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是我國東北最高的一座大山,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長白山就有一種崇敬之情,歷代皇帝也稱之為“興祥的靈地”。主峰白頭山,海拔在2700米以上,考古學家稱之為“東北群山之祖”。加上百年未解的“天池怪獸”之謎,更給這氣勢磅礴的長白山增添了神秘而絢麗的色彩。
時值初夏時節(jié),出差到第一汽車制造廠的所在地——長春,當地的朋友慫恿我去長白山一游。我們一行四人于翌日東方破曉之時開始了長白山之旅。
長白山距長春400公里,坐車要10個小時,車過撫松后,我們便進入了山區(qū)。越往前行,人煙越是稀少,沿途只見茂密的森林,大都是東北的闊葉紅松。友人說,這里是個大寶庫,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中,光是高級植物就有1500多種,山林中出產人參、鹿茸等多種名貴中藥材,有蘑菇、木耳、山葡萄等土特產,還有紫貂、梅花鹿、東北虎、熊等珍稀獸類和其他野生動物。
車至白河鎮(zhèn),這座山林小鎮(zhèn)被蒼茫的林海所包圍,遠遠望去,一座大山如一條看不見首尾的巨龍,長長地橫臥在天際之中。不用介紹,這就是馳名中外的長白山了。
小鎮(zhèn)店鋪林立,各種招牌,都是中、朝文對照。一幢幢木結構的建筑,樸素莊重,帶有山區(qū)野居的情調。
從白河到天池有一條狹窄的盤山公路盤旋而上。第二天,我們登上了這里專為游客準備的山地車,向長白山挺進。
山地車在狹窄的盤山公路上行駛著,從車窗看不到蒼翠的林木,公路的兩旁是高聳的紅褐色巖石山,這山仿佛是被烈焰炙烤的,留下了斑斑燎印。友人說,長白山不僅是一座高山,也是一座休眠的火山。誰能想象,今天看來像處女一樣嫻淑恬靜的長白山,昔日竟是讓大地都在顫抖的噴火口呢?
車行至半山,白云遮蓋住天之一角,藍天消失了。車子喘著粗氣,在迂回曲折、云霧繚繞的盤山公路上蠕動著——路旁是深得令人目眩的山澗。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處于險遠”吧。
車子終于沖出了云霧區(qū),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人們不遠千里萬里趕來瞻仰的天池,碧水澄清,波光瀲滟,猶如一面映天的寶鏡鑲嵌在長白山之巔。高空的浮云和她周圍群峰的綠意,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清風吹拂,水面掀起層層漣漪,水色也隨風而變化:一會兒潔白,一會兒墨綠,一會兒淡藍……面對這樣奇妙的景色,人們給天池編了許多優(yōu)美動人的傳說。有的說,天池是仙女梳妝臺上的一面鏡子,仙女梳攏發(fā)髻的時候,失手將鏡子跌落人間,便化成這座湖泊;有的說,天池是一位叫日吉納的姑娘,為降服長白山上的火魔,在一年的7月15日火魔噴火的時刻,抱著一塊很冷很冷的冰,一頭扎進火口,降服了火魔,從此,噴火的山口成了一個巨大而美麗的湖。
其實,天池是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火口湖”,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她周長13公里,水面面積達10平方公里,湖水深達370米,既是我國最深的湖,又是海拔最高的湖。面對這樣浩淼的水域,我突發(fā)奇想:白頭山峰并非終年積雪,天池的生命液汁從何而來?天池水深300多米,難道地下水是取之不盡的源泉?還有那傳說紛紜的“天池怪獸”?大自然的造化真是有著無窮的奧妙??!
下午,友人領我們去看由天池之水引發(fā)的長白山瀑布。瀑布位于天池山環(huán)北側,從玉龍泉穿過木橋,登上石階,立刻便聽到如雷似的轟鳴。近了,只見傾云倒玉般的河水分成兩股,從高達68米的斷崖上飛瀉而下,涌起堆雪似的水柱,團團迷蒙的水霧,使人莫不感到寒氣逼人。瀑布來自天池之水,潔白無瑕,如一塊巨大的白色絹帶,與周圍紅褐色的石巖形成鮮明的對比。她激起的水浪,宛如朵朵晶瑩的白花,沒有絲毫雜質,浩浩蕩蕩匯成一條潔白的匹練,驚呼咆哮地向林間深處奔去,一直流到很遠的地方,這條河仍然像牛奶一樣的白,人們稱她為白河,又因它是從天池中流出來的,又稱為天河,白河再流下去,就是有名的松花江了。它是東北大地的一根動脈,流淌著碧綠的血液,給了大地綠色的生命。難怪人們頌天池為生命之泉,這并非溢美之詞,她確實是“三江之源”。正如一篇散文所說:“一池天水,三江源頭。鴨綠江、圖們江、松花江,從長白山飛流直下,源遠流長……”
盡管如此,美麗而又莊重的天池從不居功自傲,它是那樣素樸謙和,不想過多地拋頭露面,從不裝腔作勢以示超群,默默無聞,以寬厚的胸懷溫暖著三江兒女,不分晝夜,勞作不息……更為珍貴的是,它濃縮為一種超乎形體之上的力量,這就是三江之源泉永不衰竭的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