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啼哭,宣布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邁步,開始了人生的千里之行;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我,整個世界都是新的……人生中有那么多初次,每個初次的行動與思考,都為我們打開新的領(lǐng)域的大門;每個初次的感覺和印象,都在我們心中留下尤為長久的記憶。初次,顯得那么重要。
它像一個初生的嬰兒,尚未成型,得小心翼翼地捧在懷里。
就像我讀張曉風的散文,把與每篇文章的初遇都留到心情寧靜的時候,只怕麻木的神經(jīng)會辜負了這靈動的文字。因為初遇時沉靜,則日后回味時,即使躁動,也能重歸沉靜;若心里不夠?qū)庫o,即使多年之后再讀,也只會想起初次的心情,就像煩心時認識的人,再見面還是煩心一樣,初次有種神秘的力量,我們怎能不善待它?
有人反對我的觀點,說:期望越大,失望越深。多少人都曾是好心救蛇的農(nóng)夫,卻在被蛇咬了之后,十年怕井繩。你怎么知道初次不會是一條蛇?
有一瞬間我不知如何反駁他。我突然發(fā)現(xiàn)善待初次,不是選擇合適的時刻感受美好的事物那么簡單。比如第一次閱讀就與美文的相遇,這種事過于浪漫,過于天真。因為知道初次是花,便放心地湊過去賞玩。若初遇是蛇呢?我們與初遇間總是隔著一道不高不矮的墻,不過去,誰能知道墻外頭有什么?然而那邊若是蛇,我知道我們會比任何情況下被咬都痛得更厲害、更長久。正如故事中所講的:
父子倆走在墻邊,父親問兒子敢不敢跳過這堵墻。第一次,兒子毫不猶豫地跳了過去,結(jié)果,墻那邊有一條狗,兒子摔地很痛。第二次,當父親要求兒子再跳過去試試時,兒子低下頭,問:“爸爸,要是我再摔痛了怎么辦?”
要是再摔痛了怎么辦?和第一次一樣,爬起來。
明知墻外無狗,在最有把握的時候,跳過去。不確定墻外有沒有狗,做好有狗的心理準備,還是可以跳過去。墻外有狗怎么辦?明知要摔,也不能在墻里困一輩子,好在第一次摔了,便也學會了爬起來。
善待初次,便是要珍惜它的全過程,享受期待,感受新奇,大膽嘗試,看淡結(jié)果,學會成長,直到完成了自己。
[武漢外國語學校高三(7)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