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小說《所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本小說,在我看來是一本敘述城市女人的書,城市是載體,女人則是主角兒。
城市里什么都可能發(fā)生,城市里的女人讓城市更加復雜,有時候甚至是疑竇叢生,也由此而更加豐富多彩。
池莉的敘述語言不是我最喜歡的,她的文字在小說中的作用已經(jīng)不重要了。倒是池莉營造的小說氛圍,講述的女人故事—一個女人在城市里發(fā)育、成長、慢慢變老的故事;一個女人在城市談婚論嫁,從小孩子、小女人成為女人的故事;一個女人和她身邊一群女人發(fā)生沖突,她們說著、笑著、哭著、愛著、最主要的是斗著,恨著,甚至是掙扎著;她們在演繹著看似一般,其實非凡的城市女人的故事。
一個關(guān)于城市女人的故事,一度看的我驚心動魄,唏噓不已。
這種內(nèi)心的震驚,隨著閉卷,越發(fā)強烈。我想,面對女人,我們男人們—城市里另一種不同的群體,生活在女人身邊的男人,你到底了解多少女人?這是一個問題。更需要男人們好好的思考。
小說里,女人有這樣一段心里獨白:
“我(女主角兒)忍耐。以便事情盡快結(jié)束。好吧。我把自己高傲的頭顱,悄然低下,把銳利的目光放在塵埃里。好嗎?好的?!?/p>
這是女人面對另一個女人—她的母親的時候,內(nèi)心的快速活動。而這個場景的背景則是這女人隱瞞著家里所有的人—被她第一任丈夫的家人利用,被情竇初開少女獲得的愛情蒙蔽,而把自己悄悄的嫁掉了—真是了不得的城市女人,這樣的事情只有發(fā)生在城市里。她在甚至沒有蜜月婚姻里,曇花一現(xiàn),婚姻隨即破滅—被市井的“自我”以及自我的“私欲”吞沒。甚至可以說,她連曇花一現(xiàn)都不曾有過的婚姻路程里,她卻收獲了刻骨的磨難。那年她21歲,在大學畢業(yè)之際。
這個城市女人的故事再大些的背景,是從中國改革開放前一口氣寫到當下生活,從內(nèi)陸一個大中城市里,一個小女孩寫到小女人,再寫到成熟女人,最后這個老女人,一生歷經(jīng)變化,生生不息的內(nèi)心世界。她和母親、鄰家阿姨、妹妹、嫂子、街邊買冰棍的老太太、大姑子、婆婆、女同事、等等凡是和女人有關(guān)的社會關(guān)系的沖突。
放在20年后的今天看,這個女人也絕對是非同一般的舉動,何況20年前開始,隨著社會的變遷,她們女人們也在扮演著她們的角色,成長著、痛苦著,由小到大,由成熟到返老還童。只有城市,只有老城市的文化下,才有可能發(fā)生這樣的故事。這就是這個女人的心路歷程,這就是女人關(guān)于婚姻的態(tài)度,這就是第一次婚姻到第二次婚姻,再到第三次婚姻,由婚姻到婚姻的故事?;橐龅闹鹘遣皇悄腥?,也不是女人,而是城市女人。
就這樣一個非凡的城市女人,放在人堆里怎么看都普普通通,放在女人堆里看,放在城市街角里看,她卻總是干出驚天動地的大事。由此足可見其不凡之處。更加不凡的是,她三次婚姻,三次失敗。貌似次次非凡,其實次次又普通常見,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這也正是池莉的不凡落筆之處。
類似的城市女人的故事,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我倒是聽說過。也目睹過小小年紀的女孩,尚未成熟就自己做主,自己把自己給嫁了。她們?yōu)槿似逓槿四?,生了一堆孩子,一年一個,由高到矮,一排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當面對生活時,她們卻被生活拖累著,她們依靠社會福利生存,倒也活的安安靜靜。相同的是,這個場景同樣也發(fā)生在城市里。
不過這多半是發(fā)生在西方社會那個不同于我們的環(huán)境里。據(jù)觀察,這其中多半又是家道中落,在酗酒、吸毒環(huán)境下,孩子中途輟學,沒受過什么教育,少女早熟,祈求家庭溫暖,有點溫暖就燦爛,于是,少女早早成人,窮人家的孩子早早當家,結(jié)果卻是早早的便開始了貧困的社會福利狀態(tài)下的生活。這種生存狀態(tài),即便在崇尚自由的環(huán)境里,據(jù)了解和觀察,其實她們的婚姻一樣也是正式的,莊重的,她們在教堂里舉行婚禮,日常在酒吧里消費,有專門的牙醫(yī)預約服務(wù),汽車和住房更不必說——只是好壞或者奢華程度或者破舊程度的問題。但是,她們的婚姻起碼也是相對穩(wěn)定的,至少她們是有福利依靠、有制度保障的。
西方城市女人的心理狀態(tài),對社會,對城市的依賴,甚至對一個男人的吸引力,遠不如一個東方女人來的直接和更加有魅力,特別是池莉筆下的城市女人承載的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超常態(tài)女人的內(nèi)心活動,以及她們非凡的生存能力和最現(xiàn)實的生存狀態(tài),這是一個歷史文化階段的必然產(chǎn)物。這和西方社會相比大有不同,畢竟文化不同,制度不同,結(jié)果亦不同。
看罷池莉編排的小說,放眼城市女人,我發(fā)現(xiàn),在城市的載體下,其實,東方女人更復雜,更隱秘,也更無法琢磨。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城市女人,真夠男人琢磨的,盡管我們同活在一個城市的屋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