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現(xiàn)代人冷漠,老死不相往來。其實并非如此,看你愿意不愿意把人心捂得暖熱!
結婚后,我們一家就住在縣城太平街“飛航”樓3單元401室。一晃10年過去了,周遭的換房熱一浪蓋過一浪,但我們這棟樓里的18戶人家,無論白領還是工人,誰也沒有動過換房的心思。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我們18戶人家58個人共同組成了一個溫暖的家。
給椅子穿“鞋”
幾年前502室的劉大爺從山東老家過來,幫著帶帶小孫子。在他老人家過來之前,他的兒子小劉就挨家挨戶地做工作,說老爺子是個“三大”人員:個子大、嗓門大、脾氣大,以后有不妥的地方,請鄰居多多包涵。
劉大爺遇人就愛打招呼,拍拍你的肩,便來上一句:“小王,你上班去啊?”“小李,你送兒子上學呢。”那嗓門真叫大啊。有一次,他愣是把小李3歲的兒子嚇哭了。
這還不算,每當孫子貝貝要睡覺了,劉大爺坐不慣沙發(fā),就抱著孩子在木椅子上嘣嘎嘣嘎直晃“搖籃曲”。
他孫子是舒服睡著了,但鄰居們可就慘了,那木椅子腳落到地磚上發(fā)出的碰撞聲響,就像重錘一記一記敲在樓下人的心頭上。
402室張大姐的兒子今年參加高考,每天都得抓緊時間復習,張大姐走路都怕踩著螞蟻嚇著了兒子??蓜⒋鬆敍]想到這么多,每天將椅子照樣搖得地動山搖。鄰居有心想上門提個醒,可又怕老人家的一張黑臉。
有一天,劉大爺溜彎回來,張大姐的兒子竟然遞給他一張紙條:“劉爺爺,您的‘搖籃曲’真好聽,讓我總想起小時候躺在爺爺臂彎里的情形。等過完高考這個坎,我就和您好好嘮嘮我爺爺?!?/p>
劉大爺不傻,看完這張紙條,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當時,張大姐直罵兒子不懂事,說,這老頭要是發(fā)了脾氣可不是鬧著玩的。
第二天,劉大爺家傳出來的叮叮當當?shù)穆曇繇懥撕镁?。從那天晚上開始,樓棟里竟然變得靜悄悄的。我們都以為劉大爺被氣回山東老家了呢。
殊不知,劉大爺竟然用布頭、海綿剪成塊,一層層地用尼龍繩捆扎在椅子腿上。椅子都穿上了紅的綠的腳套,任你怎么用力,再也發(fā)不出來噪音了。
給他自個兒家的椅子穿上鞋不算,劉大爺居然挨家挨戶地上門服務,要求免費給鄰居的椅子、板凳都裝上鞋套。他說:“大家平時上班、上學都累,回到家里都需要清靜。以前我在老家閑散慣了,沒注意到這么多細節(jié),害苦了大伙,現(xiàn)在將功補過?!?/p>
大家都被感動了,主動向劉大爺學習給椅子裝鞋的竅門。一時間,小樓里家家都有了很文化很紳士的“鞋匠”。
今年8月,張大姐的兒子考上了湖北大學。升學宴上,面對大伙的祝賀,張大姐的兒子調(diào)皮地一吐舌頭:“我要是考不上吧,我就覺得太對不起我劉爺爺了?!?/p>
樓里的男“婦女主任”
李剛是我們這個樓棟里最早入住的一戶人家,經(jīng)歷也比我們多一些,對周圍的環(huán)境更是比我們熟悉。剛入住時,我們面對辦事、出行方面遇到的麻煩事都有些束手無策,便總是麻煩李剛。所以,我們就給李剛封了個官兒——“樓長”??蓜e小看了這個“樓長”啊,大到出行安全、治安防范,小到檢查衛(wèi)生、調(diào)解夫妻矛盾,都屬于他的工作范疇。
有一次,302室的張寧兩口子不知道啥事情,鬧得天翻地覆,非到法院離婚不可??蓱z7歲大的兒子飛飛,每天眼淚汪汪地上學放學,回家也是冷鍋冷灶,真快成了吃百家飯的孩子,讓人看著真揪心。
“這樣可不行?!崩顒傄欢迥_,“這閑事我非得管管不可?!?/p>
知道張寧把老婆打回娘家去了,李剛下班后生拉硬拽扯上張寧,騎上電驢子就往張寧丈母娘家趕。
一路上,李剛不停地給張寧做工作,比如老婆是娶來疼的,不是打的;日子是靠苦心經(jīng)營的,不是靠二兩燒刀子的作用來耍橫的。總之,張寧第一次領教了一個大男人的嘴上功夫。
到了張寧岳母家,他老婆躲著不肯見他。李剛又是一頓軟磨硬泡,先是打動了張寧岳母的心,同意女兒跟著張寧回去。當然,張寧岳母要張寧保證,以后不準再欺負女兒,并要李剛擔保。李剛胸脯一拍:“好,以后張寧他敢打老婆,影響我們的文明樓棟爭創(chuàng)活動,我們一起將他踢出我們這棟樓,讓他小子上街挨凍去?!?/p>
張寧岳母一聽急了:“那怎么行,那不是害得我女兒沒地兒住了么?”
李剛呵呵一笑說:“所以啊,您就放心吧?,F(xiàn)在房價這么貴,他張寧總不會傻到流落街頭吧。”
張寧也連忙點頭:“媽,我以后一定好好待蘭蘭?!?/p>
張寧老婆面子總歸還是要的,挨到第三天才回了家,一進大樓,她傻眼了。張寧和兒子人手一束玫瑰,上面還寫著字條:“老婆,我愛你”、“媽媽,我們永遠在一起。”這背后的主意,當然是李剛出的。于是,大伙給他取了個昵稱——“婦女主任”。
李剛平時在單位工作也比較忙,回家后又常??床坏綐抢锏泥従印S谑牵`機一動,在網(wǎng)上建了一個QQ群,并將群號碼發(fā)到每個住戶的手機上,邀請大伙入群。
這一下,平時難得見面的鄰居們立刻找到了溝通的平臺,有什么過節(jié),有什么建議,有什么難題,或者在群里討論,或者加為好友私聊,大家都覺得咱們的李主任為大伙辦了件好事。
為了分擔李剛的工作量,不知何時,我們這個樓里的“官兒”突然就多了起來。陳淑艷大姐成了“工會主席”,誰家有什么具體困難,她跑前跑后;王成是我們的“環(huán)境監(jiān)督員”、“旅行團領隊”,平時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旅行聚會,他是總指揮……當然,一向以做幸福的小老百姓為最大追求的我,因為愛寫點小東西,于是也蠢蠢欲動,當上了樓里的“文化宣傳員”。
一家煮湯滿樓香
住在我們這個單元的居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我們經(jīng)常過節(jié)。各家各戶那些稍帶點喜興的小事,我們似乎都可以找到慶祝的理由,并且要當成節(jié)日來過。哈哈,開創(chuàng)這一傳統(tǒng)的是102室的王淑芬大媽。
“三八”婦女節(jié)那天,是我們婦女們最快樂、最幸福的日子了。這一天,所有的男人必須在家里做家務,然后做出最拿手的菜。照菜譜依葫蘆畫瓢也行、搜腸刮肚有點創(chuàng)新也行,祖?zhèn)鹘^活更棒,反正誰也不能當逃兵。
然后,王大媽一聲吆喝,于是,各家各戶的男人都捧著剛剛出爐的美食,到她家集合。一張?zhí)卮蟮奈魇讲妥?,各式各樣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一一擺上,讓人垂涎三尺了。大家品嘗著各家做的特色菜肴,吃得滿面紅光。那個勁頭啊,管他平日是淑女還是紳士。在這一天,他們都成了一群幸福的孩子。
而飯后收拾殘局,便成了王大媽的專利。每當我們想要幫忙收拾,她就兩手一擺:“看著咱們像一家人一樣樂呵,我就高興,這活兒我就干得開心?!?/p>
仿佛有癮似的,以后的“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還有哪家的孩子上了大學,哪家的老人病后康復回家,哪家的小孩子成了學校的“三好學生”……我們都會在王大媽的召集下過上一把過節(jié)的癮。
后來,一幫年輕人又創(chuàng)新出了一大批自制的節(jié)日,比如“面條節(jié)”、“鮮花節(jié)”、“醬菜節(jié)”、“烙餅節(jié)”,簡直讓外人聞所未聞。其實,顧名思義,就是我們齊動手,共同分享勞動果實唄。
今年“五一”和國慶長假,我們小樓決定集體出游,到湖南、山東和省內(nèi)的許多景點去游玩一番。有面包車的大劉是我們的免費司機,油錢大伙分攤。兵馬動,糧草行,鍋碗瓢盆響丁當,你家的醬油,我家的臘肉,他家藏了好多年的老酒……都毫不客氣地帶上。這種節(jié)儉而又快樂的出游方式,每次都會實實在在地幸福我們許久。
說了這么多,還不如劉大爺總結得好:“都說現(xiàn)代人冷漠,老死不相往來。其實不是這樣嘛,就看你愿意不愿意把人心捂得暖熱!”
(編輯/李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