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的外國學生,多數(shù)勤于打工,一到假期,更是千方百計尋找零活干,本人也屬其中。今年剛放暑假,經(jīng)一家中介公司介紹,我去了斯圖加特市的一家鑄幣廠打工。去之前,中介公司就已說清楚,是去戒備森嚴的歐元硬幣鑄造廠,還對我約法三章,諸如隨身不得帶硬幣進入廠區(qū);金屬飾物如戒指、皮帶扣等必須摘下;工間休息時間不得離開生產(chǎn)區(qū)等等。中介公司還故弄玄虛地告訴我,該廠原來只招長期工,因為一個工人新婚,攜妻去度蜜月了,才找我頂替他幾天。我以前在國內聽人說過,什么印鈔廠、鑄幣廠大多是勞改工廠,與世隔絕,操作工全是重刑犯。我一個自費留學生,除了為掙點零花錢外,還能目睹舉世矚目的歐元硬幣之生產(chǎn)“內幕”,覺得挺新奇。
那天,我提早半小時就到了廠門口,通過窗口向保安遞交了中介公司的介紹信和本人的護照及工作許可證。那保安低下肥碩的腦袋,仔細查驗我的證件一分鐘,又扭動著臃腫的身軀上下打量我一番,才按下他辦公桌下的按鈕,大門“吱”的一聲自動開了。這只是進廠的第一道關。這樣的關卡有三道,全部關卡過完之后才由該廠的人事部長領我進了辦公室,發(fā)給工作證(胸卡),還讓我在一份協(xié)議書上簽名。協(xié)議的內容和中介公司的約法三章差不多,只不過加注了一條:在必要時(包括下班離廠時)必須接受保安的搜身檢查?!叭藱鄧摇?,做什么事都講究自愿和平等原則,外國人自己找上門掙錢,就得入鄉(xiāng)隨俗,按他們的規(guī)矩行事。
一切辦完以后,終于走來生產(chǎn)部的一個工頭,類似中國的車間主任吧。他把我?guī)У揭粭l流水生產(chǎn)線的末端,那里擺著一架電子秤。這是歐元硬幣最后出品的地方,各種硬幣都要在這里完成檢驗和包裝,然后直接運往法蘭克福的歐洲央行。電子秤的作用顯而易見,是為了最后檢測硬幣的分量是否準足。工頭告訴我,一包2歐元面值的硬幣(大約100個)連盒在內共1000克重,誤差不得超過10克,也就是在990—1010克之間,超重或太輕都得拆去包裝,扔回熔爐重新鑄造。聽說最近市場上已有假的歐元硬幣出現(xiàn),所以這里的檢測工作格外嚴格。雖然不至于一個硬幣一個硬幣地秤,但總體而言還是較為精確的。我注意觀察電子秤的液晶顯示,每次放上一包硬幣,讀數(shù)幾乎都在998—1002克之間,誤差很少跳過2克那條線,也就是說,誤差一般不超過千分之二。
歐元區(qū)12國規(guī)定,歐元的紙幣完全一樣,沒有區(qū)別,但硬幣的背景圖案(類似于人民幣硬幣的國徽圖案)各國可以自行設計,不過只能由法蘭克福的歐洲央行統(tǒng)一鑄造。我現(xiàn)在所處的就是一個官方生產(chǎn)點。既然歐元硬幣的背景圖案有12種,也就必須有12套模板。這12套模板當然處于絕對嚴密的監(jiān)管之中,不會讓工人見到。我從成品的外包裝上發(fā)現(xiàn)幾小時內共流出三種硬幣,包裝盒上先后映現(xiàn)出法國、芬蘭、比利時的三國國旗。透過塑料紙,我隱約看到這三種版本歐元硬幣的背景圖案,的確就是外面流通的三種硬幣。
我問工頭,其他9國的歐元硬幣呢?他說,周一、三、五生產(chǎn)法、比、芬、荷、德、意六國的;周二、四、六生產(chǎn)盧、西、葡、希、愛、奧六國的。荷蘭、意大利、德國的歐元硬幣上午已停線,中午出廠。我故意挑逗地問他,能否去看看生產(chǎn)線源頭,并著重地說能否去看看muster(模板)。他斜瞟我一眼,聳聳肩,擺出西方人特有的無奈姿勢。
下班出廠時,工人們都自覺地把自己的背包放到門衛(wèi)的檢測臺上,排隊等候檢查。保安搜身時,先是讓工人伸開雙臂,他用金屬探測器在工人身上前后左右晃動,遇到金屬物或硬質物時,會很有禮貌地讓受檢人解開衣襟,然后裸眼直接仔細掃視。當然是男女分別搜身,需要時車間女主任會予以協(xié)助。所有的人都必須接受搜身查包,連廠長、部門經(jīng)理、主任也不例外,以示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保安自己不得進入廠區(qū),所以不存在嫌疑。這情景使我想起夏衍先生筆下的“拿摩溫”對包身工的搜身。有個“女人腔”的男工,在金屬探測器查到他時,報警聲“吱吱”響個不停。兩個保安神經(jīng)過敏地圍上去,叫他先脫鞋,又脫襪子,最后發(fā)現(xiàn)是他的腳趾甲上涂了厚厚一層金屬釉彩,并非偷帶硬幣,于是放行。鑄幣廠的監(jiān)管之嚴格由此可見一斑,真是一丁點兒金屬屑都帶不出廠。
(責任編輯 李 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