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穆爾,裕固族,男,生于1963年春,出身牧民家庭。1987年畢業(yè)于西北民族學(xué)院歷史系,分配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教育局工作,同年4月調(diào)到縣地方志辦公室工作至今?,F(xiàn)任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文化研究室、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地方志編纂辦公室主任。
2005年1月結(jié)業(yè)于魯迅文學(xué)院第四屆高級研討班(少數(shù)民族中青年作家班)。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蒙古史學(xué)會會員。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歷史研究。被選為甘肅省少數(shù)民族作家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張掖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1月到2月間,可怕的寒冷和雪花一直籠罩著祁連山南北。大部分時間里我都在房間里讀書,休息時常常望著窗外覆蓋著白雪的山峰和偶爾露出的蔚藍(lán)色天空。眼前,各種不同的人和事漸次隨著風(fēng)雪云煙遠(yuǎn)去……
記憶把我?guī)У搅藥资昵暗娜荷讲菰?。那是在祁連山東端的夏日塔拉,風(fēng)雪中緩緩走動的牛羊群、黑色牛毛帳篷矗立在靜悄悄的冬窩子山坳坳里,炊煙被寒風(fēng)吹得無蹤無影,鍋里是用積雪融化的水,年邁的老奶奶那蓬松而灰白的頭發(fā)在昏暗的羊油燈光中晃動……
那是一個堯熬爾牧人的小男孩,戴著皮帽穿著舊皮袍,從冬天滿是枯黃野草的山坡上向我走來。我長久地凝視著這個沉默寡言的、總是在人群中落落寡歡的靦腆的小牧童,被高原的太陽和風(fēng)雪拂得黑紅的臉蛋,單薄的身材不像其他牧人的孩子那么強(qiáng)壯。四周一片寂靜,只有他腳下的草叢在沙沙響著。我腳步蹣跚氣喘吁吁地迎著他走上前,太陽西斜,時間長久得令人心里發(fā)慌。我瞇著眼看著,難道這個小牧童就是我?是我幻化成了這個小牧童嗎?
這個牧童家是一座黑色牦牛毛的帳篷和一座白色氈房。放牧著牛群和羊群。牧童小時候可能是個軟弱的孩子,因為他家的小花貓藏在帳篷門后等著抓他的臉時,他就站在門口哇哇哭著不敢進(jìn)門。在他還很小的時候,他的阿爸騎著馬出門幾天,回來后給他和他的兩個姐姐買來一些連環(huán)畫,這是姐弟仨最初接觸到的書。連環(huán)畫自然是漢文的,雖然說慣用母語的牧童剛剛學(xué)說的漢語還十分蹩腳,至于漢字他根本就不認(rèn)識一個,但他還是連猜帶蒙,能看懂連環(huán)畫上的大概意思。那些連環(huán)畫多半都是紅色經(jīng)典。牧童不知道,這些破爛的連環(huán)畫讓他的未來有了另一種希望,使他長大后有了另類的行動。
平常,這些連環(huán)畫疊放在帳篷正上方掛著的毛主席像(從前是佛龕的位置)下的一只斑駁的小紅木箱上,彌足珍貴。那時候,牧童的伙伴除了他放牧的那些小牛犢外就是這些連環(huán)畫。
牧童到九歲時去上學(xué)了,他圍著阿爸那條藍(lán)色的圍巾跟著阿媽和姐姐到了區(qū)上的小鎮(zhèn),冷不丁地從廣闊的群山草原、帳篷和牛羊群邊到人很“多”的草原小鎮(zhèn)上他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像一個被人類抓獲的野獸崽子那樣驚慌不安。阿媽帶著他去求識漢字的姑夫給起了個漢文名字(“文革”期間本族名字是被當(dāng)作封建和落后的東西)。那時他二姐已經(jīng)在學(xué)校上了幾年學(xué),大姐還在群山里放牧。繁忙艱辛的牧場上往往是這樣,如果孩子們都去上學(xué),家里就沒有人放牧了,所以至少有一個孩子必須留在家里幫大人放牧。牧童的大姐留在了家里。
牧童和二姐放假回到帳篷里時,阿爸的馬褡褳里裝著一本沒頭沒尾的《星火燎原》,書里有插圖。牧童和姐姐們輪流讀。阿爸喜歡讀書,他還懂藏文,1958年前堯熬爾人大多都使用藏文,牧童所屬的這個堯熬爾部落長期和藏族人居住在一起,懂藏文的人更多。牧童的阿爸還能用藏語誦唱《格薩爾》片斷,他后來還自學(xué)了一點漢文,在牧場上奔波的閑暇就找他喜歡的書,帶回來后他和孩子們輪流看。
牧童最早看到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套連環(huán)畫。有一次病倒躺在炕上時,他二姐奇跡般地從小鎮(zhèn)唯一的商店里給他買來了一大堆花花綠綠的連環(huán)畫,他看著二姐放在他枕頭上的一堆連環(huán)畫欣喜若狂。其中有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連環(huán)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要知道那是在書籍奇缺的一個偏遠(yuǎn)閉塞的牧區(qū)小鎮(zhèn),而且是在“文革”時代。當(dāng)然,牧童還是一個幼稚的讀者。這些書也是單純而幼稚的,但卻有著無比珍貴而美好的感情。
在牧童那本舊的紅色塑料皮筆記本里有這樣一段話:“……無論現(xiàn)在有些人如何表示對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伏尼契的《牛虻》和瑪拉沁夫的《在茫茫的草原上》的輕蔑,但我在內(nèi)心中永遠(yuǎn)感謝這些作家和這些在我孤寂的童年、少年時代與我為伴的書。我甚至現(xiàn)在還記得那些書中的細(xì)節(jié)。那些書對我影響是深刻的……”
那是個孩子和大人們都一窩蜂地崇尚軍人、暴力和戰(zhàn)爭的年代,到處是黃軍裝、皮帶、徽章和拳頭。喜歡幻想和體弱多病使牧童總是處于各種兒童群體的邊緣。書和文學(xué)的魅力滿足和撫慰了牧童,喜歡書是因為他覺得書里的世界要比現(xiàn)實美好得多。他過于沉溺在自己編織的幻想和書中的世界了,以至于他總是答非所問,上課的時候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數(shù)理化課程總是不及格。他不會玩小鎮(zhèn)上的男孩們玩的種種游戲,人們認(rèn)為他是一個傻里傻氣的家伙。他總是那么不合時宜,那么不起眼,那么孤獨(dú)。
離開了帳篷和阿媽的牧童,只有和他一起上學(xué)的二姐處處呵護(hù)著他。
牧童想念那廣闊而人煙渺渺的群山草原,想念那些和他一起在沼澤草地和泥濘中爬摸滾打、一起喝著牦乳牛的乳汁長大的小牛犢們,那些滿眼純真和信賴地望著他、一邊還用柔軟的舌頭舔著他臟兮兮的小手的小牛犢——他童年時代的伙伴們。牧童想念天空中的鷹和山梁上奔馳的馬。還有,秋日里那長滿灌木的山坡,闃無人跡,一直伸向神秘的天邊,多么讓他神往呵。
牧童說,他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高爾基的《人間》中那一段話:“書籍使我看見了另外一種生活,一種刺激人們、使人們?nèi)ジ纱笫聵I(yè)、去犯法的強(qiáng)烈感情和愿望。我看出周圍的那些人……跟書中所寫的世界完全沒有關(guān)系。他們的生活中,有什么有意義的東西呢?……我不愿過這種生活……這是我很清楚的,我不愿意……”
有些書常常讓他熱淚盈眶,心幾乎跳到嘴里了。閱讀讓他神魂顛倒,使他感到簡直不能像周圍的人那樣生活下去了……
這個軟弱而又耽于幻想與書籍為伴的牧童,急于想越過眼前的生活,越過那個總是讓他感到恐懼和羞辱的小鎮(zhèn),越過那些欺負(fù)他的人們,越過那一個個奸詐邪惡又冷酷兇殘的人,越過自己的心總是被蹂躪和踐踏的地方……他總是夢見自己在飛,飛過了眼前的這一切。可是醒來后周圍一切依舊。
牧童還是夢見自己在飛。他想越過這周圍的一切,到那個友愛祥和的草原上,那里有善良而美好的人們,只有他們懂得牧童的幻想。他夢見秋日的草原一片金黃,牧童在山崗上下了馬時,眼前的一條小河像鏡子一樣閃著光,對面的白樺林在風(fēng)中搖晃。而幻想中的親人們就在這里勤勞而平靜地生活著……
可是眼前的他卻像一個被囚的奴隸,到處亂撞。小鎮(zhèn)學(xué)校的氣氛已是十分可疑,牧人的孩子真的都是低能兒嗎?嘲笑、屈辱和蔑視,讓他心中充滿了憂傷和憤怒,于是血腥復(fù)仇的幻覺像野草一樣在他心中蔓延,有時他也被自己的幻覺嚇一跳。牧童在內(nèi)心深處自視甚高,他堅信有朝一日自己會像一只鷹那樣展翅翱翔。然而,生活的毒害無法遏止地侵入了牧童的五臟六腑。同時,書籍似難以覺察的微風(fēng)吹拂著牧童那滿是酥油味的腦袋,滋潤著他的心。
1976年“文革”結(jié)束時他已經(jīng)13歲,可以找到一些書看了?!兑磺Я阋灰埂贰端疂G全傳》《童年》《我的大學(xué)》《在人間》。他開始胡亂寫些只給自己看的東西?,F(xiàn)實中除了讓他厭惡和痛恨的東西外,還有他深愛著的高山草原、駿馬、小牛犢和夢中的冬妮婭、卡秋莎……這些卻奇異地拼湊成了他童年和少年時代最美的圖畫。
有一次,牧童跟著阿爸去一個年輕時當(dāng)過寺院畫匠的藏族老人那里,他看到一些書籍,其中有一本他喜歡的藏漢詞典,他一直想和他阿爸一樣掌握熟練的藏文。他偷了那本書,他用那句不知從哪兒聽來的“偷書不算賊”的話來安慰著自己,但心里總是忐忑不安。把書拿回家用牛皮紙精心包了一個皮子,然后藏了起來。他二姐知道后訓(xùn)斥了他一頓,讓他把書還給那個老人。他拿著那本書去悄悄放在了那個老人的門前,然后喊了一聲老人的名字,等老人答應(yīng)后他就跑了。
書,書……很長時間內(nèi)他仍然用蹩腳的漢語把“書”念做“副”。堯熬爾語把書叫做“撲其格”,他做夢也想著撲其格,也就是他念做“副”的東西。那時候,似乎只有撲其格才是他最可靠最親切和最友善的伙伴、朋友和老師。實在找不到書看的時候,他就看《毛澤東選集》里的注釋和《毛主席詩詞》。
后來,上大學(xué)的二姐每次放假都給他帶來很多書。那個夏季,晴朗的天氣里,他一邊放牧一邊坐在綠草和金色的哈日嘎納花叢中讀書。寂寥的原野上,淡藍(lán)色的風(fēng)吹動夏天的白云,云朵的影子在廣闊的綠色草地上迅速移動著,雨來了他就合上書站在羊群邊等雨過天晴。
他陸續(xù)讀著二姐給他帶來的書,有托爾斯泰的《復(fù)活》、有雨果的《悲慘世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說《小英雄》、巴金的《家》、《詩經(jīng)》部分片章,《水滸》《紅樓夢》《聊齋志異》《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斯巴達(dá)克斯》《唐吉訶德》,還有屈原的詩、魯迅的小說散文、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還有許多中國和前蘇聯(lián)的,有小說、詩歌和回憶錄……
革命、愛情和反叛起義,列寧、成吉思汗、羅莎盧森堡、陀斯妥耶夫斯基、奧斯托洛夫斯基……還有綠林好漢和盜馬賊都讓他入迷。
牧童在大學(xué)里看《往事與隨想》《一個孤獨(dú)的散步者的遐想》《蒙田隨筆》《靜靜的頓河》《紅與黑》《當(dāng)代英雄》《死屋手記》《文明與野蠻》《藝術(shù)哲學(xué)》,還有萊蒙托夫、普希金、梅里美、契訶夫、杰克·倫敦、莫泊桑、愛倫坡、帕斯捷爾納克、葉賽寧、巴烏斯托夫斯基……每一次閱讀都是絕妙的。書中的愛、善良和美、痛苦和苦難,都讓他想起了那些在群山草原上艱難生存的堯熬爾牧民,想起了在那些女人眼中,那種無限的仁慈,那種無私的、圣潔的感情,那種一定要為人們做好事而使人們得到滿足的愿望。牧人們的性情總是那么富于人性而又高貴,他們往往都是一些理想主義者。他想起了自小就在夏日塔拉草原上看到的奇異壯麗的大自然。謝天謝地,書里和現(xiàn)實中的真善美,啟示了這個像荒野上的一根芨芨草一樣普通平凡的牧童。
牧童從《烏古斯汗的傳說》《蒙古秘史》《成吉思汗》等歐亞草原的文獻(xiàn)資料中了解到了自己的祖先——那個古老的堯熬爾游牧部族的歷史和情感。
那時他看到了張承志的小說《黑駿馬》,他覺得如此準(zhǔn)確地描寫他熟悉的草原生活和游牧人美好感情的似乎不多。后來,張承志那些文字奇崛的散文他每篇必看。阿爾泰的哈薩克人哈力汗向他推薦了艾特瑪托夫,也許是源于他對游牧人的熟悉和同屬阿爾泰游牧文化的關(guān)系,使他對艾特瑪托夫的作品有一種血緣上的親近,一種心有靈犀的感覺。
牧童上完大學(xué)后又回到了祁連山中的一個小鎮(zhèn)。后來的二十年中,他一直在向群山中的牧人學(xué)習(xí)游牧部族古老的知識。這也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
牧童早已長大,但他好像還是那個有點傻里傻氣的牧童。性格上的膽怯、輕信、好面子和猶豫不決,再加上一度貪杯好酒、漫不經(jīng)心,使他犯過許多大大小小的錯誤。往往缺點和錯誤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走錯了一步,錯誤和失敗就會接踵而至。他在這個群山中迷茫、徘徊,白白浪費(fèi)了許多好時光。后來,他性格上的優(yōu)點似乎是戰(zhàn)勝了弱點,閱讀過的書籍幫助了他,過去生活中的邪魔在他的心中燃起的毒焰在漸漸熄滅,性格上的軟弱和膽怯都被他像拔毒草一樣一根根地拔除著。這個牧人之子,在一次次的迷失和錯誤之后,能重新靈敏地跟著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呼喚前行。
牧童閱讀的范圍從來沒有界限。
反叛者、起義者和底層英雄的浪漫和正義,藏傳佛教中廣闊的大慈大悲精神,基督教博大的愛……
除了《圣經(jīng)》之外,還有愛德華·薩義德的《知識分子論》《文化帝國主義》,尼赫魯?shù)摹队《鹊陌l(fā)現(xiàn)》、甘地的《自傳》、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
善良的牧師彼得給他講著。此岸的物欲橫流、兇殘無恥,彼岸的奶與蜜和光明的迦南地……只有愛和慈悲才能拯救人類。懦弱是罪孽??謶质翘搨蔚挠H兄弟。真理永遠(yuǎn)追隨著勇敢無畏……
其實,把存在于人們心中的模模糊糊的某些東西,再加以清楚而精辟的說明,其作用之大是難以想像的。一種比蛇更毒的東西嚙噬著他的心靈,這最痛的嚙噬讓他清醒,讓他感覺到羞愧。讓他心中美好的感情、夢想和渴望復(fù)活。他又像童年放牧?xí)r那樣,堅信充滿陽光和善良的生活,堅信單純、美好的事物和感情。
《古拉格群島》《鋅皮娃娃兵》《荒原狼》《黑麋鹿如是說》《騎兵軍》《古爾德魚書》(片斷)《科雷馬的故事》(片斷)《凱利幫真史》……
斯文赫定的《中亞腹地漫游記》和《中亞腹地 探險八年》,阿托金遜的《橫穿歐亞大陸》,阿爾謝尼耶夫的《在烏蘇里的莽林中》……牧童所繼承的遺產(chǎn)是人類多少年來的寶貴成就。
看過的書當(dāng)然無法一一回憶起來,而且忘記了的可能是對他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書。唉!記憶,眼前掠過一張張面孔一本本書,還有那一片片草原和那一首首歌。年少時,牧童曾渴望遇到書里面寫到的那些善良美好的女人。如今他渴望邂逅過和愛戀過的女人浮現(xiàn)在眼前,相逢的回憶遠(yuǎn)比相逢本身更加幸福、甜蜜和純潔……
最大啟迪的除了書籍就是游牧人的民間歌謠,尤其是堯熬爾人的古老民歌和蒙古民歌。那旋律,那些最深刻的氣質(zhì)全在這些優(yōu)美的旋律中埋藏著。是那民歌,決定了牧童氣質(zhì)的基調(diào)。長詩《沙特》和堯熬爾古代民歌中先輩們那恢宏博大、廣闊無邊的高貴靈魂在蔚藍(lán)色的天空中呼嘯,歌唱,舞蹈!
真理在哪里?原來,真理就像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印度的發(fā)現(xiàn)》中說的那樣:“最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簡單的東西,它就和你自己的存在一樣地簡單?!?/p>
牧童住在群山中一個小鎮(zhèn)上,依舊沉浸在書中、沉浸在自己的寫作和沉思中。牧童有時孤身長旅,漆黑的夜,白雪茫茫的路,滿腹的心事,汽車在荒僻的路上飛馳……書籍、民歌、寫作和旅行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許就是這樣的閱讀、這樣的書籍、這樣的寫作和這樣的民歌使他獨(dú)立不羈,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復(fù)活了。
牧童的頭發(fā)漸漸白了,他還是那個傻里傻氣的牧童。牧童時常做夢,牧童的夢依舊是讓他備受折磨的,讓他死去又活過來的,充滿了誰也聽不到的哀音,但也是奇異的、雄心勃勃的和廣闊無邊的……
牧童時常久久地望著窗外他深愛著的蔚藍(lán)天空和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峰,在那望眼欲穿的連綿群峰和蔚藍(lán)的天空之間,有時候會出現(xiàn)一只振翅翱翔的山鷹。那里有他兒時的夢想嗎?
如果我的記憶還算好的話,我所看見的那個穿戴皮袍皮帽的堯熬爾牧童,那個喜歡讀書的牧童的讀書生涯大致如此。
牧童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冬天枯黃的山梁上,遠(yuǎn)處蔚藍(lán)的天空下,山梁上的積雪尚未融化。在漆黑而寒冷的夜里,牧童和那個冬天的山梁又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瞧,這個家伙又默默地向我走來。其實他已經(jīng)跟隨我很多年,他一直留在我的心里,他永遠(yuǎn)都不肯離去。他是我內(nèi)心的聲音嗎?
如今,有一個聲音常常在我的夢與譫妄狀態(tài)中突兀地鉆出來:你是誰?汗騰格里(薩滿教天神)和于都岡·額客(薩滿教地神)為什么讓你活著?你邁出的每一步,離自己的夙愿越來越近呢,還是越來越遠(yuǎn)?你忘記了在深深的夢中給予了你生命的雙親嗎?你忘記了給你新生之夢的姐姐嗎?你忘記了那些和你在那個偏遠(yuǎn)的群山草原上、一起在沼澤草地和泥濘中爬摸滾打、一起喝著牦乳牛的乳汁長大的小牛犢們嗎?那些滿眼是純真又信賴地望著你、一邊還用柔軟的舌頭舔著你臟兮兮的小手的小牛犢——你童年時代唯一的伙伴嗎?你背叛了那個牧童嗎?你寫出過飽含著那個牧童初衷和美好感情的東西嗎?牧童的單純和美好的感情就一定是可笑的嗎?你忘記了你生命中所蘊(yùn)含的諾言嗎?
窗外,依然是寒冷和白雪籠罩著的群山草原。我該如何回答這個家伙呢?
2月底,寒冷馬上要過去了,籠罩著遠(yuǎn)山大地的寒氣漸漸消失了,明媚的陽光開始在群山間照耀著。究竟什么是正確的生活?那個牧童能告訴我嗎?我讀過的那些書能告訴我嗎?
就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面對黑夜里那一個個質(zhì)問我的聲音,我突然意識到我對我的生命——汗騰格里給予的一個脆弱的禮品,最起碼要做到像凱爾泰斯·伊姆雷在小說《另一個人》中說的那樣:“……我必須從這個所謂的歷史之中,從這個可怖的摩洛克神手中奪回我生命,因為這是我唯一所擁有的,我應(yīng)該還它以本來面貌?!笔堑?,那個喜歡讀書的牧童給我的啟示也是這樣的,我應(yīng)該做到這一點。
那么,還有呢……
責(zé)任編輯 趙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