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隱喻是美國黑人文學傳統(tǒng)的一個特色,是黑人在白人文化中求生存的一種基本方式。莫里森通過大量的隱喻手法,如:牛奶,水,黑暗,及“寵兒”的命名,表現(xiàn)了奴隸制對黑人心靈的戕害,和整個黑人群體對愛的追求和身份認可的呼喚。
[關鍵詞] 隱喻 命名 身份
作為黑人在西方白人文化壓抑中求生存的一種基本方式,美國黑人文學傳統(tǒng)從一開始就是隱喻的。簡單的說,隱喻就是用一件事意指另一件事。用美國評論家C.S.劉易斯的話說:“象征主義是一種思想方式,而隱喻則是一種表達方式?!毕笳髦髁x暗示作品的蘊涵和主題,隱喻側(cè)重于表現(xiàn)本身。強調(diào)意象和喻意之間的可比性和同一性。莫里森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在她的所有作品中都有隱喻的運用?!秾檭骸肥瞧涞谖宀啃≌f。1987年一經(jīng)出版。立刻震驚美國文壇。評論界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1988年,獲美國普利策圖書獎。1993年,作者莫里森獲諾貝爾文學獎。1998年,《寵兒》被搬上銀幕,著名電視主持人奧普拉·溫芙蕾飾演塞斯?!秾檭骸肥敲绹敶膶W的經(jīng)典之作。主題之一是黑人對愛的追求和對身份認可的呼喚。小說表層寫塞斯的女兒——寵兒,她渴望得到母愛和社會認可,而作品的深層則是表現(xiàn)了六千萬在奴隸貿(mào)易中死于非命的黑人的冤屈與憤怒。文章用了大量的隱喻手法來表現(xiàn)這一主題。
小說圍繞殺嬰事件展開。女黑奴塞斯只身從肯塔基州的“甜蜜之家”農(nóng)狀逃亡至辛辛那提城郊的藍石路124號,投奔婆母貝比·薩格斯。28天后,奴隸主“學校教師”帶人追來,塞斯鋸斷了年僅一歲左右的女兒的喉管,下葬時為她取名為“寵兒”。盡管逃亡和殺嬰事件已是18年前的往事,但往事的夢魘一刻也未停止對塞斯的糾纏。殺嬰本身即是一種隱喻。從表面看來,殺嬰事件帶給人們的是一種血淋淋的殘忍場面,而其背后卻隱藏著作為母親對女兒濃烈的愛。事件的起因緣于還是奴隸的塞斯在奴隸莊園的一次偶然的偷聽:她無意間撞見“學校老師”給兩個侄子上課,他正指導他們對黑奴進行研究,要求他們在紙上把塞斯的“人的屬性放在左邊,動物屬性放在右邊”。她深受震動,并暗暗發(fā)誓,決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的屬性再被放到動物的一邊。因此,當追捕她的奴隸主趕到時。她毅然決然地用鋸割斷了女兒的生命。當保羅·D得知塞斯殺女真相后指責她,說“你的愛太濃了”時,她的答復是:“要么是愛,要么不是。淡淡的愛根本就不是愛?!?/p>
寵兒還是嬰孩時就被母親殺死了,她的人格還沒有確立,因此,寵兒的陰魂渴望得到母愛。強烈的愿望得不到滿足,于是變?yōu)椴豢啥糁沟膽嵟雰旱膽嵟耆且环N被壓抑了的、被戕害了的愛的表現(xiàn)形式。當寵兒的陰魂在124號興風作浪時。丹佛說,“那么小的娃娃,卻有這么厲害的魔法,看樣子冤仇還是很深的?!比够卮鹫f?!霸偕钜膊粫形覍λ膼凵睢!睂檭簯嵟牧α颗c塞斯的愛的力量總是交織在一起:這就是渴望認可別人與被別人認可的力量。塞斯對寵兒的愛確實是一種戕害式的愛,塞斯殺死女兒完全是為了拯救她,使她免受心靈的戕害。同時,塞斯的殺嬰行為也是對至高無上的白人奴隸主權(quán)威的抗爭。
在莫里森的小說中,作者有了大量與吃有關的語言來描寫孩子對母愛的渴求。寵兒在幻覺中總說塞斯“咬我,把我吞下去了”,丹佛離開房間意味著“在門廊意外被世界吞食掉。丹佛見寵兒時,她覺得自己被融化了,她不知道她自己的身體在什么地方終止。也不知道哪一部分是胳膊、腳或膝蓋”,她覺得自己正被黑暗活活吞食掉。在小說的第二部分里,寵兒一次夢見自己被爆炸。一次夢見自己被吞食。總之小說中有關幻覺中的摧毀,總是以吞噬等語言來描寫。寵兒與母親的感情中斷發(fā)生在弗洛伊德所稱的“口腔階段”,所以孩子對母愛的渴望及對世界的恐懼感都使用與“吃”有關的語言來體現(xiàn)的。
在母親與孩子的關系中,奶是最具有隱喻意義的感情紐帶。塞斯反復說對她最嚴重的奸污是盜走她的乳汁。當白人的孩子“吸吮她的乳汁時,她覺的她失去了最本質(zhì)的東西。這是對一個女人最神圣的母性最瘋狂地踐踏。最終導致了塞斯開始她的逃亡計劃。而作為塞斯本人,她小時候,母親的奶水被別人搶走了。“白人小孩先吃奶,我吃剩下的或干脆沒有奶可吃?!睕]有吃母親的奶就意味著被剝奪了與母親的關系。沒有屬于她的奶,便沒有得到母愛與認可,從而使她失去了本質(zhì)的東西。寵兒第一次出現(xiàn)時,就貪婪地喝水。“一杯接一杯,飲水不止?!彼谶@里承載了奶的意義,這表明寵兒渴望得到母愛。見到寵兒時,塞斯突然感到她“膀胱猝不及防的滿溢了”,撩起裙子,“沒完沒了的滔滔排尿?!比沟呐拍蚺c她童年的體驗一致。她見到母親本該喜出望外。但由于渴望太強烈了,以至預先排尿,把自己排空以便貪婪的吸吮奶汁,即接受母愛。
小說還通過其他隱喻手法表現(xiàn)寵兒對愛的渴望。一次,塞斯坐在地上。丹佛和寵兒都把手放在塞斯的脖子上給她揉。開始時輕輕撫摸充滿愛意。后來塞斯感到有雙手在用力掐她。當?shù)し鹬肛煂檭浩髨D勒死母親時,寵兒則說,“我吻了她的脖子,但沒有勒她。是一根鐵環(huán)掐住了她的脖子?!边@個情節(jié)恰好與塞斯鋸斷女兒的喉管形成對比。塞斯是在愛的趨動下,為了拯救女兒而殺死女兒。寵兒同樣是表達自己對塞斯的愛而卡塞斯的脖子,這是一種戕害式的愛。一種扭曲的愛?!耙桓F環(huán)掐住了她的脖子?!睂檭旱脑掞@然具有隱喻色彩,塞斯當時正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突然感到脖子被勒住了。鐵環(huán)是一條無形的精神枷鎖,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個人的和種族的屈辱史撕裂著她的心。殘酷的奴隸制造成的心靈傷害窒息著她的生命,使她無法享受獲得的自由??傊?,鐵環(huán)象征奴隸制給黑人帶來的永久傷害。它剝奪了她們做人的權(quán)利,隔斷了她們母女之間的感情紐帶。它不僅傷害了母親,而且摧殘了孩子的情感發(fā)展。否定了她們的自我身份。
從作者深層要表達的主題來看,作者用隱喻表現(xiàn)了黑人六千萬死于非命的黑人的冤屈。“寵兒”一詞不僅指的是因塞斯?jié)饬业膼鄱鴬Z取其生命,還以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小女兒,更代表了黑人們悲慘的過去。從作者給“寵兒”命名來開看。Beloved一詞屬于品質(zhì)形容詞,前無表示特指的定冠詞the,后無被修飾的名詞。這是其所指的內(nèi)容變得寬泛。另外,Beloved一詞作為書名,且扉頁上還有“六千萬,甚至更多?!膘轫摲疵嬉昧恕妒ソ?jīng)·羅馬書》中一段話,“他沒有與我沾親帶故,但依然是我的骨肉親人:他們沒有享受嬌寵溺愛,但依然是我的愛子嬌女?!痹谑ソ?jīng)里,上帝生所有受苦的受難的“beloved”。由此可見作者是通過寫寵兒借而抒發(fā)六千萬黑人的冤屈與憤怒。
其次,小說描寫肉身還魂的寵兒是從“水里走出來”的,也具有隱喻色彩。寵兒既是塞斯死去的女兒的陰魂再現(xiàn),也是海上奴隸貿(mào)易的幸存者。小說里,寵兒說話總是模棱兩可,她聲稱自己是從“黑暗”中來的,黑暗象征著漆黑的海底。她在那里看到了“沒有長皮膚的人”(即白人)把千百具堆成小山的黑人男女尸體用長篙推向藍色的海洋。所以。“寵兒”不僅僅是塞斯屈死的女兒。而且是奴隸貿(mào)易中葬身海底的六千萬苦難冤魂的群體。在寵兒的背后,有一個龐大的黑人群體和他們苦難而不堪回首的記憶。
在美國。奴隸制已被廢除100多年,然而奴隸制的陰影卻仍無法從廣大黑人的心頭祛除。小說的象征手法的運用。不僅表現(xiàn)了奴隸制對黑人心靈的戕害。同時是包括活著的和死去的黑人同胞在內(nèi)的整個黑人群體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愛和自我身份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