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是龍的叱咤。它千年不絕其韻的氣魄崩潰了一個混亂墮落的時代,洗禮了那個曾經(jīng)彎弓射日的民族。一時間,大國蜂起,霸主迭現(xiàn)。英雄,更是層層巒巒。這里,就有一個無畏的英雄——荊軻。
荊軻是個無畏的英雄。司馬遷先生說:“然其人沉深好書……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jié)?!笨梢?,荊軻并不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dá)的人,而是一個知書達(dá)理的儒生,至少也是個“四有”的青年。但他卻為什么要去刺殺秦王呢?是緣于忘年交田光先生的自刎,緣于太子丹的苦口婆心,抑或是緣于中原人民的民族大義?
司馬遷先生說:“荊軻既至燕……其所游諸國?!北M管這沒有點明荊軻的國籍,但我們至少能知道:他不是燕國人。
荊軻不是燕國人!他是為太子丹賣命去殺秦王,是為朋友兩肋插刀而去刺秦王,還是為了中原人民的生活大計去刺殺秦王?總之,在他考慮以上種種的時候,他忽略了自己,而是準(zhǔn)備對于友情、對于使命、對于良心完美地表達(dá)。其實,在他踏上去秦國的不歸路時,他完全有機(jī)會溜走,云游四方。其結(jié)果也是燕國玩弄秦王的感情而遭滅亡,而我們的荊軻也能逃脫干系。
但是他沒有那樣做。他是聰明人,他知道自己不是要離,秦王也不是慶忌,秦國更不是弱小的衛(wèi)國。所以,他去刺殺秦王,是不可能活著回來的。但他又為什么說:“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豎子也!”
也許,他是想逃避。他知道秦國統(tǒng)一天下是大勢所趨。他也知道楚、齊、三晉割地獻(xiàn)城給秦國,反而拉大了雙方的差距。他還知道,弱小的燕國,除了滅亡,別無他擇。于是,他想干一件大事,他想用這件事來刺激一下中原人民千百年來稱王稱霸、逐鹿中原的豪情。盡管他知道他注定要失敗,他還是要嘗試一下。與此同時,他也逃避了友情、使命以及自己的良心。
也許,他是想述說。他要說,你們燕國除了田光還有些肝膽外,其他的全是廢物。特別是太子丹,有殺心卻無膽氣,欲得利并無豪情。他自己不去整頓軍政,為了自己受辱而要派我荊軻去送死。
也許,他是想反抗。他正是要反抗以秦王為代表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反抗他們對普通百姓的壓迫;反抗整個封建社會對于人性的抹殺。
至今不懂司馬遷先生指的“荊軻之待”是指高漸離還是其他。但我想那一定是他的知己,也許是紅顏知己。千百年來,當(dāng)我們吟唱起當(dāng)時的曲調(diào)“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返”時,大家還是會為某情某景寒心。千百年后,我們?yōu)榍G軻默默地祝福,祝他好運。
咸陽。王宮。九賓之禮。秦王說見燕使。荊軻沉著地展開了地圖。忽然,一把尖刀出現(xiàn)了。荊軻刺秦王,未及,秦王繞柱而行,以長劍斷荊軻臂。荊軻被擒,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一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苯K被誅。
千百年來,我們?yōu)榍G軻的英雄主義與無畏精神而贊嘆,為司馬遷先生筆下那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而贊嘆。荊軻,其實就是反壓迫的代表,他的行動反映了古代統(tǒng)治階級與勞動人民之間的斗爭。盡管,荊軻失敗了,但他的英雄形象以及曉之以民族大義的精神還是不斷地引起了后世子孫的共鳴。
千百年后,我們仰視天宇,頓首含淚,默默苦吟:“荊軻,英雄無畏?!?/p>
[簡評]荊軻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無愧于英雄的稱號。因為他是反壓迫的代表,他的英雄形象以及曉之以民族大義的精神不斷地引起了后世子孫的共鳴。荊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英雄的真正內(nèi)涵:英雄者,有凌云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義,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
[作者單位:安徽界首顧集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