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有才華卻不懂老板心思的人,很難討老板的歡喜,老板欣賞的一定是才情兼?zhèn)涞娜?,這里的“情”指的是情商。
某民企負責采購、研發(fā)和營銷的副總裁王總,通過獵頭空降某大型食品企業(yè)不到四個月就遭解職,而導致其下課的四個直接案例令人深思。這四個案例是他和他的老板共同提到的,因為老板與我關系甚好,所以他向我拋出了真實答案。
案例1
一日,老板的高中同學劉超找到王總,想把頂賬的50噸奶油轉賣給公司,但品控部的化驗結果顯示:符合國家標準,但質量低于公司現(xiàn)在采購的產(chǎn)品,并且價格略高。劉超多次催促王總采購這50噸奶油,并告知王總:老板已經(jīng)答應他了。然而,王總權衡再三還是沒有答應。一日,老板打來電話:“我的同學來找我了,他就在我這里。你把他這事情處理了吧,我太忙了,以后這樣的事情不要找我!”
于是,王總將奶油入庫并及時兌付了貨款。事后老板雖然沒有責備他,但王總感覺到了老板的不快,他感到難以理解。
老板:如果我答應了這件事情,我早就會告知王總的。他應該私下問問我,最好不問就想辦法打發(fā)劉超走,既不傷我情面,也不違背公司原則。
案例2
遼寧某地經(jīng)銷商以公司前區(qū)域經(jīng)理沒有兌現(xiàn)承諾為由,將公司價值30萬元的貨物在抵達后直接入庫而且拒絕支付貨款,對此王總的處理方式是報警,而警方確認為經(jīng)濟糾紛,建議雙方司法解決。
老板對王總的處理方式極為不滿。
老板:按照營銷的慣例,公司送貨人員應該全力保護公司貨物,先收款再卸貨,特別是面對有爭議的市場。一旦發(fā)生強制卸貨要有人在貨在的決心,誓死保護公司利益;作為營銷副總和各區(qū)域市場管理人員在警方不介入的同時,應該組織人員強行將貨物裝車運回或轉到其他市場銷售。
案例3
公司來了個長期合作的原料客戶經(jīng)理,老板吩咐王總好好招待這位經(jīng)理,于是王總用很高的級別招待了他。結果按照公司規(guī)定的標準報銷,另有3000元無法報銷。王總找到老板說明情況,老板告知,制度就是制度,必須遵守。于是從皮包里拿出3000元遞給王總,王總推辭幾下還是收下了!
老板:作為公司的副總裁,是具備頒布制度并實施制度權力的人,如果這樣的人都輕易突破制度的話,只能說明他是自私的,沒有大局觀。
案例4
一次,老板給王總安排了一個腿有點跛的年輕人,讓他做跑街業(yè)務代表。王總感覺這個人影響公司形象,想調整為內(nèi)勤,可是這個人就是不同意。于是王總找到老板,老板只是淡淡地說:“你看著辦吧!”
于是,王總在調崗無效的情況下,對其做了辭退處理。不久后老板來電告知:這個人是區(qū)長的遠房親戚,還是要安排一下,愿意做銷售就讓他做吧!王總據(jù)理力爭,堅決不同意。不久大區(qū)經(jīng)理接到老板指示,直接將跛腳青年安排下去了。
老板:作為我聘請的管理者,堅持原則維護企業(yè)利益是對的,但過猶不及,不會妥協(xié)和全方位考慮問題,也不是稱職的高級管理者。
編輯張婧
E-mail:zhj@shangjie.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