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村里學歷最高的大學生,開始在家鄉(xiāng)做著小學老師,校長說他是個才子,他也在一些雜志發(fā)表過文章,于是更覺得只有在大城市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于是,他選擇了去城里一個雜志社做聘用的編輯。但一切并非如愿。他的大學女同學,或者說他曾經深愛過的人在他遲遲不能轉正的痛苦時刻選擇了離開。他無法從可怕的失戀里逃脫出來,人生的不如意一個接一個砸向他。
他想,找個城市女孩結婚,或許是一種解脫痛苦的方法。于是,他看中了王曉蕓。王曉蕓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常寫些關于兒童教育方面的文章。他覺得寫得還不錯,就成全了她兩次,她感激萬分。令他沒想到的是,他只是輕輕地說了聲一起看電影吧,那個胖乎乎的皮膚白凈的女孩就欣然答應。
那天,在漆黑的電影院里,他根本不知道放的是什么電影。他一心想著要怎么抓住這次機會,盡快把這個女孩搞定。他把手伸向王曉蕓,準確無誤地握住了那只冰冷的小手。在那個寒冷的冬天,他的手顯得那么溫暖有力,一直到電影散場,他的手就沒再松開過,直到把王曉蕓送回她在干休所家屬院的家。他第一次體會到難舍難分的感覺,他是如此真實地被依戀著……
而王曉蕓卻是真心愛他,從見到他的那一刻起,覺得他就是非凡的。她戀得如癡如醉,從沒想過如此傾心的人這么容易地走向了自己,她沒有半點遲疑就接受了他。經過了一系列相關的程序后,他們相識不到一個月便拿到了結婚證,他給鄉(xiāng)下父母打了個電話,說“我結婚了”,就直接搬去了王曉蕓家,做了上門女婿。
他在城市里沒有房子,幾乎一無所有。后來雜志社人事調整,他被解聘了。后來,他岳父給他們出資開了一個名煙名酒店。他想,先做著生意再說吧,反正他也不用出多少力。在這個家里,他是唯一的大學生,王家只有三個女兒,王曉蕓又是最小的,所以他受著全家人的寵愛。在這個家中,他不愛說話,只喜歡收拾家務,然后回屋看書,用王曉蕓的話說,他一定是不甘心這樣過一生吧。
很快,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一個可愛的寶貝,他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也是在這個時候,他考上了一所著名大學的研究生,他終于有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王曉蕓在父母的極力反對下,支持他上學。兩年半時間,她定時給他寄學費、生活費。
又回到了校園,他幾乎忘了自己是個有家的男人,他日漸成熟的談吐讓許多女孩子追逐、熱戀。他沉浸在這樣的感覺中,給自己設想著美好的未來:首先離婚,然后娶導師的女兒為妻,然后留在這個大學任教。畢業(yè)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寫好的離婚協(xié)議回家。他的理由是沒有共同語言的婚姻是死亡的婚姻。
沒想到一回家迎接他的卻是兒子得病的消息。他幾乎記不得容貌的兒子得了急性白血病。這個消息晴空霹靂般使他的種種設想瞬間崩塌,他抱著骨瘦如柴的妻子說不出話來。
接下來的日子他到全國各地求醫(yī)問藥,只要是能打聽到的能治兒子的病的任何一個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腳印。他借遍所有親戚的錢財,跑遍所有能去的地方后,還是沒能留住兒子的生命……
夫妻兩人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走到了一起,他們相互攙扶又相互鼓勵。后來,他守在家里繼續(xù)開他的煙酒門市。由于他勤奮能吃苦,很快做得紅火起來,他還了債還買了車。他們沒再要孩子,因為醫(yī)生說他們夫妻的血型不適合生孩子,再生,得白血病的幾率仍然很高。有人勸他離婚再娶,王曉蕓也委婉地讓他考慮一下,他沒有答應,這次經歷過后,他覺得自己已經離不開妻子了。
如今,他把幾年辛苦賺來的錢大部分捐給了自己當年所在的小學,他經常帶些書包、文具等等回去給孩子們。每次回去,他都帶上王曉蕓,讓孩子們喊她一聲“師母好”。他很欣慰,覺得自己像是重新活過來一樣,一切都是嶄新的、美好的,就像王曉蕓在他眼里一樣美好。他知道,是妻子默默無語的愛讓他找回了幸福,拯救了他們的婚姻。
(編輯/黃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