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叔湘先生曾指出:語文教學“關鍵在于一個‘活’字”。又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講活了?!笨梢姟盎睢笔侵袑W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
那么怎樣才算“活”呢?有人說課堂活躍熱鬧就是“活”。其實這是“活”的表面而不是實質(zhì)。筆者認為,“活”起碼應包括三方面的內(nèi)涵:其一,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特點;其二,靈活機動駕馭教材和使用教材;其三,充分發(fā)揮教學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特點
語文學科是“交際工具,文化載體”,它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顯示著全新的信息,教師只有抓住語文學科的豐富性和生動性這一特點才有可能將語文課講“活”。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向?qū)W生傳授知識,而且還要指導學生進一步開拓視野,陶冶情操,發(fā)展智力、個性和特長,使其接受知識,增長知識、豐富知識。其次,在教學內(nèi)容上,教師不但要把語文學科的語言視為語法理論上的“語言”,而且還要將其視為語言交際中的“言語”,要使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和恰當?shù)乇磉_國語,要使他們能夠掌握適應種種目的場合的說話方式,掌握使用語言的要領;使其語言表達準確、得體、生動。第三,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教師要努力擺脫教學的模式化和教學方法的單一化,多層次,多側面,讓知識立體起來,活躍起來,鮮明起來。
二、靈活機動駕馭教材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師如果能全面熟練地駕馭教材和使用教材,語文課堂教學就會活起來。否則,教材就會變成死板的說教材料,讓人生厭,使課堂沉寂。筆者認為,中學語文教師在使用教材上須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制定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的主觀上的超前反映。語文教學目標決定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過程、內(nèi)容和方式方法,關系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全局,它是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先決條件。教師必須先體會大綱要求,弄清教材程序,了解認知前提,摸清學生心理,然后制定出科學的語文教學目標。這個目標猶如一面旗幟,高高飄揚在一堂課的主陣地上。
(二)設計好板書形式。板書的設計,是教師在原文基礎上的一種再創(chuàng)造。教師要依照大綱要求,深鉆教材,抓住重點,融語文教育與美育教育為一體,設計出精要、醒目、美觀、形象的板書。
(三)處理清兩種關系。1、整體與部分關系教學中,要樹立整體觀念,首先理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整體和部分是相對而言的。如一個單元可視為一冊書的部分,相對單元是針對每篇課文而言的,又可將單元視為一個整體,其中的每篇課文又成為單元的部分。我們在講授一篇篇課文時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弄清這篇課文在整個知識序列中的位置,明白這篇課文在能力培養(yǎng)和訓練鏈條上所起的作用。
2、疏與密的關系。語文教學中疏與密的關系即教學內(nèi)容中重點與非重點的關系。凡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就教得細些密些,力求講深講透,學生的探究也應隨之廣些多些;對非重點、難點內(nèi)容,要教得粗些疏些,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教師必須善于篩選課文中最主要的內(nèi)容,集中精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處理好疏密關系,使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三、充分發(fā)揮教學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所謂教學藝術,是指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包括教學機智、教學幽默、教學創(chuàng)造、教學語言和教學過程以及情感交流在內(nèi)的各種知識、條件、手段和方法的綜合?!盎睢钡恼Z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學藝術的支撐。
(一)機智應變。教學機智主要指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強,內(nèi)容包括語文課堂教學中突發(fā)性情況應變和授課過程中意想不到的學生質(zhì)疑應變。如筆者教《天上的街市》一詩時,一位男生突然舉手提問:“老師,牛郎織女早就被王母隔在天河兩岸不得相見了,詩中怎么又寫他們騎著牛兒、提著燈籠‘閑游’呢?”對于這樣的質(zhì)疑,教師一定要沉著應對。應先表揚學生善疑的精神,之后再解釋:“這是詩人大膽揚棄了神話傳說中的愛情悲劇內(nèi)容,重新構想了牛郎織女過著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境,借以寄托詩人的社會理想。”
(二)善于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是教學藝術的生命,沒有創(chuàng)造,就沒有教學藝術。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且要對這些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負責,這就需要教師以獨特的風格,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創(chuàng)設情境,開啟學生思路,使學生在求“新”獵“奇”中獲得知識的能力。
(三)巧用幽默。幽默能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知識和教益。如筆者在教《小石潭記》時,講到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便用他不能當正班長,只能當個副班長的閑職的幽默語言來說明他在永州有名無實的情景,使學生輕松地認識柳宗在永州的處境。
(四)講究語言?!盎睢钡恼Z文課堂教學要講究語言藝術,很好地運用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1、有聲語言。語文課堂教學語言,一要規(guī)范。教師要用普通話,切忌將方言,土語、口頭禪帶進課堂;二、要有科學性。教師對問題的分析和認識要完整、嚴密,對所教內(nèi)容要準確無誤,切忌含糊其辭;三,要富有美感。語文教師要選詞,善于修辭,巧妙組合,口若懸河,出口成章;四、要抑揚頓挫。講到哀痛處要用慢速降調(diào),講到激憤要用快速升調(diào),講到一般敘述處則用中速平調(diào)。
2、無聲語言。無聲語言是指教師的眼神、表情姿態(tài)、手勢、動作等。教學中,教師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帶著鮮明的感情色彩,學生置身于情感氛圍中,不自覺地就會受到熏陶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