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不能離開文化而生存;語言同時又可以反映文化。征婚廣告是征婚者在報紙、雜志或網(wǎng)絡等傳媒上自我推銷、尋求配偶的一種廣告形式。中英文征婚廣告在很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比如叫法、分類和廣告用詞等。而這些差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社會和英語國家社會在文化、生活、思維及世界觀等方面的不同。了解這些不同對中西方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有著重要而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中英文征婚廣告 中西方語言 文化
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英國社會人類學家Malinowski說過,“語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現(xiàn)實和該民族人民的習俗……生活之中,語言研究離不開這一寬泛的行為環(huán)境”。要想理解話語,歸根結(jié)底要懂得說話人的整個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他還從語言的功能角度指出,語言行為和人們社會行為一樣受制于社會文化。社會語言學家W.Labov也認為,“人們社會交往時,是在用語言來表達社會組織,扮演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的關系,建構(gòu)共享的價值觀念和知識?!鄙鐣Z言學家Hudson和 Goodenough在論及二者關系時也認為“語言在絕大多數(shù)方面,蘊含在文化之中……因此某一社會的語言乃是其文化的一個方面……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敝Z言學家韓禮德認為“對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解釋取決于對它所賴以生存的社會或文化語義系統(tǒng)的解釋?!?/p>
不難看出,語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語言依存于文化同時又反映文化,文化制約語言同時也依靠語言這個載體得以傳承下去。
二、征婚廣告
1.什么是征婚廣告
征婚廣告是征婚者在報紙、雜志或網(wǎng)絡等傳媒上自我推銷、尋求配偶的一種廣告形式。它的最直接目的是引起讀者對征婚者的注意和興趣,使征婚者印入讀者觀眾的記憶,并促使他們采取行動。征婚廣告用語不是孤立的,它深深植根于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的文化之中。操英漢語言的民族由于具體的生存區(qū)域不同,各自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全社會共有的社會結(jié)構(gòu)、生活方式、民俗、傳統(tǒng)觀念、文學藝術(shù)等。作為一種社會行為,中英征婚廣告的語言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自民族文化、生活、思維及世界觀等方面的不同。
2.研究對象的界定
(1)文中的征婚廣告來源:中文征婚廣告來自中國中部城市武漢市發(fā)行量比較大的《武漢晚報》;英文廣告來自英國南部城市艾克賽特市影響力較大的“Express and Echo”。
(2)報紙發(fā)行時間均為2008年。
(3)中文廣告和英文廣告各30條,其中,男女廣告各15條。
三、比較結(jié)果分析
1.叫法。中文的征婚廣告,被安排在“××婚介”分類廣告里,明確說明是“婚介”。
而英文的這類廣告沒有提到“婚”字,安排在“人對人”(People 2 People)欄里。
2.分類。雖然兩種廣告都分了四個部分,但分類標準卻不同。中文征婚廣告分為:未婚女、離異女、未婚男、離異男。英文廣告分為:女征男、男征女、男征男、女征女。
3.小標題。在這一方面,中英文廣告非常不同。每項英文征婚廣告都有一個小標題。例如,“不一樣的廚師”、“樂天派”、“天生狂野”、“尋覓幸福時光”、“帶給我陽光”、“還在等待”,等等。這些標題中,有的描述自己的職業(yè),有的描述自己的性格,有的是對未來一種浪漫關系的渴望,有的是用一種類似廣告語的引誘語來吸引對方的注意。比如,“不要錯過”、“趕快行動”,等等。
中文征婚廣告中沒有類似的小標題,每項都是直奔正題。
4.結(jié)構(gòu)。在這一點上,中英文廣告沒有差異:先自我介紹,然后是擇偶要求。例如:
公務員33歲,1.80米,大學講師,本人相貌儒雅,心胸寬廣,發(fā)展前途無量,獨居三室一廳,覓30歲以內(nèi)性格開朗活潑,漂亮氣質(zhì)佳,有較穩(wěn)定工作女孩,職業(yè)不限。
A Good Heartbr>
Hard-working male 31,5’5’’, short black hair, sociable and gregarious, enjoys reading, music, films, seeks kind, caring, female for fun, friendship/romance.
5.自我介紹。中英文廣告自我介紹的項目和所用詞語選擇有非常大的不同。
職業(yè)與職務:中英文征婚廣告在職業(yè)職務方面的介紹有很大的不同。
中文廣告中,征婚者全都提到了自己的職業(yè),比例達到了100%。這些職業(yè)有軍官、中學教師、市政府公務員、大學行政管理人員、政法工作者,等等。而職務的描述達到87%。
相比較,英文廣告中只有6例提到了職業(yè):廚師、助理護士、教師、音樂家、農(nóng)民、面包師。無論男女,沒有一例提到自己的職務。
外表(身高和相貌):中英文廣告征婚者大都介紹自己的外表。其中,對身高的介紹中文征婚者的比例達到了100%,而這個比例在英文中只占了37%。中文中介紹相貌的比例也大于英文。而且用詞上兩種語言也表現(xiàn)出很大的不同。中文中褒義詞和四字結(jié)構(gòu)較多。如“清秀端莊、膚若凝脂、身材優(yōu)美、相貌儒雅、風度翩翩、高大英武”等。這些詞比較接近于文學語言,可以傳達一種藝術(shù)的美感,但它們所表達的語意都比較模糊。相比之下,英文用詞比較客觀和具體。除了少數(shù)幾例用了一個模糊詞“有吸引力”之外,絕大多數(shù)都詳細具體地說明了自己頭發(fā)的顏色及長短、眼睛的顏色、身材的高矮等等。即使出現(xiàn)了少數(shù)形容詞,也不如中文詞匯夸張。
中文廣告女性自我介紹外表用詞:尊貴高雅、冰清玉潔、英姿颯爽、靚麗脫俗、清秀端莊、清純可愛、膚若凝脂、楚楚動人、良好的氣質(zhì)與修養(yǎng)、含情的眼神透出一種靈氣,等等。
英文廣告女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詞:身材嬌小、身材豐滿、有吸引力、淺黑色皮膚和頭發(fā)、紅褐色頭發(fā)、長發(fā)、卷發(fā)、深色皮膚、淡褐色眼睛、綠色眼睛、藍眼睛,等等。
中文廣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詞:儒雅俊逸、風度翩翩、相貌英俊、高大英武,等等。
英文廣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詞:中等身材、體格健壯、長相一般、棕色眼睛、藍眼睛、金發(fā)、黑色短發(fā)、上唇留胡子、不留胡子,等等。
學歷。在中文廣告中,總共有14例介紹了自己的學歷。其中,女性有6例,她們的學歷有本科、大學本科、正規(guī)大學本科、名校本科、碩士和經(jīng)濟學碩士。男性則有8例:大專(2例)、正規(guī)大專、大學本科、正規(guī)大學本科、某大學碩士、MBA碩士和名校博士。
英文廣告中無論男女沒有一例提到自己的學歷。
性格的描述:中文中無論男性女性都不太注重描述自己的性格,在用語方面也比較單調(diào)。與之相反,英文中性格描述用語非常豐富。
中文廣告中女性對自己性格的描述:性情溫和、溫柔嫻淑、性格較好、溫柔賢惠等。
英文廣告中女性對自己性格的描述:慷慨、快樂、浪漫、開朗、真誠、直爽、忠誠、詼諧、親切、活潑、關心他人、善于傾聽、非常幽默,等等。
英文廣告中女性對自己的其它方面的描述:一例說自己是“煙民”。
中文廣告中男性對自己性格的描述:心胸寬廣、幽默開朗、性格爽直、善解人意等。
英文廣告中男性對自己性格的描述:真誠、誠實、開朗、詼諧、幽默、友好、敏感、體貼、自信、合群、直爽、熱情、浪漫、關心他人、善解人意、神秘莫測等。
其中,用的最多的詞是真誠(6例)和誠實(6例);其次,是開朗(5例)和詼諧(5例);再次,是幽默(4例)。
婚姻狀況:中文廣告事先就分了四個部分:未婚女、離異女、未婚男、離異男。所以可以說征婚者100%介紹了自己的婚姻狀況。在英文廣告中,只有7例明確說明了自己的婚姻狀況:單身母親(5例)、離異母親(1例)、單身父親(1例)。
經(jīng)濟狀況:
中文廣告中有5例女性提到了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有住房(2例);有私車(2例);獨居兩室一廳(1例)。
中文廣告中男性對經(jīng)濟狀況的描述達到了100%。用詞有:收入頗豐、住房兩套、有私車、豪華住宅自、購寫字樓、月薪3000,等等。
英文廣告中男女總共有3例提到了有車有房,其它的再無提及。
興趣愛好:在興趣愛好方面,中英文廣告有很大的不同。中文中只有一位女性提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歡讀書旅游。男性中也只有一位說自己“愛好體育”。而英文中絕大多數(shù)(90%)的征婚者都提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且這些興趣愛好非常廣泛,其中包括瑜珈、社交、跳舞、藝術(shù)、文學、寫作、詩歌、劇院、扮家、泡吧、騎馬、象棋、園藝、做飯、遛狗、高爾夫、戶外活動、海灘散步、開車兜風、騎自行車、有氧運動等等。還有的說喜歡“做飯”、“逛街”以及“做義工”,等等。
擇偶要求:在這方面,中英文廣告也表現(xiàn)出很大不同。
中文廣告中男性對女性的要求:
由表2可以看出:中文廣告中男性一般對女性的外表作要求。除了身高一般要求對方在1. 60米以上外,大都還要求女性要“漂亮”、“形象氣質(zhì)佳”和“品貌優(yōu)”,等等。有少數(shù)男性對學歷和工作有要求;對性格有要求的男性只有2例;而在對方的興趣愛好方面則無一例提要求。
中文廣告中女性對男性經(jīng)濟和事業(yè)上的要求較多,一般要求男性事業(yè)上頗有建樹、經(jīng)濟狀況較好或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有住房、收入較穩(wěn)定,等等。學歷上一般要求男性大專以上或?qū)W歷相當。再者,很多女性對男性職業(yè)也做出了具體要求,一般要求男性有穩(wěn)定或收入高的職業(yè)。而在性格和興趣愛好方面,女性對男性要求甚少,可以說無一例提及。
相反,英文廣告中女性對男性的要求大多集中在性格方面,沒有一例對對方的經(jīng)濟或事業(yè)提要求。同樣,英文廣告中男性對女性的要求也大多集中在性格方面,其中只有一例提到了對外表的要求。
年齡要求:中文廣告中,女性一般要求男性比自己年齡要大,而男性一般都要求對方比自己年齡要小,但兩種都沒有提到具體的年齡段限制,而是用較含糊的詞匯“40左右”或“50以內(nèi)”來說明。其他沒有作特殊說明的基本上都是要求對方“年齡相當”。
英文廣告中女性對男性的年齡要求比中文中更具體一些。全部都有具體的年齡數(shù)字段的描述,而且明確說明對方可以比自己年齡小,甚至可以比自己年輕8歲。英文廣告中男性對女性的年齡要求絕大多數(shù)都用了具體的年齡段限制。而且明確說明對方可以比自己年齡大。
四、從分析結(jié)果看中英兩種語言背后的文化
我們經(jīng)常說,思維是全人類的,而語言是民族的。一個民族的語言特點可以反映這個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不同語言的特點來研究有關民族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從上面的中英文征婚廣告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中英兩種語言背后的文化特征。
1.中國文化是一種“求穩(wěn)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中國人的。生活被“萬物不變”和“祖宗之法不可變”的精神所籠罩?!敖y(tǒng)一和穩(wěn)定”是每一個朝代的頭等大事,是社會發(fā)展的保證,這當然包括家族、家庭、社會和國家乃至個人的社會地位、地域、社會關系等方面的穩(wěn)定?!皣荒懿环€(wěn)”,“家不能散”的觀念深深扎根于中國人的心目中。一切發(fā)展之大前提是家庭、家族和社會的穩(wěn)定。這表現(xiàn)在婚姻觀中就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中文征婚廣告顧名思義,就是來征婚的,目的就是為了結(jié)婚,不希望有其它的目的和變故,所以征婚者一般都期待被征者為伴侶:“覓……相伴一生”或“尋……為伴/侶”。
英語國家文化(以美國為例)是一種“求變文化”。比如,在美國人的心目中,變化意味著打破常規(guī)和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社會才能進步。沒有變化就沒有進步,就沒有未來。這種變化也表現(xiàn)在不同形態(tài)的流動方面,包括職業(yè)、社會地位、地域等多方面的流動。當然這種變化還體現(xiàn)在家庭危機、家庭分散和婚姻解體方面。西方國家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就說明了這一點。因此,英文廣告中很少有征婚者表明尋找某人為了“結(jié)婚(for marriage)”。他們大都說明尋找某人為了“友誼(friendship)”,如果相處得愉快,也許可以“再發(fā)展(possibly more)”。也有的說是為了“找樂子(for fun)”或者“有趣的談話(witty conversation)”或者“共度好時光(for good time)”,還有的說是為了“一段浪漫愛情(for romance)”。只有少數(shù)人提到“建立正式關系(for lasting relationship)”。沒有一例提到“婚姻(for marriage)”。
2.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男性一直都是占主導地位。可以說幾千年的中國社會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父權(quán)文化”、“夫權(quán)文化”即“男權(quán)文化”。因為夫妻關系的主從性質(zhì),妻子的本份與職責就是為滿足丈夫的需要而存在的。一個女性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寄希望于她將來的丈夫。如果丈夫沒指望了,那么就轉(zhuǎn)而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暗皖^嫁閨女,抬頭娶媳婦”、“子榮母貴”、“夫榮妻貴”、“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都是說的這個道理。因此,在婚姻觀上,中國人講究“郎才/財女貌”,這一點在中文征婚廣告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男性擇偶時大都對女性的外貌做要求。而且為了確保女性的外貌能達到自己的標準,很多男性要求對方一定要比自己年輕。為了達到吸引男性的目的,女性在自我介紹時用了很多這樣的描寫外貌的詞:靚麗脫俗、清秀端莊、膚若凝脂、身材優(yōu)美、面如桃花、楚楚動人等。而對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財產(chǎn)與事業(yè)成功與否卻很少提及。與之相反,女性尋找對象時多看重對方的能力和財力,要求男性有較高的收入、較高的學歷和較好的職業(yè)。所以,男性在描述自己外貌時所用詞匯遠不如女性豐富。說來說去還是這幾個:相貌儒雅、風度翩翩、高大英武等等。而男性在描寫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所擁有的財富以及自己的職業(yè)職務時卻非常詳細。為了證明自己的財力,很多男性這樣描述自己:三室一廳,收入頗豐,私車兩部,住房兩套,自購寫字樓,月薪5000,等等。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入錯行”,男性在職務描寫方面也盡力美化自己,要么是“工程師”或“處級干部”,要么是“私營廠長”,即使現(xiàn)在沒有職務,也要說明自己“名校畢業(yè),前途無量”,等等。這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中國社會實際上還是男性主導的社會(male-oriented society)。
相對于中國社會而言,西方社會比較注重男女平等,特別在美國,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顯赫的家庭背景為榮,也很少人以自己貧寒出身為恥,因他們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國一句流行的諺語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當總統(tǒng)。(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 boy can be President.)?!痹谶@樣的文化氛圍中,西方女性不必依靠自己的容貌和身材去找一個她可以依附的對象,男性也不必以自己的經(jīng)濟和地位來吸引女性的注意。因此,在英文廣告中女性很少描寫自己的美貌,男性則很少描寫自己的財力。
3.西方文化比較強調(diào)“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個人主義意味著自由發(fā)展,追求個性(individuality),每一個人都被當作一個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獨特的個體。個人主義當然也意味著對差異的追求——人們的行為、言論、思想都應體現(xiàn)出與別人有所差異。差異幾乎與個人主義同義,受到同樣的贊賞;而保持一致,順其自然則是個體人格喪失的表現(xiàn)。同時個人主義也意味著不依靠別人,而依靠自己取得成功。美國總統(tǒng)富蘭克林曾說,“自助者天助(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庇笆紫嗲鸺獱柊盐鞣降膫€人主義描寫為:“我們從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有我們的名字而已,不是財產(chǎn)。我們必須尋找機會。我之特殊不是繼承來的,而是我通過拼搏取得的?!彼裕谖鞣饺搜壑?,個性是極其重要的價值觀念,個人潛能的發(fā)揮,個人的興趣愛好常常是至高無上的。這在英文征婚廣告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英文征婚者擇偶時無論男女都更多地考慮對方的興趣愛好、性格魅力、社會交往以及享受生活等。在自我介紹時,他們描述最多最詳細的也是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些興趣和愛好五花八門,什么都有,相比之下中文中介紹自己興趣愛好的則屈指可數(shù)。
4.中國文化是一種“世俗文化”,注重倫理親情,執(zhí)著世間生活,因此中國文化求實用,注重實際生活,因而提出很多物質(zhì)條件的標準;英文重浪漫,因而比較注重非物質(zhì)的標準。再者,中國文化是一種“面子文化”,所以征婚者大都強調(diào)自己的優(yōu)點,很少提及自己的缺點。對于“農(nóng)民”、“廚師”、“面包師”這樣的職業(yè),英文征婚者可以大方地寫出來,而中文征婚者則不會,因為在中國社會,這幾種職業(yè)不利于增加自己的籌碼和自己的“面子”。從事這幾種職業(yè)的中文征婚者會強調(diào)自己的存款、收入、有無車子和房子等,這樣既是對自己面子的維護,也是對對方面子的尊重。出于同樣的原因,對于英文征婚者坦然承認的“長相一般”、“煙民”和“喜歡喝酒”等,中文征婚者也絕對不會提及。
5.西方人屬精確性思維,中國人則屬于模糊性思維。比如,在描述對應征者的年齡要求時,中文用了很多“以內(nèi)”和“左右”這類模糊詞語,而英文則都是用比較精確的數(shù)字來表示。這一點從中文廣告自我介紹外表用詞也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美麗脫俗、清純可愛、面如桃花、楚楚動人、風度翩翩”這些詞匯既不能反映征婚者身材的高矮胖瘦,也不能反映他們頭發(fā)的顏色長短及眼睛的大小等。相比而言,英文征婚者在描述自己外表時則精確很多。
6.崇尚“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和“從一而終”的中國人盡管現(xiàn)在的思想觀念已經(jīng)比以前開放和進步了不少,但總體上來說還會受封建思想殘余的影響,對于離婚人士尤其是女士會“另眼相看”。所以,在中文征婚廣告中,特意把未婚人士和離婚人士分開來介紹。而在英文廣告中出現(xiàn)的“同性征婚”現(xiàn)象或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不會在中國公開發(fā)行的報紙上出現(xiàn)。
五、結(jié)語
語言與文化不可分割,本文從多個方面對中英文的征婚廣告語言進行了對比,并進一步揭示了隱藏在兩種語言背后的文化。雖然只是報紙上的寥寥數(shù)語,蘊涵的文化之多卻令人驚嘆。在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的今天,中國和國際社會尤其是英語國家的交流也越來越多。作為英語學習和研究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對廣博豐富的中國文化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同時還應了解英美人的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等,盡可能多地吸收源語言的文化信息,并適時適地向源語言社會介紹我們自己的文化,為兩個社會之間的跨文化交流架起友好的橋梁。
參考文獻:
[1]Samovar,A.L.,Porter, R.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陳文娟,李毅文.中英文征婚廣告語篇結(jié)構(gòu)及語言特點分析[J].武漢理工學報,2007,(3):300-402.
[3]胡明揚.語言學概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
[4]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5]李平.中國文化概淪[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9.
[6]零宏惠.中英征婚廣告語體特征對比分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1):176-179.
[7]張宜民.語言視角下的征婚廣告[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6,(2):134-137.
[8]鄒光椿.“征婚語言”的對比[J].修辭學習,2003,(3):13.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