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飯可是大問題,媽媽們從來都是高度重視。但有的寶寶就是不給面子,不愛吃飯,不好好吃飯,哄著喂,追著喂,讓媽媽費盡心機。建議媽媽這時候最好先做個“自我檢討”,看看寶寶的“厭食癥”是不是你無意中培養(yǎng)出來的——
輔食添加不當
一個4歲男孩的媽媽,來找我們咨詢孩子厭食的問題。這個男孩還在嬰兒時期,只要聽到媽媽說:“寶寶再吃一口吧!”便立刻放聲大哭,就像條件反射一樣。而他的媽媽當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總是著急,整天追著喂,每頓飯都是“餐桌大戰(zhàn)”。媽媽并未意識到,她一直以來就是以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吃飯的。
給寶寶開始添加輔食時,很多媽媽都擔心寶寶的營養(yǎng)不夠,或者認為孩子的好胃口是“撐”出來的,所以總是希望寶寶能多吃。可是,嬰兒都很“誠實”,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飽了奶,不餓了,自然對輔食興趣不高。如果媽媽強迫他多吃,時間長了他就可能從單純的反抗進食發(fā)展為從心理上反感進食。
所以,在嬰兒期添加輔食的時候,要考慮到寶寶的接受能力和食量,控制好食量與進食時間,不能剛喂飽了奶又很快喂輔食,一味地“撐”孩子,那樣,不僅達不到增加營養(yǎng)的目的,嚴重的還會給寶寶在心理上造成障礙,真的發(fā)展成厭食了。
咀嚼訓練不夠
那天去一家幼兒園,剛?cè)雸@的小班里有個小姑娘讓老師直發(fā)愁——她吃不下飯,甚至“絕食”。我們仔細觀察了這個小姑娘的吃飯情況,原來,她的問題在于根本不會吃飯!她似乎只知道吞咽,飯菜很少在嘴里嚼。老師說,她第一次在幼兒園吃水果,拿著一個橘子發(fā)呆,就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吃到嘴里,老師只好一瓣一瓣地喂她。因為總有不會吃的東西,她既怕小朋友笑話,又怕老師批評,吃飯又成了她小小心靈中一件非??膳碌氖虑?,因此而厭食。
我們通過小姑娘的媽媽了解到,她在家里很少吃真正的“飯”。雖然她已經(jīng)三歲了,媽媽還是盡量把食物弄成糊糊,所有水果都做成果汁或果泥,因為她聽說過小孩子被食物嗆住、噎住的事故,并且她認為水果的營養(yǎng)精華都在果汁里。這樣一個對女兒呵護備至的媽媽就培養(yǎng)出了一個不會吃飯的孩子。
寶寶一出生就有吸吮的本能,但咀嚼卻需要后天訓練。這種訓練應該從寶寶4個月添加輔食時開始,6個月~12個月是關(guān)鍵時期。有資料顯示,日本對近50OO所幼兒園進行的調(diào)查表明,在14.3萬2歲~5歲兒童中,不能很好地咀嚼固體食物的占17%,咀嚼時從嘴里漏飯的占2%,不能很好吞咽的占4.3%,不到吃飯時間肚子就餓的占2%,交談時不能靈活運用舌頭的占6.5%,嚴重偏食和表示不愿吃飯的占13%。由此可見,咀嚼訓練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會不會吃飯的問題。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吃飯是人類的本能,如果你的愛剝奪了孩子的某種本能,這愛就適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