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在寧連路上飛奔,有一縷香味兒若有若無,淡淡地漫過車窗玻璃的縫隙,在鼻端不經(jīng)意地飄來飄去。我忍不住使勁抽動兩下鼻翼,精神頓時為之一振,猛一抬眼,路邊“朱壩活魚鍋貼城”幾個大字闖入眼簾,眼球一下子就被撞得生疼。
被撞得生疼的不僅僅是眼球,還有腸胃。此刻,我似乎聽到了腸胃里發(fā)出的鳴叫,舌根底下好像也有泉眼,汩汩地往外冒著口水。
美食的力量不可阻擋,我明白,我是被那縷香味勾引,被那幾個大字擊倒——活魚鍋貼,只這幾個字就足夠讓人浮想聯(lián)翩,饞涎欲滴了。
聞香下馬,知味停車。下得車來,走進(jìn)一家飯館,光是看菜譜上的菜名就讓人怦然心動,緊接著的便是食指大動:紅燒鯉魚,清蒸白魚,酸湯魚圓,粉絲鰱魚,還有燒龍蝦、鹽水蝦……林林總總,不下幾十種之多,而其中最為搶眼的,當(dāng)是每家餐館都必不可少的活魚鍋貼。
眼看著廚師拎著個粗鐵絲編織的碩大漏勺,從大水池中撈上幾條活蹦亂跳的魚來,饞蟲一下子就被勾了出來。
等菜上桌的當(dāng)兒,和老板聊了起來,話題自然是從這活魚鍋貼開始。小魚鍋貼各地都有,小時候外婆就經(jīng)常做給我吃。我很驚訝,這個地道的鄉(xiāng)間土菜怎么在這里就成了四方食客戀戀不忘的美食,以至形成了產(chǎn)業(yè),還被江蘇省貿(mào)易廳、烹飪協(xié)會冠上了“江蘇省名小吃”和“江蘇省鄉(xiāng)土菜”的名頭?
答案總是富有傳奇色彩的。老板哈哈一笑,說起了那個傳說:元朝末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長江北岸作戰(zhàn),兵敗負(fù)傷,單騎而逃,勞累過度加之受傷多處,昏迷三天三夜,被朱家壩一農(nóng)夫史龍救治,兩人結(jié)拜為兄弟。辭行時,史龍做了當(dāng)?shù)氐男◆~鍋貼,朱元璋吃罷大加贊賞。朱元璋做了大明皇帝,雖吃盡天下的美味佳肴,但仍戀戀不忘當(dāng)年的小魚鍋貼,幾次派人到朱家壩定做,快馬送到南京,吃起來卻又苦又腥,味道全部不對。后來,又請朱壩人到宮廷現(xiàn)做,卻因?yàn)闆]有朱壩當(dāng)?shù)氐乃汪~,仍然做不出原來的味道。
接下來的話不用再聽都會明白,無非是因?yàn)橹煸暗木壒?,朱壩的小魚鍋貼迅速走紅,以至成了當(dāng)?shù)氐挠忻〕浴V煸暗降子袥]有真的吃過朱壩的小魚鍋貼,或者是不是真的對它鐘愛有加,這些似乎都已不再重要,借古人、借名人來抬高身價或者打出品牌,也不是現(xiàn)代人的獨(dú)創(chuàng)。這個傳說至少可以證明,小魚鍋貼有著悠久的歷史。
但是不管怎么樣,有一點(diǎn)你必須承認(rèn),頭腦活絡(luò),悟性頗高的朱壩人對這一傳統(tǒng)小吃并不僅僅只是繼承,而且不斷發(fā)揚(yáng)光大、推陳出新,紅燒鯉魚、鰱魚粉絲、昂刺魚湯等新品種層出不窮。因制作時全部采用活魚,所以“小魚鍋貼”又叫“活魚鍋貼”。
老板說,現(xiàn)今的朱壩活魚鍋貼,選料十分精良。首先要選擇500克左右的活鯽魚,或者鯉魚、鳊魚、黑魚也行,但一定要是洪澤湖里天然生長的活魚,煮魚也要用洪澤湖中的水?;铘~要放在魚缸里存養(yǎng)數(shù)日,這樣可以讓魚吐盡腹中的污物土腥。兌湯料的過程也很瑣碎,所用原料為芫荽、韭菜黃、料酒、紅湯醬油、白糖、淀粉,蔥末、蒜末、生姜末、牛肉醬、小紅椒等等,按一定比例兌拌在一起。烹調(diào)時先要將活魚蘸上干面粉放進(jìn)油里煎炸至焦黃,然后倒進(jìn)湯料猛火燜燒5分鐘,再小火燜燒10分鐘左右即可揭鍋。
鍋貼也不再是貼在鍋沿四周的傳統(tǒng)做法,而是單獨(dú)制作。先選用適量特級面粉備用;再用水將面粉攪拌好,不能有面團(tuán)。然后發(fā)酵10分鐘,使之有一定的黏度和可塑性,最后在貼鍋貼時,先用大火將鍋燒熱,接著用手將攪拌好的面粉均勻地貼到鍋的四周,上離鍋口,下離鍋底均10厘米~15厘米。用手?jǐn)傞_,厚度為O.5厘米~1厘米左右。這時用小火續(xù)熱,中火局部加熱,使鍋貼熟透。大約2分鐘后,用鏟刀將鍋貼壓平,再在貼與鍋的縫隙中澆淋少許香油。待1分鐘后,用備用的魚湯澆在鍋貼表面,再將芝麻撒在鍋貼上,最后用文火收熱,使鍋貼色澤黃亮,香脆可口。用鏟刀將鍋貼劃分若干份,兩片一折,置于盤中。鍋貼與魚一起上桌,這才是現(xiàn)今朱壩活魚鍋貼的通常做法。另外,鍋貼的花樣也不再是過去那樣僅僅面粉一種,現(xiàn)在至少已經(jīng)有玉米、高粱、山芋、蘿卜絲、南瓜等好幾種五谷雜糧都被朱壩人用來做鍋貼了。
說話間,一盆活魚鍋貼端上桌來,魚還沒到,香氣已經(jīng)撲鼻,喉嚨里早就伸出手來,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鍋貼,蘸上魚湯就往嘴里送。像是時光倒轉(zhuǎn),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外婆,出現(xiàn)了那些活蹦亂跳的小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