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燈的啟示
老技師在退休時反復告誡自己的小徒弟:不管在何時,你都要少說話、多做事,凡是靠勞動吃飯的人,都得有一手過硬的本領。小徒弟聽了連連點頭。
10年后,小徒弟早已不再是徒弟了,他也成了技師。但他一直沒有升職加薪。他很苦惱地去找?guī)煾怠?/p>
師傅說:“你確信你在工廠的位置已經無人替代了嗎?”他點了點頭:“是的。”師傅說:“你是該到請一天假的時候了?!彼欢貑枺骸罢堃惶旒??”師傅說:“是的,不管你以什么理由都行,你一定得請一天假。因為一盞燈如果一直亮著,那么就沒人會注意到它,只有熄上一次,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他明白了師傅的意思,請了一天假。沒想到,第二天上班時,廠長找到他,說要讓他當全廠的總技師,還要給他加薪。原來,在他請假的那一天,廠長才發(fā)現(xiàn),工廠是離不開他的,因為平時很多故障都是他去處理的,別人根本不會處理。
他很高興,也暗暗在心里佩服師傅的高明。薪水提高了,他的日子也好過了,買車買房,娶妻生子。每當他的經濟發(fā)生了危機,他便要請上一天假。每次請假后,廠長都會給他加薪。
究竟請了多少次假,他不記得了。就在他最后一次請假后準備去上班時,他被門衛(wèi)攔在了門外。他去找廠長,廠長說:“你不用來上班了!”他苦惱地去找?guī)煾担骸皫煾?,我都是按您說的去做的啊?!?/p>
師傅說:“那天,我的話還沒有說完你就迫不及待地去請了假。要知道,一盞燈如果一直亮著,確實沒人會注意到它,只有熄滅一次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可是如果它總是熄滅,那么就會有被取代的危險。誰會需要一盞時亮時熄的燈呢?”(據《諷刺與幽默》)
心中有株油菜花
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文革”中曾遭遇重創(chuàng),生命中所有的珍愛都失去了,只剩下病弱之軀。有人說,從小到大錦衣玉食的王世襄活不了了。然而他不但活下來了,還在艱苦的鄉(xiāng)村養(yǎng)好了肺病。
他靠的是一種精神。有一次,他見田邊地頭上長著一株油菜,根都露出來,眼看要倒了,但還水靈靈的,開著金黃的花。深受感動的他當即做詩一首:“風雨摧園蔬,根出莖半死。昂首猶作花,誓結豐碩子!”并把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落實政策后,他回到了祖屋,抄走的東西被退了回來,凝聚著他大半生心血的三卷本著作《錦灰堆》出版了,他在耄耋之年迎來了生命的黃金期,作為文物大家被人稱為國寶,精神矍鑠地參加國內外的學術活動。
點評:沒有人會一帆風順地走到頭。遭遇逆境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再也無路可走了,然而卻發(fā)現(xiàn)這死路正是通往另一條光明大路的起點。在絕望的死路,就讓我們做一株盛開的油菜花吧!(據《八小時以外》)
此路不通
不要硬逼著自己去選擇,有時成功不了,放棄反而是另一種收獲。
有一個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立志要讀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研究生。三大部《中國金融史》幾乎被他翻爛了,可是連考數年都未考中。然而,在這期間不斷有朋友拿一些古錢向他請教,起初他還能細心解釋,不厭其煩。后來,問的人實在太多了,他索性編了一冊《中國歷代錢幣說明》。一是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二是為了給朋友提供方便。是年,他依舊沒有考上研究生。但是,他的那冊《中國歷代錢幣說明》卻被一位書商看中,第一次就印了一萬冊,當年銷售一空。現(xiàn)在這位朋友已經是中產階級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奮力拼搏,但卻不是每個人的愿望和理想都能實現(xiàn)。那些搏擊一世卻未獲得成功的人,會不會是因為他生命中真正精華的部分被自以為“不是最好的”,而從未得以展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