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3日,在6月份的15個交易日里,上證綜合指數從3426.2點下跌至2760.42點,跌幅達19.6%,市場的悲觀氣氛越來越濃。對比去年這個時候,正是“5.30”下調印花稅后報復性反彈的行情,上證指數由2007年6月5日3564.43點開始強勁反彈,到2007年6月19日升至4269.52點,11個交易日中出現9根陽線,漲幅達16.32%。
如今,曾經的輝煌蕩然無存。究竟是什么讓中國股市出現如此巨大的震蕩?這需從中國的宏觀經濟層面尋找原因。
首先,宏觀經濟增速回落的預期越來越明顯。去年這個時候,正是股市最為紅火,爆發(fā)“第二春”的時候,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對于中國的宏觀經濟都產生了極為樂觀的預期。而自去年10月開始,美國次貸危機開始蔓延,作為世界經濟引擎的美國經濟增速放緩,而中國的廣大投資者卻還沉浸于股市飛速增長的黃金夢中,不知道噩夢已經逐漸降臨。雪災、地震的相繼發(fā)生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越南金融危機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這時我們真的意識到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外部和內部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變化。
其次,CPI陰云籠罩。從去年末開始,CPI就已居高不下,使得央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更加堅定。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為例,去年10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今年5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在去年的“牛市上半場”中,股市依然演繹著“利空出盡是利好”的神話,而在所謂的“牛市下半場中”,情況已經出現了反轉。在今年端午節(jié)前夕央行發(fā)布的第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股市影響劇烈,6月10日開盤后,股市低開低走,暴跌7.73%,可見市場已經脆弱到何種地步。
宏觀面的變化必然影響微觀的企業(yè)個體。人力、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勢必擠壓企業(yè)利潤;在從緊貨幣政策下,企業(yè)現金流受困,甚至某些中小企業(yè)只能借高利貸度日,財務成本的提高,也加大了企業(yè)的經營難度。企業(yè)證券投資收入,在去年的大牛市中被成倍放大,而在當前的低迷行情下也成倍數下滑甚至虧損。
悲情的六月天即將過去,市場能否迎來“夏木陰陰正可人”的七月?恐怕依舊不容樂觀。大非減持依舊是壓在投資者心頭的石頭,雖然市場的下行使得估值越來越趨于合理,但相比大非的持股成本,它仍然有著很高的利潤空間。在利潤的驅使下,資金緊缺的市場中,再也沒有比減少籌碼獲得現金更優(yōu)的策略,畢竟在熊市中現金為王。
2008年上市公司中報披露在即,上市公司的業(yè)績能否保持增長,成為眾多機構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在去年的大牛市中,7月份的中報披露拉開了反彈調整后的第二輪行情,從7月5日開始到10月17日,70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一路高歌猛進,上漲了58.18%,眾多上市公司翻番的預增業(yè)績,造就了中國股市的成長巔峰。而如今,眾多上市公司大幅預增局面一去不復返,預虧利空開始頻現,5月1日至6月19日滬深兩市共有29家公司預告了中期業(yè)績,7家預虧,1家預減。
自從3000點的政策底跌破之后,眾多的投資機構紛紛下調了底部中樞,一度看到2200點左右。其實市場跌到如此程度,猜測底部的意義已然不大,就像去年的這個時候市場恐高一樣,大家都在猜測股市頂在何方,從3000點調到4000點,從4000點調到5000點,當到5000點的時候大家甚至看到了8000點、10000點,卻沒有料到6000點成了鐵頂。預測底部也是一樣,如果跌破2200點,是不是市場又要看到1600點?套用一句魯迅先生的話,來結束這種意義抽象的預測,那就是“這個市場本沒有底,跌得多了,自然成了底?!?/p>
下半年充滿期待的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和創(chuàng)業(yè)板或將會給股市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