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方方的小說《桃花燦爛》講述了一個愛情悲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新時代的思想觀念在主人公星子的性格中都有體現。這種性格使她在追求獨立、自尊的過程中,始終無法擺脫理智和欲望的沖突帶來的矛盾與尷尬。
[關鍵詞] 方方 《桃花燦爛》 愛情悲劇
方方是20世紀新寫實小說創(chuàng)作潮流中的主要代表。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方方的創(chuàng)作又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女性意識,題材選擇上也呈現出對女性生存現狀及困境的關注趨勢。尤其在對女性心理的把握上細膩、真實,不但關注到了女性心理的性別特征,而且正視了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因素對女性產生的影響。方方表現了這種影響對女性產生的約束和規(guī)范作用,以及在這種規(guī)約下女性內心的復雜掙扎。1991年的中篇小說《桃花燦爛》就是這類創(chuàng)作中的優(yōu)秀代表,也是作家較早引起大眾關注的作品之一。
小說講述了一對普通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主人公粞和星子是在搬運站的工作過程中相知、繼而相愛的一對青年。粞高大、整潔、幽默、機靈,甚至可以說不乏精明與干練,但同時也因為父親的問題和自己的搬運工身份而具有強烈的自卑感。一次偶然聽到星子因羞澀而撇清兩人關系的一番話,這讓粞誤以為自己對星子的愛慕是自做多情,因此放棄追求,轉而與家庭背景相當的水香親近,并在生理沖動的驅使下與水香發(fā)生了性關系。星子出身知識分子家庭,聰明、秀麗、活潑、自尊,她并不介意粞的家庭和工作,只是不能突破少女內心的羞澀而大膽示愛,甚至對粞放棄追求后的沉默毫無察覺,直到搬運站的同事為織毛衣的事情打趣她和粞的關系并被水香當眾揭破粞與自己的戀人關系時,星子才發(fā)現愛情已經在自己的矜持、羞澀中擦肩而過。水香將粞與自己的性愛關系毫不掩飾的告訴了星子,這次描述在星子的記憶中糾結成一片燦爛的桃花,并在后來與粞的交往中成為兩人難以逾越的障礙。之后。星子與自己并不深愛的亦文結婚。粞也與有后臺的調度員那個神經質的妹妹有了一段短暫的婚姻。隨著調度員的出國,前途一片黯淡的粞又身患絕癥,他的婚姻也隨之解體。星子在粞臨終之前回到他的身邊,并在粞死后生下一個酷似粞的兒子。
星子與粞的愛情悲劇常常讓讀者感慨如果當初兩人都主動一些,尤其是星子。假如她不是那么在意粞是暗示還是明言,不那么矜持、驕傲,也許一切都會改變,至少兩人可以享有一段屬于他們的甜蜜愛情。星子的這種矜持我們可以理解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她的影響。在這種文化習慣中,女性在兩性關系中往往處于被動的一方。所以即便星子不介意粞的家庭、工作,也不考慮母親的反對意見,但仍不能突破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大膽向粞主動示愛。這種被動給粞造成的誤會又直接導致了兩人感情間的裂隙,并最后演化成為一場悲劇。這樣的理解也有幾分道理,但我更愿意把星子的這種矜持理解為少女初戀情懷的羞澀與懵懂。正是這種羞澀使得星子非要等待愛人那一句明明白白的表示,也正是這種懵懂使得星子在即便沒有等到粞明白表示的那一句話也愿意當眾咨詢織男式毛衣的細節(jié),并不避諱同事的打趣,這些都表明了星子對粞的態(tài)度,也顯露出星子單純、倔強又可愛的一面。與星子對待感情的態(tài)度相比,粞的輕易移情似乎也不能用簡單的自卑感來解釋。水香對粞的誘惑不僅是生理上的,更有其幺舅地位對粞潛意識中的投機心理所產生的激發(fā)。后來粞選擇與沈小妹結婚同樣反映了他的這種投機心理??梢哉f,粞的感情遠不如星子的純粹。粞這一形象與方方的《風景》中的七哥和《隨意表白》中的肖石白頗有幾分相似之處。方方在她的作品中似乎總是賦予女性更為純情、執(zhí)著的一面,而對男性,則更著重挖掘了他們對于金錢、名譽、地位的野心和欲望。
那么除了星子的矜持與粞的野心以外,在星子與粞的愛情悲劇中還有什么原因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呢?小說的題目是《桃花燦爛》,“桃花”這個意象正是星子第一次聽到水香對她描述自己與粞之間的性愛時在星子腦海中所形成的一個幻象,并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成為星子無法逾越的心理障礙。據此,我們發(fā)現造成星子難以接受粞的心理障礙實際是粞與水香的性關系,換言之,就是粞對星子的“失貞”。“貞潔”通常被人們習慣的認為是對女性的一種要求,從來都是評價一個女子“貞潔”或是“不貞”,而鮮見對男子也有類似的要求。在《桃花燦爛》中,方方把貞潔的要求安置在男性的身上,這是對人們封建觀念的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民間常用“桃花運”來形容一個男子的艷遇,走“桃花運”是一個男子讓人艷羨的遭遇。可是在方方筆下,粞的這次“桃花運”卻讓他付出了相當的代價,肉體的背叛對星子感情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這種傷害粞竭盡全力也難以彌合,并最終導致他與愛情失之交臂。對星子來說,當初戀的感情變得不那么純粹,肉體的出軌與精神的背叛無疑劃上了等號。這里星子對粞的“忠貞”的要求實質上反映了女性意識的一種進步?!爸邑憽北緛硎菒矍橹械碾p方對彼此應當遵循的規(guī)則,但在我們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這個要求一直以來只對女性生效,而男性是可以不遵循這個規(guī)則的。隨著社會觀念的進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對自我尊嚴的捍衛(wèi)也日益自覺和強烈。星子的態(tài)度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但星子的問題在于她對于感情的理解是否準確?肉體的失貞是否可以完全和情感的背叛劃上等號?小說為我們講述的是一個愛情悲劇,這個愛情悲劇可以說是一個社會悲劇,粞由于家庭背景的緣故生出的自卑和敏感讓他成為愛情中的怯懦和逃跑者。但同時。這個愛情悲劇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性悲劇。粞在生理沖動下和水香發(fā)生的性愛,以及粞在面對權利、地位等誘惑時所生出的投機心理都彰顯了他性格的弱點或是人性的欲望。也可以說粞對星子始終是保有深厚感情的,但當這種感情的實現出現障礙,粞就選擇了更為穩(wěn)妥的可以在另外某些方面補償自己需求的人生道路。而非努力來追求愛情的實現。同樣的人性的弱點其實也體現在星子身上,尤其是面對亦文的時候星子所出現的生理沖動,以及后來在與亦文交往過程中因男友的英俊和軍校生的身份而被同學羨慕所滿足的星子的虛榮心,都不是純粹的感情因素,但也都同樣推進了星子與亦文的交往進程。固執(zhí)的星子在面對粞的時候無法化解內心那團燦爛的桃花,可在生理沖動的驅使下與亦文發(fā)生性關系后才發(fā)現亦文同樣“失貞”于前。此時,星子才感慨自己所堅持的似乎并不重要。后來更由于“睡夢中老是覺得被人壓得喘不過氣來,每次都覺得那人是粞”,于是就“不顧一切地乘火車到了亦文那里,找了處旅館,整整地在那小房間里呆了三天”。
性愛合一抑或是性愛分離的問題在五四時期就曾出現在女性作家的筆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莎菲在面對庸俗的美男子凌吉士時,內心充滿了愛慕與鄙夷的矛盾,最終在親吻了凌以后痛苦離開。星子心里愛戀的對象是粞,可是卻在無法抗拒亦文帶來的生理沖動,并在與亦文的做愛中釋放水香和粞造成的壓抑已久的情緒。可這種釋放能否讓星子獲得內心的平靜與真正的滿足呢?顯然不能。星子在與亦文同床共枕的時候叫的是粞的名字,并在得知粞身患絕癥的時候投入粞的懷抱,而且在最后為粞生下一個孩子。粞死后,星子曾有過這樣一段思考:“粞這下真成飼料了,癌細胞吞噬了他,火又將焚化他,水再沖散他,使他在這個世界上不再留一絲的痕跡。只是,在此之前,又是誰一口一口地吃著他呢?是生活本身?還是他自己?或是他們相互聯手?再不,是人類這一類生命未曾進化得完美而自攜的弱點一直在細細地咀嚼著他?”星子的這段思考既是對粞的分析,又可以看成是對包括自己在內的人的分析。生活、自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對我們的人生發(fā)生作用的因素,尤其是人類自身的弱點。
從女性文學的角度來解讀這篇小說,我們會發(fā)現方方在通過粞與星子的愛情悲劇表現她對人生、人性的思考的時候,較多地表現了星子的內心。從初戀時相互試探的小心、矜持,到情感受挫時的驕傲、自尊以及為維護這種自尊而生出的犀利與尖刻,再到不能突破內心障礙時的痛苦、怨恨,以及冰釋前嫌后的幸福結合,作家細膩地展現了生活在80年代的這個女性的內心情感世界。但如果說莎菲的自審和自省反映了自身理智與欲望的矛盾掙扎的話,星子這個80年代的新女性同樣沒能擺脫理智和欲望的沖突所帶來的矛盾與尷尬。小說的結尾,“星子自問:這究竟是些什么?又有什么意義呢?”其實也透露出主人公內心的失落與悵惘。作家賦予星子這一形象的性格是獨立、自尊、倔強而堅強的,與莎菲相比,她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的空間和權利,也具備了更大的自主抉擇的勇氣。但是在面對愛情的時候,最大的障礙其實不是來自于外界社會或是雙方家庭,而是星子內心深處對“忠貞”的要求或者說是對“性愛”的恐懼。在追求真愛的過程中,星子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自尊和驕傲而拒絕了粞,但這種拒絕其實又違背了內心真正情感的渴求。在得知粞和沈小妹結婚的消息時,星子曾說過“粞的頭腦太清楚了。他永遠清醒地知道他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只是他永遠都做錯了”,其實星子自己何嘗不是呢?對自己的感情、心理她始終都有著清醒地判斷,并在理智的驅使下拒絕情感的要求,最終卻還是回到了情感的懷抱。如果說丁玲曾讓莎菲放縱感情去親吻凌吉士,然后回到理智狀態(tài)下痛苦自責,方方則是讓星子在理智的克制下壓抑情感,最終才在愛人將逝之際順從了內心情感最真實的要求。不同的是,莎菲對情感的順從讓她感到痛苦,星子對情感的順從則讓自己有種回歸的幸福與滿足。為了追求愛情的純粹、完整和維護個人的尊嚴,星子拒絕真愛,壓抑感情,內心充滿委屈和痛苦;而出于賭氣,選擇與自己并不深愛的亦文結婚并為了彌補心中的遺憾,又回到病危的粞的懷抱并為他生子,這時的星子其實一樣是痛苦、憂傷的。在追求獨立、自尊的過程中。星子所堅持的和所放棄的是否是值得的呢?方方沒有給出評判,只通過星子的憂傷與失落傳達出了她的尷尬與矛盾。
《桃花燦爛》講述了一個已經逝去的時代的故事。那個年代的人們對情感的追求、對社會的理想、對人生的把握都在星子和粞的選擇中悄悄呈現。不管是粞還是星子,都寄托了作家對于人性、對于社會的太多思考。但從星子身上,我們更可以感受到作家對女性的關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新時代的思想觀念都在星子的性格中得到了體現。但恰恰是在這種性格使得她在面對感情的時候始終無法獲得平衡,無論是被動的等待和驕傲的拒絕粞,還是沖動的、虛榮的接受漢文,包括后來又私下回到粞的懷抱并為他延續(xù)生命,其實星子都將無法得到平靜,而會在矛盾、痛苦中自我煎熬。星子對完美愛情的渴望是每個女性都有的理想,但現實中愛人的怯懦和人性的弱點難以克服。方方講述了一個憂傷的愛情悲劇,更在這個悲劇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女性愛情心理的艱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