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累了,歇在云的肩頭;雨累了,撲入海的懷抱;心累了,那就打好行囊,和我們一起踏上尋訪人文歷史的旅程!在那些寫滿歷史的古建筑中,形象地閱讀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脈絡(luò),探求先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建筑藝術(shù),挖掘現(xiàn)代建筑文化的歷史淵源,使您的旅途充滿人文歷史的滄桑感。
走西夏,穿怒江;前者滿懷是悲壯,后者滿眼見斑斕。而兩者交叉出的是一次充滿人文歷史和建筑文化的厚重旅程。
春秋五十載,塞上越千年。2008年10月25日,是寧夏成立50周年紀念日。50年,對一個人很長,對一方水土,尤其是作為中華民族搖籃之地的水土,太短。在這塊存活了成百上千個50年的土地上,發(fā)生過太多有關(guān)榮譽和屈辱的故事;在它廣闊而深沉的軀體上,曾經(jīng)開滿鮮花,也曾遍撒淚水。值此特殊的日子,我們本期的“天海之旅”特地推出專題《玄黃落夏》,走進寧夏、甘肅、內(nèi)蒙,帶您找尋那些被時間淹埋的蒼涼歷史……
在上期的“天海之旅”我們推出了《行走少數(shù)民族建筑地圖—西南篇》,本期我們將繼續(xù)西南篇的精彩,順怒江的茶馬古道,尋找空中的房子。建筑是“文化的大容器”,我們能從各民族的建筑中看到純粹的傳統(tǒng)形態(tài),找到人類生活的原點,它是我們與歷史溝通的信使;同時,建筑又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征,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生存形態(tài)和文化意識的最忠實可靠的記錄者和傳承者;它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木都具備了一種超越實物的深刻含義。而我們要帶您尋找的,就是這種含義。
一個是悲壯下的蒼涼;一個是斑斕中的文化符號。此次“天海之旅”注定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