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大人來說,“金錢”代表著權(quán)力和能量:對于小小孩而言,那只是能滿足他們小小欲望的工具而已。曾經(jīng)聽過一個笑話,孩子吵著要買東西,媽媽說身上沒帶錢,孩子跟媽媽說:“你騙人,明明去提款機(jī)領(lǐng)就有了?!彼裕瑢τ诤⒆觼碚f,大人的金錢是領(lǐng)了就有了,殊不知那是父母辛苦賺來的。因此,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在學(xué)齡后給予適當(dāng)?shù)牧阌缅X,讓孩子們自由擁有且管理金錢是必要的。但,究竟該怎么給?如何才能做到“適當(dāng)”?這些問題都需要家長與孩子討論后決定。
學(xué)齡后適度給零用錢
等到孩子真正了解貨幣的運用與價值之后,家長就可以開始給他們少量的零用錢了。不過,建議父母在給孩子零用錢之前要考慮下列原則:
先討論。最好先與他們討論,看看在學(xué)校一天需要花什么錢、用在哪里、大概得多少,免得孩子以為這些錢是買零食用的,要買筆、買橡皮擦就會另外要。如果事前溝通清楚了,孩子就會了解零用錢的作用,家長也會了解孩子到底什么時候需要用錢了。
列預(yù)算表。等孩子再大一些,中高年級的時候,可以請他們自己列預(yù)算,一個星期內(nèi)需要花到什么錢,再由父母審核,覺得不必要的就可以刪除,覺得需要增加買書的預(yù)算時就可以加進(jìn)去。等到真正實踐時,請孩子把每一筆用的錢記錄下來。這樣,家長就可以知道零用錢的去向,并酌情調(diào)整,孩子也會較懂得珍惜手上現(xiàn)有的金錢而不隨便花費。
不要有目的性地給錢。做家事或考的成績好就給零用錢,會讓孩子的思考邏輯都繞著金錢打轉(zhuǎn),覺得沒有錢就不幫忙做家事,沒有錢就不用考好成績,卻忘記家也是自己的,忘記讀書本身帶給他的樂趣與成就感,還會使他們養(yǎng)成讀好書考高分,是為了要賺錢的觀念,這些對于成長的路影響非常大。
額度適當(dāng)。當(dāng)然,零用錢的額度是適當(dāng)就好,太多會造成孩子習(xí)慣用金錢交朋友或達(dá)到其他目的。但,太少會讓孩子沒有支配感。孩子在學(xué)?;ハ啾容^是在所難免的,當(dāng)他跑回來告訴你“媽媽,別人一個月都有20元,為什么我只有10元”時,你可以跟他說:“是我們一起討論說只需要10元的呀。你去觀察一下,他們的錢都用在什么地方,有很多是不必要的。”鼓勵孩子錢不夠時可以適時表達(dá),只要合理,家長都應(yīng)該接受,但如果只是抱著“別人有,我也一定要有”的心態(tài),這時家長就該斟酌一番了。
忍耐一下錢更好用
《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中提到,斯坦福大學(xué)在20年前做了一個試驗,找了一群小朋友,每人一支棉花糖,并且跟他們說,如果15分鐘后都沒有吃掉的人還可以再得一支,當(dāng)然有些孩子會忍不住吃掉,有些孩子則克制住自己等另一支的出現(xiàn)。經(jīng)過20年后的追蹤,忍耐的小朋友后來無論在學(xué)業(yè)、工作上的成就都比先吃掉的高,這代表著懂得儲蓄、累積財富的人,以后得到的會比原本的多得多。
家長可通過以上的小故事,告訴孩子儲蓄的重要性,甚至告訴孩子,如果一個月給20元,他沒有全部花掉,等存到40元時可再得到一個10元,這就是儲蓄及利息的概念。而孩子一旦有了正確分配金錢的概念,且懂得儲蓄以達(dá)到自己的期望與夢想,長大后不容易變成金錢的奴隸。否則,在小時候養(yǎng)成胡亂花錢的習(xí)慣,一旦真正接觸社會后發(fā)現(xiàn)薪水沒有預(yù)期的多,就會感到空虛且借支一大堆,到時候父母后悔都來不及了。
另外,逢年過節(jié)孩子都會得到壓歲錢。壓歲錢還是幫孩子開個戶頭存起來較好,否則孩子會覺得被父母拿走了。要讓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存折上,且看到金額的變化,才有實際的感覺。如果他們要買比較大型的東西,例如計算機(jī),就可以由這里支出購買,或者是作為長大后的教育基金。但,一定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金錢的用途,這樣,他們才能從中得到成就感。切記不要讓孩子自由運用,也不要自己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