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篇中的修辭不僅包括修辭格,還包括如何選詞造句,銜接連貫以及在特定語篇中最恰當?shù)貍鬓o達意。語篇作為修辭活動的最高層次可以從措詞、組段謀篇等修辭活動來分析,因此無論是選詞造句還是組段謀篇離不開修辭的努力,而語篇也以不同的銜接方式來達到相應的修辭效果。
[關鍵詞]修辭結構 語篇 運用
當今,對語篇的分析多是運用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對不同體裁的語篇進行分析。但是,運用語言學的分析方法并不能解決語篇分析的所有問題?!癉iscourse Analysis”即話語分析或語篇分析是對大于句子的單位進行的語言分析,語言學研究也擴大到了高于句子層次的語言單位——語篇。在創(chuàng)造具有語篇性的篇章時,無論是選詞造句還是組段謀篇都離不開修辭的努力。
一、語篇中的措辭
用詞準確才能如實地反映現(xiàn)實,準確地表達思想感情。準確是用詞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條原則。用詞準確涉及到精確性和適合性等方面。
1.措辭的精確性
(1)詞語沒有正確地表達使用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例如:I was pleased by his fulsome praise.在這個簡單句中,很顯然fulsome用錯了,因為fulsome的意思是disgusting mainly because of its insincerity,它錯誤地表達了筆者想要傳達的意思。
(2)詞語沒有充分地表達使用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如I thought it was a nice performance.雖然這句中的詞語沒有用錯,而且也能基本表達出筆者對演出的贊美之意,但是讀過之后仍使讀者不太清楚演出到底好到什么程度。為了表達的更精確,可以將nice改為exciting, thrilling等比較特定的詞語。
(3)詞語表達的意思超出了使用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如As a result of examining the basic flaws in the situation, he came up with a radic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此句中的radical雖有對癥下藥的意思,但它還暗示了解決方法subversive。而根據此句想要表達的意思來猜測,用thorough或complete意思會比較精確些,radical超出了使用者想表達的意思。
2.措辭的適合性
從修辭的角度講,選用的詞語要與表達的主題、目的、使用場合和對象保持適合性和一致性。不同的聽眾和場合要求我們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如果用詞不當,語篇中預期的修辭效果也難以達到。比如:
Mrs. Higgins: Will it rain, do you think?
Liza: The shallow depression in the west of these islands is likely to move slowly in an easterly direction. There are no indications of any great change in the barometrical situation.
Mrs. Higgins的問話方式和語言沒有問題,但她使用的語言過分講究,接近書面語體,與對話的場合極不協(xié)調,也與說話人本身的身份和文化修養(yǎng)格格不入。因此,這個措辭不符合合適性原則。
二、組段謀篇中的修辭性
孤立的詞語和句子是無法表達完整的語篇思想的,只有通過組成段落才能明確表達一個中心思想。在組段謀篇中,語篇的修辭性主要體現(xiàn)在統(tǒng)一性、連貫性和強調性上。統(tǒng)一性使語篇的各個部分都圍繞著語篇的中心思想展開,連貫性確保了語篇的流暢和連續(xù)以強調文字間的邏輯性聯(lián)系,而強調性則將語篇中最重要的部分突顯出來,其中銜接和連貫是核心?,F(xiàn)代英語修辭學認為,語篇的連貫性取決于思維的連貫,并在語篇中由銜接和對應手段來完成。一個有效的語篇必須同時具有統(tǒng)一性和連貫性,二者缺一同樣會產生信息表達上的障礙。例如:
The second is the slowness of its operation even when he believes the majority is right. But sooner or later he finds himself straining against two features of the democratic process. The first is the principle of majority rule, especially when he is convinced that the majority is wrong on a matter of greater import.
上述例子中之所以會產生信息表達不明確,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文字間缺乏邏輯性的順序,段首是“the second…”而段末是“the first…”顯然違背了邏輯性,以致讀者不知所云。它忽視了邏輯性順序中所注重的因果關系、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系等因素。
在銜接手段方面,或使用連接詞或靠意義上的銜接來達到,諸如that is, for example, in a word, in short等連接詞出現(xiàn)頻率相當高。語義的銜接和呼應除了靠詞句辭格外,也經常依靠層次內容之間的自然銜接來表達特殊的修辭效果,因為正是通過語句間缺乏的連貫性來試圖建立了一種語義上的聯(lián)想。如:
Have just been to supper. Did you knowing what the woodchuck went me here. How when the blue blue blue on the said anyone can do it that tries. Such is the presidential candidate.
雖然從詞句語法結構層次看,這段話既不銜接也不連貫,但從情景語義角度看,是一個連貫的語段。這段語篇是描摹一個精神分裂癥患,從第二句開始,表現(xiàn)出語無倫次的現(xiàn)象,其實表示了此人大腦中出現(xiàn)了不正常的情況。這段文字與魯迅的《狂人日記》有相似之處,兩者都是為了刻畫病態(tài),描寫說話時的情境,因而都故意使語句上下不銜接,語無倫次。
三、結語
綜上所述,修辭活動在措辭、組段謀篇等層次都體現(xiàn)著語篇的修辭性。語篇修辭性分析,不僅對語言進行了表層描寫,還進行了功能和認知描寫,使語篇研究在更大的空間展開。與此同時,這些描寫也豐富了修辭學的內容。當然,語篇的修辭性分析空間很大,涉及哲學、人類學等學科,因而對它的系統(tǒng)性研究有待進一步展開。
參考文獻:
[1]Steinman, Martin. Literature for Writing [M]. 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67.
[2]胡曙中.英語修辭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4]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劉辰誕.教學篇章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