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lulu
你是不是也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好端端的,寶寶突然冒出一句“媽媽我恨你”!那個時候,你是不是氣瘋了?
當(dāng)你聽到你最心愛的寶貝說出“我恨你”這三個字的時候,你會怎么想?
你首先應(yīng)該清楚,你的寶寶根本就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也許是從電視里學(xué)來的,也許是他那些小伙伴無意間教給他的。你應(yīng)該清楚這一點,雖然這很難做。與此同時,你也該清楚地認識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對于你的寶寶來說,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那個在自己的世界里微不足道的小人兒,用這樣一種態(tài)度面對代表了強權(quán)和暴力的媽媽(至少他自己是這樣認為的),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呀。也許,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向那個他不敢面對的成人世界宣示:我已經(jīng)足夠大了,別再拿我當(dāng)孩子了!
即使最乖巧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也可能會說出這句很讓人傷心的“我恨你”。在專家看來,寶寶一般從5歲已經(jīng)就有了明確的“我”的概念,他們開始用我如何如何的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前面那句自然是表現(xiàn)憤怒的最好語言,除此之外我們可能還會聽到諸如“你總是說不”,“爸爸(或者媽媽)比你好多了”,“你這樣做不公平”,以及“你是個大騙子”之類的話,而作為家長的我們,或是一笑而過毫不在意,或是怒不可遏施展家庭暴力,卻從未認真想想寶寶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話。也許你沒意識到,你正在失去同寶寶交流的最好時機。那么,面對寶寶的“我恨你”,你究竟應(yīng)該怎么做?
場景1 琳達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最大的孩子保羅6歲時發(fā)生的一件事。當(dāng)購買一個新的模型玩具的請求遭到拒絕之后,那個男孩鼓著腮幫子,臉蛋脹得通紅,一字一句地從嘴里面擠出來一句話:“我恨你,媽媽?!甭牭竭@句話琳達的感覺非?;靵y。但是,同其他很多家長一樣,她還是強忍著笑意板起面孔,即使她心里也充滿著煩惱和痛苦:“那個我為之付出一切的人,怎么會如此對我?”
場景2 萊拉經(jīng)常同自己6歲的女兒瑪塔進行談話,“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提問和傾聽,我想知道是什么讓她如此煩惱和憤怒。由于時間的緣故,很多時候我只能讓她自己呆在家里,所以她認為由于我不讓她自己去逛商場而毀了她的生活。盡管后來她自己也意識到這是無法實現(xiàn)的,后來我還是給了她一次這樣的機會。我需要向她解釋這件事的后果,但是這是后面才能做的事情?!?/p>
萊拉還發(fā)現(xiàn),同其他孩子一樣,一旦自己的表述被打斷或者受到批評,瑪塔的情緒會非常低落,并且這種失望情緒會一直跟隨著她。
Step1:不要反應(yīng)過度
對于很多脾氣急躁的媽媽來說,要在這個時候控制自己和孩子的情緒似乎有些勉為其難,可是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工作。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心里所充斥的憎恨和憤怒是實實在在的,正面交鋒只能把這把火燒得更旺,所以寬宏大量的媽媽們,這個時候你們要做的是來一個深呼吸(如果一個不管用的話就多做幾個),不要讓我們也陷入這種情緒當(dāng)中,保持冷靜,并且盡量創(chuàng)造一些拖延的時間。你可以這樣對寶寶說:“我知道你很生我的氣,我會好好同你談?wù)劦?,但不是現(xiàn)在,要等到你徹底冷靜之后?!?/p>
專家提示
讓孩子感覺到你在試圖感知他內(nèi)心的感覺要比單純的拒絕和說教有效得多。我們應(yīng)該讓他自己去感覺,自己的爸爸媽媽并非是不公正的,并且還要讓他們知道,在進行討論的時候亂發(fā)脾氣是非常不好的習(xí)慣。
進入討論的時機也非常重要,你并不想等太久,太早或太晚進入談話都會產(chǎn)生不必要的麻煩,但這里面需要很多的技巧,尤其是對于寶寶的生活細節(jié)要有足夠清楚的了解。
Step2:讓他們試著自己拿主意
在訴完冤情之后,寶寶的情緒一般會得到很好的舒緩,這個時候我們要進入解決問題的階段。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現(xiàn)有的條件告訴他們,然后讓他們自己作出決定,比如當(dāng)寶寶在商場里要求你給他買玩具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現(xiàn)在你們只有20元錢,如果買了這個玩具,你們就沒有錢去準備晚餐,然后讓他自己作出決定。這樣的效果往往會比直接告訴他應(yīng)該怎樣做要有效得多。
專家提示
其實孩子的要求有的時候很好滿足,也許我們只要稍稍注意就可以讓他們獲得足夠的滿足。
場景3 每次寶寶發(fā)脾氣之后,希拉都會把他獨自留在房間里,暫時對他不理睬,直到——房間里面發(fā)出聲響之后?!叭绻臍膺€沒消,約拿是不會發(fā)出一點聲音的?!?/p>
Step3:給寶寶“伸冤”的機會
一旦開始談話,家長就該放下自己的架子,安靜地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只是問問題和傾聽,不要試圖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他們,這樣只能讓事情變遭。其實很多時候他們需要的也許只是痛痛快快地把自己心里的話表達出來,將自己的郁悶發(fā)泄出來。
場景4 伊夫林家里7歲的男孩對她說“我恨你”的原因非常簡單,伊夫林一般都會在晚餐之后和朋友煲電話粥,可是兒子希望他能夠在這個時間陪他一起做游戲。在了解到這一點之后,她改變了自己的時間表,把打電話的時間推后幾個小時,很容易地就滿足了孩子的愿望。
Step4:讓他們知道你是愛他的
孩子很容易感到憤怒,這是很自然的并且不會持續(xù)很久,他們需要的也許只是寬容和安慰?;氐轿覀冏畛醯哪莻€故事里,琳達對保羅說:“雖然我對你很生氣,但是我依然非常的愛你?!痹谶@之后,保羅開始平靜下來,并且對媽媽說出同樣的話。其實任何年齡的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都是一樣的,他們需要一個溫暖的港灣,當(dāng)他們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并且生活在愛里,憤怒就會自然的消失。意識到這一點,一切也就不成為問題了,我們聽到的就不會再是“我恨你,媽媽”,相反,你會幸福地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我也愛你!”
專家點評
不要因為孩子的話語而產(chǎn)生激烈的負面情緒,先認同和接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到我們理解他們。比如對孩子說:我能感到你的失望和憤怒,過一會兒,我會認真地和你討論這件事。
等孩子和自己情緒平靜后,引導(dǎo)讓孩子說出自內(nèi)心的想法,耐心傾聽后先認真地告訴孩子媽媽(或爸爸)很在乎他的需要和感受,很愛他,然后誠懇地說明自己為什么拒絕他。
最后告訴孩子,“我恨你”、“你太討厭了”等話份量是很重的,不應(yīng)該輕易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