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農村學校實際出發(fā),將鄉(xiāng)土美術造型資源——“彩豆”引入美術課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力和創(chuàng)造力。
[關鍵詞]彩豆畫 美術教學 造型資源
新美術課標指出,在美術創(chuàng)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造型材料進行綜合創(chuàng)意。
我校地處農村,擁有著豐富的鄉(xiāng)土美術資源,如彩豆、蘆葦、稻草、麥桿、桃根、家鄉(xiāng)土布等,都可作為美術造型材料。如何有效地進行“彩豆畫”美術特色教學,使美術學科真正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筆者經過幾年的課堂嘗試與探究,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走進彩豆畫,認識彩豆畫
彩豆畫是一種新型的藝術形式。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走進彩豆畫、欣賞彩豆畫、了解彩豆畫是相當必要的。(1)通過觀賞,了解彩豆畫的材料:豆類農作物是表現彩豆畫美術作品的主要載體,其取代了傳統(tǒng)顏料作畫。(2)通過比較,感受彩豆畫的效果。作品色彩古樸和諧,鄉(xiāng)土氣息甚農。(3)通過體驗,歸納彩豆畫的性質。作品從畫面構圖、選料、配色、防蛀、涂膠、粘豆、保護到最后的裝裱成品,都離不開手的勞動,是名符其實的“勞技畫”。
二、領悟彩豆畫,學做彩豆畫
彩豆畫是根據西方印象派彩點畫的技法,以各種豆物取代傳統(tǒng)的繪畫工具材料制作而成的新美術作品。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掌握以下內容:
1.基礎知識的掌握。首先,了解彩豆的形狀大小、顏色。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歸納制作豆畫“調色盤”,以便更好地進行豆畫創(chuàng)作。其次,用彩豆造型。在課堂教學中可著重進行不同的造型練習:(1)因形造型——按彩豆的不同形狀;(2)因色造型——按彩豆的不同色彩;(3)因質造型——按彩豆的不同質地;(4)肌理造型——按彩豆的不同表面紋理;(5)綜合造型——按豆畫的不同材料需求。
2.粘豆技能的掌握。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可以一起探討練習粘豆技能。(1)排——好多學生都喜歡用排豆的方法粘豆,但做畫時間較慢,畫面效果工整、明了,但較呆板;(2)撒——男同學較喜歡用的一種粘豆方法,很富有繪畫激情,速度較快,畫面效果輕松隨意,肌理效果強烈,但畫面不易調整,易混亂;(3)堆——豆上加豆,層層添加,畫面厚實,有層次感;(4)嵌——彌補不足,點綴修整。在一幅豆畫的創(chuàng)作中,幾種方法往往是同時運用的,不同的效果用不同的粘豆方法。
3.彩豆搭配技能的掌握。由于彩豆顆粒有大有小,形狀不一,色彩多姿,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彩豆的顏色形狀對畫面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進行夸張、變形;引導學生在表現豆畫時應概括簡潔畫面,底稿不宜復雜。同時,教師要進行不斷地指導,宜制作大量的范畫供學生借鑒,引導學生制作豆畫時注重豆子大小的對比、色彩的對比、形狀的對比,要以小見大,以大見大。
4.豆畫創(chuàng)作技能的掌握。(1)平面創(chuàng)作——彩豆畫可以是滿鋪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在課堂教學中以滿鋪為主,增強學生動手能力與色彩練習;如果做精細作品,可以精心塑造局部。(2)立體創(chuàng)作——借助一定的框架,作點綴裝飾。(3)綜合材料創(chuàng)作——畫面除了豆物之外,還可以添加其他輔助材料,如樹枝、貝殼、繩子等,可豐富作品的藝術語言。
三、感嘆彩豆畫,探究彩豆畫
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在欣賞、嘗試彩豆畫的繪畫過程中,掌握了一些新的表達方式,更加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作,感受美術創(chuàng)作表現的多樣性,同時我們又著力引導學生探究彩豆畫的其它內涵。
1.彩豆畫作品的保存。很多人對豆的霉變、蟲蛀、發(fā)芽問題特別敏感。確實,一幅漂亮的藝術作品若不能常久保存,那它就失去其價值。在上彩豆畫課時,筆者說到這個問題,很多學生紛紛舉起了小手,很自信地說:“老師,我能解決這個問題!”老師讓學生把自己的解決方法說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有的說把豆用沸水燙;有的說放在鍋里炒;有的說放在太陽下曬……老師說:“同學們說得都很有道理,但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效果呢?”老師提議大家一起來做試驗,時間為一個月。一個月后,大家把自己的作品一起展示時,學生們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水燙的豆畫中的豆在皺皮,不飽滿;鍋炒的豆畫中的豆會變色、龜裂;太陽曬的豆畫中的豆在發(fā)芽……當看到老師的作品時,他們既欣賞又驚訝:“老師,你的豆豆顏色怎么這么好看?”……看著學生們求知若渴的神態(tài),我講了自己的方法,我又鼓勵學生說:“老師的辦法也不是最好的,希望同學們多動腦筋,研究出更合理、更科學的方法?!?/p>
2.彩豆畫作品的裝裱。在課堂探討彩豆畫作品裝裱問題時,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像其它畫一樣到商店去裝個木框;有的說在豆畫畫心周圍貼上藍印花布作襯托;有的說用顆粒較大的豆豆貼在豆畫畫心的周圍等等。學生們審美各異,思路寬廣,回家后,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制作的豆畫作品進行裝飾,拿到學校作交流展示時,不同的裝飾風格襯托出不同豆畫的風采:有的更具鄉(xiāng)土氣息了,有的更粗獷了,有的更細膩了。
3.彩豆畫的制作工具。(1)膠水——一開始使用的是普通的107膠水,味道難聞、刺鼻,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經反復實踐后改用綠色環(huán)保木膠。(2)牙簽和鑷子——用手去拿細小的顆粒難度較高,影響作業(yè)完成速度,改用鑷子夾,牙簽粘,粘豆既快又方便。(3)底板——進行多次試驗,力求板面平整、輕便、不變形。
四、培育彩豆畫,拓展彩豆畫
在進行“彩豆畫”美術特色課程教學中,讓學生暢游于彩豆的美妙世界中。學生在“因材造型”和“造型抒情”的自主性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升華了學生的思想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類豆物不加注意不會引發(fā)學生對它的興趣,但一旦加以引導,便會發(fā)現它的無窮魅力。為此,我組織學生收集生活中隨處可見可得的各類彩豆,認識它們的生長習性、熟悉它們的形狀顏色、感悟它們的內在價值。讓學生進一步走近生活,了解生活,體驗生活。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挖掘家鄉(xiāng)的教育資源——古鎮(zhèn)的保護與建設;緊緊把握我區(qū)的發(fā)展契機——海港空港的發(fā)展與建設;適時傳承民族的文化——精彩紛呈的系列主題教育。學生們通過網上查找,圖書閱讀,先后制作了京劇臉譜系列、祖國山水系列、家鄉(xiāng)古鎮(zhèn)系列、十二生肖系列等,從中學習了知識,培養(yǎng)了技能,傳承了文化,體驗了精神。
在少先隊活動中,組織學生設計彩豆校本章:彩豆知識章、彩豆技能章和彩豆文學章,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為自己的中隊取一個以豆寶寶命名的中隊名,感悟彩豆的品性。
在興趣活動中,開辟彩豆種植園地,了解彩豆的生長過程;搭建彩豆習俗、彩豆歷史、彩豆飲食、彩豆鑒賞小論壇,感受彩豆文化;嘗試其它彩豆制品小研究,弘揚民族工藝。
在藝術活動中,舉辦彩豆藝術節(jié),展示學生的彩豆畫作品、自己種植的彩豆果,自編自演的彩豆舞、彩豆歌、彩豆操等,培養(yǎng)學生濃郁的彩豆情懷。
“彩豆畫”美術特色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對彩豆的熱愛之情,增強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人民、熱愛中華文明的信念,培養(yǎng)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親身積極參與和實踐的體驗,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找到一條有效的途徑,同時,提高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教學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作者單位:上海市南匯區(qū)坦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