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初中階段,是人的智力和體力充分發(fā)展的階段。作為初中階段的班主任,除了要為學生打好終生學習的基礎,步入社會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打好青少年全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基礎,這就是愛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長期的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皮格瑪麗翁效應是培養(yǎng)學生,尤其是后進生自尊自信的有效工作方法。
有一則神話,說是一位叫皮格瑪麗翁的國王,善長雕刻,他曾用象牙雕刻出一位美麗的姑娘。在雕刻過程中,他傾注全部心血,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希望她能夠成為活生生的人,她的誠心感動了上帝,終于讓這個姑娘獲得生命。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發(fā)現(xiàn)這樣一條規(guī)律: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作用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行為乃至成長的全過程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羅森塔爾借這一神話稱這一現(xiàn)象為皮格瑪麗翁效應。也就是說,只要教育者對教育對象傾注滿腔的熱情,充分信任,并善于挖掘教育對象的積極因素,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皮格瑪麗翁效應就會出現(xiàn)。
我班的汪洋,進班時七門功課只得了197分,原一年級班主任告訴我:“這可是塊頑石,一門心思打游戲,坐在教室里不能持續(xù)安靜五分鐘,各種教育手段都用盡了,均不湊數(shù),連家長都放棄了一一朽木難雕啊!”我想,剛上初二的學生,哪就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剛開學不久,汪洋便幾乎天天遲到,作業(yè)更不用提了。那天下午,我站在教室外邊等他,他滿頭大汗地跑來,我遞給他一塊準備好的手帕讓他擦汗,友好地問:“看你跑的!為什么總這樣?家離這里太遠?”他吱吱唔唔。我掏出自行車鑰匙遞給他說:“如果太遠,可以騎我的車?!彼麧M臉通紅地說:“不!老師!我今后一定不遲到。”我拍著他的肩說:“我相信你!有什么比學習更重要呢?”果然,在后來的一段時間里,他都能按時到校。我抓著時機告訴他:“你說到做到,了不起!能把你七組的擔子挑起嗎?”他懷疑地看看我說:“我行嗎?我的成績那么差,同學服我嗎?”我笑著說:“傻小子!成績靠努力,你又不是笨孩子!只要工作負責,嚴于律己,你會贏得同學們的尊敬!”自從當了組長,他在班里能安安靜靜地坐下來,學習興趣也來了。在《我的理想》一文中,他寫道:“我不知道自己長大能做什么,我現(xiàn)在只想當好七組組長,做一名品嘗兼優(yōu)的學生?!蔽业呐Z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明天的你,一定會是塊光芒四射的金子!”從此,他的成績直線上升,到初二結束時,他還進了階段100名光榮榜。升入初三的他,在教師節(jié)送給我的卡片上寫道:老師,謝謝你!你使我堅信:我是一塊金子!
當然,對他也不只是那么一兩句談話,以后就放手不管了,而是始終貫穿著不時的檢查、督促和指導,但起關鍵作用的,我覺得還是那么一兩句信任、鼓勵的話。老師的期待,喚起了他的自尊和自信,形成巨大的動力,產(chǎn)生了皮格瑪麗翁效應。
初中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它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而不是大學的預科,我們不能把眼光盯在幾棵苗苗上,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對那些自覺性差、成績低下者,我們不能因恨鐵不成鋼而隨意傷害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從而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強烈的求知欲。試想,一個人從小就失去了自信心,等他長大了,你還能對他期待什么呢?所以,像汪洋那樣的學生,我們對他們傾注同樣的關心,給他們充分的信任和鼓勵,我相信,在我們熱切的期盼中,皮格瑪麗翁效應一定會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