在那篇發(fā)表于《倫敦書評》上的評論中指出:“如果救市方案真的算是一項‘社會主義’措施,那也只是一種很怪異的‘社會主義’:這項‘社會主義’措施的目標不是扶貧卻是助富,幫債主不幫債仔”,然而他卻仍是著重地強調這個“助富不扶貧”的變態(tài)救市方案的必要性,那是因為,一旦我們還是困在資本主義內,以下這套邏輯就有其真確性:

        窮人并非推動經濟的火車頭,故唯一必要的干預原則,就是令富者愈富的干預,之后利潤就會自動地向下散給窮人。送給華爾街足夠的錢,最終會涓滴至一般市民的街道上。如果你想人們有錢蓋房子,不要直接給他們錢,而是先幫助借錢給他們的機構。這是唯一能創(chuàng)造真正繁榮的方法。

        實際的情況也確實如此。金融危機后澳大利亞政府拿錢出來直接分給市民,然而大部分人拿到錢就直接存在銀行戶頭里,而沒有依照政府所指望的那樣,把錢拿來花銷以刺激消費市場的復蘇。于是,資本主義真正的變態(tài)邏輯是:為了實質性地幫窮人,就不能直接救助窮人,而是把錢拿去給富人,只有他們繼續(xù)大發(fā)其財、金山不倒,窮人才能獲得相對而言較為長期性的生活保障(華爾街一倒,一般工人更沒好日子過)。因此,通過累進稅等手段,國家權力確實可以把聚集起來的財富之一部分再分配給社會底層,然而,它的絕大部分,卻恰恰是用來為大金融資本的高風險操作來做后盾。只要政府干預的目標仍然是“建立一個明確由國家政權管理的開放市場系統(tǒng)”,那么,支撐這個開放市場系統(tǒng)不全面崩潰的大型金融機構,就必須保持不倒;只有社會上最富的人不倒,最窮的人才有可能在系統(tǒng)的持續(xù)運轉中,拿到能夠維持其底線生活的福利救濟。此次金融危機美國政府大手筆的救市方案使我們看到:在資本主義系統(tǒng)內,社會主義是可以的,只要它的目標是救資本主義;富者更富是必需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質保障窮人有口飯吃甚至還有屋住。

        當下這個時刻,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在“次貸危機”的漩渦中,讓我們從渦浪中稍稍抬起頭來展望不遠的未來:由于空間性修復的潛力將日趨枯竭,全球資本主義即將會進入全面的資本“過度積累”,即過剩的資本被擱置起來等待貶值,沒有可以看得到的贏利性出路。這種狀況就逼迫它們涌入高風險領域。而通過各種在金融市場上新開發(fā)出來的投資工具,掌握大量社會盈余資本的操作者們,不是通過把整個市場泡沫拉大以獲得利潤(典型如“次級貸款”,風險較小、利潤也較少、不遭遇“例外”狀況應屬于“安全”操作),就是以破壞整個市場來謀求暴利(典型如“對沖基金”,風險大、利潤巨大、破壞力極大)。此外,全球資本主義系統(tǒng)中的國家權力與國際金融權力,也將不得不去頻繁地人為制造金融系統(tǒng)的“有限的危機”,以保證資本主義“通過剝奪的積累”能夠不斷進行下去,并“求神拜佛”,祈禱這些措施不會釀出控制不住的大危機……因此,全球資本主義的未來,金融風暴的降臨將會越來越頻繁,絕非各種系統(tǒng)內部的制度性措施能夠妥善防范掉的,更非國家權力通過“干預”能夠予以杜絕。既然大金融家在風暴中始終能保持“安全”,那么遭受反復掠奪、真正深度受災的,只有是社會大眾。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4月26日給出初步數(shù)據(jù):此次金融危機已經導致全球五千萬人陷入赤貧困境。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羅爾斯是完全錯了。真正“作為公平的正義”,不可能在資本主義制度框架內通過國家權力向“社會中最弱勢成員”傾向的再分配來實現(xiàn),而是只有徹底越出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矩陣,到它的外部去尋找——即,沖破全球資本主義的符號性坐標,而去開創(chuàng)全新的開端。當諸種極權主義道路在二十世紀歷史上制造無數(shù)尸橫遍野的災難后,全世界的人們數(shù)十年來被迫在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框架內,對“自由市場”抑或“政府干預”作“比壞”式的“自由選擇”。然而,自由主義所宣揚的這種形式上“自由”的選擇,實質上卻恰恰正是“被強迫的選擇”,因為選擇的范圍本身(即,可能進行選擇的選項),已然被一套無形的符號性坐標所提前規(guī)限。在這樣的“自由選擇”中恰恰缺少的,便正是最根本的選擇本身:一切都只是在一個限定幅度內,重復“他人的選擇”;也即是說,在既定符號性坐標下接受“被強迫的選擇”。在其諸種典范表述中——從右翼的經濟學家弗里德曼一直到左翼的政治學家拉弗特,自由主義將“自由選擇”等同于自由,它的下一步發(fā)展,便正是今天新自由主義赤裸裸地將“自由貿易”等同于自由。而另一面的情況也一樣:當新自由主義的批評者將這場全球經濟危機簡單地看作該意識形態(tài)倒臺,而重新回歸主張國家干預機制的社會民主主義之契機時,他們只是在資本主義系統(tǒng)內部以“比壞”式的手法重復“他人的選擇”,而根本沒有觸及危機爆發(fā)的系統(tǒng)性肇因,更是同真正基于自由之上的選擇無關。

        自由(存在論意義上人與生俱來的先天的絕對自由),根據(jù)經典的德國理念主義的表述,便正是主體在完全沒有各種符號性坐標—意識形態(tài)先見之框束下,去自由地展開行動。在這個意義上,一個實質性實踐自由的選擇,便正是選擇去開創(chuàng)既有意識形態(tài)中所沒有的選項,換言之,去開創(chuàng)出全新的開端。然而,正如康德在兩百多年前所言:

        任何一個個人要從幾乎已經成為自己天性的那種監(jiān)護狀態(tài)之中奮斗出來,都是很艱難的。他已經愛好這種狀態(tài)了,并且確實當下還沒有能力運用他自己的理性,因為人們從來都不允許他去做這種嘗試。條例和公式這類他把諸種天分的合理運用——或不如說誤用——的機械產物,就是那終古長存的監(jiān)護狀態(tài)的一副腳梏。任何扔掉它的人,也只不過是在最狹窄的溝渠上做了一次不可靠的跳躍而己,因為他并不習慣于那類自由的運動。因此就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才能通過他們自己精神的奮斗而使他們自己從無能力狀態(tài)獲得自由,并且邁出穩(wěn)固的一步。

        今天資本主義的諸種意識形態(tài)——各種各樣符號性的條例、公式,不正是人們長期以來把自己的理性(天分)作“合理”運用/誤用之機械產物?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框架中遭受長年之監(jiān)護的人們,已愛好上做簡單的“自由選擇”——自由市場,抑或國家干預。至于“自由市場”或“政府干預”這兩個選項究竟是否能夠徹底防范住下一輪的全球性金融風暴和經濟—社會危機,最安逸的方式就是選擇去虔信我們的政府官員和資深專家們給公眾提供的各種權威性的答案。當處于“幾乎已經成為自己天性的那種監(jiān)護狀態(tài)”下,一個人永遠是感到“那么安逸”,就像康德所說的那樣:“如果我有一部書能替我有理解,有一位牧師能替我有良心,有一位醫(yī)生能替我規(guī)定食譜,等等;那么我自己就用不著操心了。只要能對我合算,我就無需去思想:自有別人會替我去做這類傷腦筋的事。”在眼下,既然大部分專家們都說“自由市場”不靈光了,連新自由主義的鐵桿推崇者格林斯潘也已承認他的觀念錯誤,那么,就讓我們回過頭選擇“政府干預”,相信當代羅斯福們偉大領導下的“新政”能夠引領我們走出危機。最一流的思想家們,也選擇了從事“無需思想”的安逸工作,致力于提供既有意識形態(tài)光譜內“加一加除以二”的所謂全新“選項”——“第三條道路”。正是這種在現(xiàn)有意識形態(tài)高度監(jiān)護下的“自由選擇”,將使得那套圍繞“通過剝奪的積累”而勃發(fā)的資本主義系統(tǒng)終古長存,成為永遠牢牢鎖在我們腳上的一副桎梏。這正是齊澤克在他晚近的著述中所發(fā)出的慨嘆:“今天,我們能夠容易地想象人類的滅亡,但社會系統(tǒng)的一個激進改變,則是不可能作出想象的?!?/p>

        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已然終結的狀態(tài)中,我們需要繼續(xù)追隨??碌呐Γ诋斚轮匦录せ羁档滤该鞯摹皢⒚傻膽B(tài)度”。啟蒙,根據(jù)康德與???,就是以自由的實踐來沖出那無處不在的監(jiān)護狀態(tài)。在回答“什么是啟蒙”之問時,康德特別強調:“這一啟蒙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別的東西。”在??驴磥恚挥锌档碌膯⒚?,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出口或者說出路:通過“對我們的歷史時代的永恒的批判”,來沖出意識形態(tài)那無所不在的監(jiān)護狀態(tài)。這,就是當我們把自己視之為“自由的存在物”時所從事的工作:“自由是一種實踐……人的自由決不能通過意圖保證它們的制度和法律而得到保證。這正是幾乎所有這些法律和制度都能夠被推翻的原因。不在于法律和制度是模棱兩可的,而在于‘自由’是必須加以實行的東西?!比欢?,今天資本主義系統(tǒng)中的“合理—經濟人”,恰恰習慣于“逃避自由”,習慣于在既定的法律和制度下進行諸種被框定好的“自由選擇”。是以,在全球經濟—社會危機廣泛蔓延的當下,我們所根本性面對的困境,仍然是當年康德所面對的困境:人是否有勇氣去擺脫自我導致的那套終古長存的監(jiān)護狀態(tài)(對于今天而言,即資本主義的那套符號性坐標)?既然,當年曾鼓舞康德的是以下狀況:在資本主義“現(xiàn)代性”的起點上,在那基督教信仰共同體輻散籠罩下的整全性符號矩陣中,人們有勇氣用“自由抉擇的最初嘗試”取代了“上帝的聲音”;那么,在二十一世紀至大無外的全球資本主義矩陣中,誰說人們沒有勇氣再一次實踐自由,來開創(chuàng)全新的開端?如果說當年“啟蒙時代”要啟之“蒙”是中世紀信仰的話,那么,在那靠“虔信的跳步”來根本性維系的全球資本主義矩陣中,我們恰恰仍正是需要“啟—蒙的態(tài)度”。

        “我們永遠在重新開始的位置上”(??抡Z),讓歷史重新開始。

        吳冠軍,學者,現(xiàn)居上海。主要著作有《多元的現(xiàn)代性》、《日?,F(xiàn)實的變態(tài)核心》等。

        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www| 日韩精品av在线一区二区| 加勒比av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国模欢欢炮交啪啪150| 精品人妻无码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 99久久婷婷亚洲综合国产| 中国美女a级毛片|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久久久精品国产老熟女| 国产一二三四2021精字窝| 国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人妻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男女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在厨房被c到高潮a毛片奶水| 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少妇| 亚洲天堂男人的av天堂|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免费大学生国产在线观看p| 国产天堂av在线播放资源|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黑丝美女被内射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l| 无码av一区二区大桥久未| 黄色网址国产| 亚洲最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色影在线| 欧洲日本一线二线三线区本庄铃| 亚洲午夜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视频免费观看播放| 久久只精品99品免费久23| a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用力草我小逼视频在线播放| 黄色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免费| 99在线国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