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豪放、開朗,飲食也總是大盤大碗吃得熱熱鬧鬧,不及南方人飲食精細,善于細酌慢品。因而初見蓬萊小面,頗為詫異,你以為吃錯了地方,是否夢走江南。
據(jù)說民國時期,衣福堂制作的蓬萊小面非常有名,人稱“衣福堂小面”,這小面用料及制法很是考究,每晨僅售百碗,引得蓬萊城里城外的人以吃不到衣福堂小面為憾事,小面因此名聲大振。想來衣氏頗有經(jīng)營之道,投來今世,很可能因蓬萊小面而發(fā)家致富?,F(xiàn)在的蓬萊小面則多有經(jīng)營,蓬萊城里的大小賓館、酒店、尋常小店,早餐都有這道宜人的小面。
蓬萊小面,首先是小。玲瓏小碗,只盛得一兩,細長柔軟勁道,遇上能吃的當?shù)厣綎|大漢,幾乎一口一碗,如玩魔術,吃得外地人無不張嘴做驚詫狀,小面因此得名。其次是精細,見那拉面師傅,手中一個柔軟面團,三拉四摔,幾個回合,一個面團即被摔成百條細細軟軟的銀絲,因而,當?shù)匾步小八っ妗薄?/p>
做小面,和面是頗見功夫的。用水和面時又加了堿水揉勻,秋冬季還要把面團用濕布蓋好,叫“醒面”,這樣調制的面,柔中帶韌,韌中見柔,頗為耐摔,在摔面師傅手中幾近繞指柔,上下翻飛,十分好看。拉好的小面往熱水翻滾的鍋中一放,一個滾開就好,一兩一碗,很是利落。小面的鹵調制起來就更是講究。如果小面算得十分,“摔面”可占三分,鹵得有七分,很像是賈平凹對女人的評價:三分漂亮,七分態(tài)。這小面的鹵即是小面的“態(tài)”。正宗小面的鹵都是用當?shù)匾环N叫作加吉魚的海魚熬湯調制,十分鮮美。但現(xiàn)時的加吉魚已大為減少,只好用其他海魚來熬湯,味道則要遜色很多。湯再用綠豆淀粉勾芡,配以漲發(fā)開的木耳及醬油、精鹽、紹酒、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待湯燒開時,再加入打散的雞蛋、撒上青蒜末和切碎的魚肉丁,一碗面條柔韌、湯鹵鮮美、熱氣騰騰的蓬萊小面即大功告成,不及下箸,已是垂涎三尺,有幸吃得,三生難忘。實是海濱風味的佳肴,伴著仙氣的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