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構造ARDL模型,對人民幣貸款利率、人民幣匯率、外匯貸款利率、進出口額等外匯貸款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人民幣貸款利率對我國外匯貸款的影響主要是短期的;人民幣匯率對外匯貸款當期影響不顯著,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會引起外匯貸款增長;二者的影響時滯為0-4個月。長期來看,進出口貿易額這一反映實體經(jīng)濟對外貿易活動的變量才是影響我國外匯貸款增長的最主要因素,本外幣利差、人民幣升值預期等投機因素在其次。
關鍵詞:外匯貸款;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ARDL)
中圖分類號:F83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2265(2008)08-0016-03
2007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含外資,以下簡稱金融機構)外匯貸款增長較快,余額大幅同比多增,同比增速陡峭上升。截至2008年3月末,外匯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488億美元,同比多增462億美元,同比增速達到56.9%。商業(yè)銀行的外匯頭寸普遍趨緊。
外匯貸款的異動引起人們對其原因的思考。目前有關研究多從定性的角度進行分析,將近一年外匯貸款加速增長歸因于本外幣貸款利差及人民幣升值預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2007年以來經(jīng)過六次上調后與外幣貸款利率形成正利差,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客戶借入外匯貸款將獲得利率、匯率的雙重收益,從而大量借入外匯貸款。也就是說,外匯貸款快速增長主要源于客戶賺取利差、匯差的投機性需要。韓貴新(2006)、陳啟清(2004)等對2000-2005年外匯貸款快速增長原因的研究,也認為利率、匯率是主要因素。但正如恩德斯(2006)所言,定性分析(即非規(guī)范檢驗)有其缺陷,必須用規(guī)范檢驗來證實根據(jù)第一印象做出的判斷。鑒于此,本文建立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ARDL模型),對外匯貸款增長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人民幣貸款利率對我國外匯貸款的影響主要是短期的;人民幣匯率對外匯貸款當期影響不顯著,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會引起外匯貸款增長;二者的影響時滯為0-4個月。長期來看,進出口貿易額這一反映實體經(jīng)濟對外貿易活動的變量才是影響我國外匯貸款增長的最主要因素,本外幣利差、人民幣升值預期等投機因素在其次。
一、模型構建
本文采用ARDL模型對外匯貸款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ARDL模型是宏觀經(jīng)濟研究采用較為廣泛的方法,能較容易地獲得外匯貸款影響因素的當期、長期效應,對于研究時間序列長度有限的外匯貸款內生性問題較為合適。
已有的研究認為本外幣貸款利率、人民幣匯率是影響我國外匯貸款增長的主要因素。另外,由于外匯貸款的基本用途是外貿支付,故進出口額也是外匯貸款增長的影響因素。先對這些因素進行初步的數(shù)據(jù)分析。對應的變量分別選?。阂荒昶谌嗣駧刨J款實際法定利率、人民幣兌美元月加權名義匯率、英國銀行家協(xié)會(以下簡稱BBA)公布的一年期美元libor月末值。其中,實際法定利率等于名義法定利率減居民消費物價總指數(shù)(CPI)的變動率。這些變量與外匯貸款余額均具有較強的相關性,表1驗證了這一點。但相關系數(shù)顯示,人民幣貸款實際利率與外匯貸款呈負相關關系。這一判斷是否可靠,需通過更嚴謹?shù)哪P图右詸z驗。
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差分;loant表示全國金融機構外匯貸款月末余額;rit 表示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實際法定利率;et表示人民幣兌美元月加權名義匯率(采用直接標價法,指數(shù)上升表示人民幣貶值,指數(shù)下降表示人民幣升值);libort表示BBA一年期美元libor月末值;imexportt表示每月進出口額。
引入滯后算子,令:
本文運用Eviews5計量軟件,選取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的月度數(shù)據(jù),共73個樣本點進行分析。其中,一年期人民幣貸款法定利率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網(wǎng)站,libor來自BBA網(wǎng)站,其它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中國經(jīng)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庫。除匯率、實際利率外,其它變量都經(jīng)過X12季節(jié)調整、取對數(shù)。
二、實證分析與估計結果
(一)平穩(wěn)性檢驗
運用ADF法對
進行單位根檢驗。根據(jù)圖形判斷: 宜選擇包含常數(shù),不包含趨勢的檢驗方程; 宜選擇不包含常數(shù)和趨勢項的檢驗方程; 、 、 宜選擇包含常數(shù)和趨勢項的檢驗方程。檢驗結果如表2。
可見,四個變量都可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這說明序列平穩(wěn),可采用ARDL模型進行回歸。
(二)ARDL模型分析
我們遵循從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從數(shù)據(jù)允許的最大滯后階數(shù)(14,10,9,15,5)開始,參考調整的可決系數(shù)(R2)、AIC和SC準則標準,選取的階數(shù)為(13,10,7,15,5)。剔除模型中統(tǒng)計不顯著的變量,再回歸,結果見表3。
對簡化后的模型的殘差進行J-B正態(tài)性檢驗、序列相關LM檢驗、White異方差檢驗,結果表明殘差是平穩(wěn)的、正態(tài)的,不存在自相關與異方差,因此回歸結果是可靠的。
考察模型的回歸結果發(fā)現(xiàn):第一,△ri的當期系數(shù)(-0.0332),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人民幣貸款利率對外匯貸款具有顯著的當期影響,計算的當期效應為0.0387?!鱨ibor的當期系數(shù)(-0.0236)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libor對外匯貸款具有較顯著的當期影響,當期效應值為0.0440?!鱡、△imexport的當期系數(shù)不顯著,表明人民幣匯率、進出口額對外匯貸款的當期影響不明顯。第二,△ri、△e、△libor、△imexport對外匯貸款的效應值分別在當期、滯后第4個月、滯后第5個月、滯后第1個月時達到最大值,且對應的系數(shù)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第三,△ri、△e、△libor、△imexport的長期效應分別為0.0089、-0.5018、0.9337和2.4154?!鱮i的當期效應、長期效應均為正,表明人民幣貸款實際利率上升時,會引起外匯貸款的增加,這與常識相符。這也說明前述從相關系數(shù)得出的人民幣貸款利率與外匯貸款相關關系為負的判斷不可靠?!鱡、△imexport長期效應的符號表明,當人民幣匯率升值(△e為負)、進出口額增加時,外匯貸款會增加。與我們的第一印象不同的是,libor變動對外匯貸款變動的長期效應為正,也就是說,當libor增加時,外匯貸款并不會減少,反會增加。從長期效應的絕對值看,進出口額對外匯貸款的長期影響最大,人民幣貸款利率的長期影響最小。
三、結論與啟示
本文基于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的月度數(shù)據(jù),運用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ARDL),研究了人民幣貸款利率、人民幣匯率、外匯貸款基準利率(libor)、進出口額對外匯貸款增長的影響,得到的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人民幣貸款利率當期對外匯貸款增長有顯著影響。影響的傳導不存在時滯。長期來看,人民幣貸款利率上升,會引起外匯貸款余額上升,但長期效應值較小,說明人民幣貸款利率對外匯貸款的影響主要是短期的。
人民幣匯率對外匯貸款增長的當期效應不顯著。影響的傳導時滯為4個月。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外匯貸款余額會上升。
外匯貸款基準利率對外匯貸款增長均具有較顯著的當期、長期效應。影響的傳導存在5個月的時滯。長期來看,外匯貸款基準利率上升,外匯貸款余額會上升。
進出口額對外匯貸款增長的當期效應不顯著,但長期效應值在幾個影響因素中最大。影響的傳導迅速,僅存在1個月滯后。從長期看,進出口額增加,外匯貸款余額會增加。
研究結論的啟示是:無論從長期效應值大小還是從傳導的時滯看,進出口額對我國外匯貸款增長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長期來看,進出口貿易額這一反映實體經(jīng)濟對外貿易活動的變量才是影響我國外匯貸款增長的最主要因素,本外幣利差、人民幣升值預期等投機因素在其次。因此,我國外匯貸款增長的主體是合理的,對這部分外匯貸款增長應予以支持。但人民幣貸款利率短期內對外匯貸款具有迅速而顯著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對外匯貸款具有負的長期效應,說明外匯貸款增長并非完全出于真實交易、投資的需要,仍有部分客戶通過借入外匯貸款來賺取利差、匯差。這提醒我們,當進入人民幣貸款利率、幣值上升通道時,宜采取適當手段抑制外匯貸款過快增長。
注:
①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研究成果,不代表所在機構觀點。
參考文獻:
[1]劉亞、李偉平、楊宇?。骸度嗣駧艆R率變動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匯率傳遞視角的研究》,《金融研究》2008年第3期。
[2]韓貴新:《近年來我國貸款替代及其成因分析》,《南方金融》2006年第3期。
[3]Mohsen Bahmani-Oskooee,“ARDL Approach to Test the Productivity Bias Hypothesis”,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8 Issue 3 Page 483-504, August 2004.
(編輯 代金奎)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