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人類是什么時候有了愛情的,但我可以知道人類什么時候是沒有愛情的。比如伊甸園里的亞當夏娃,赤身露體、不知羞恥,渾噩而麻木地一同在世,只是上帝覺得亞當“獨居不好”,需要另外“克隆”一個配偶給他。但絕對沒有聽說他們相互試探、寫信、送玫瑰,最后才在善惡樹下以身相許。
因而,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人類的愛情是發(fā)生在始祖被逐出伊甸園之后的。那時人們已經知道了善惡、美丑,心靈之間也開始有了千差萬別的特征。人與神、靈與肉、感情與理智、夢想與實存的矛盾出現(xiàn)了,原始的平衡被打破,個體生命從此陷入了一種永恒的孤獨之中。
而正是孤獨導致了愛情的發(fā)生。孤獨的心是虛沖的,它渴望滿盈;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它渴望投奔——孤獨是愛情的背景,愛情是孤獨的宿命。
古典時代男女授受不親,女子養(yǎng)在深閨、半年數(shù)載不出家門,偶爾到后花園里捉一回蟲,看見一個白面書生,怎能不與他私訂終身?現(xiàn)代社會男女平等,接觸的機會多了,禁忌沒有了,愛情反而不容易發(fā)生。甚至有人悲觀地預測,愛情不存在了,它已死在小說家的謊言里。
其實,不是說愛情不存在了,而是說古典式的愛情不存在了;不是說愛情不容易發(fā)生了,而是說驚天動地的愛情不容易發(fā)生了。因為古典愛情的死去活來是以壓抑的無處不在為前提的。但現(xiàn)代人有誰愿意接受繁瑣而殘忍的禮教束縛?實際上,隨著科技與信息交流的發(fā)展,原本許多浪漫的、經典的愛情方式已經成為不可能。試想,只要賈寶玉有個傳呼,隨叫隨到,林黛玉怎么會那么快地“魂歸離恨天”?只要崔鶯鶯上網,鼠標一點,張君瑞就不會因為相思而病得一塌糊涂;只要有一個高倍數(shù)的望遠鏡,羅米歐站在陽臺上就可以看見朱麗葉家族的所有陰謀……
而遺憾的是,文明時代的“民主規(guī)則”并沒有為愛情開辟出真正遼闊的天空,“性解放”的神話也沒有把歡呼雀躍的男女帶進自由的天國。生命反倒因禁忌的消除而失去了反抗的可能,目的反倒因技術的先進而失去了奔赴的熱情,手段的操作代替了心靈的需要,肉體的快樂代替了靈魂的忘我融合?,F(xiàn)代史上的才女蘇青說,古典的婚姻“往往因預先希望不奢,故揭巾之后,見新郎不禿、新娘不麻,便能歡天喜地偕老?,F(xiàn)在的摩登男女,口口聲聲婚姻應該以愛情為基礎,自己卻不肯拿出愛來,至少是不肯先拿出愛來……結婚反倒難了”。
更為糟糕的是,幾乎一切改正的可能全都封死了。科技與商業(yè)文明在給人們的肉身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分割、包圍了人的心靈。耶穌說:“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庇终f,“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里的,正要怕他?!蔽蚁嘈胚@是對一切陶醉于數(shù)碼時代“文明成果”中的人們一次嚴正警告。
——但我同時相信,愛情作為人性深處的一種本質能力,永不會喪失。處境的險惡、人心的支離破碎只能導致人們對愛和愛情更為急切的需要。文學藝術作為人類夢想的產物,也必然要天天面對愛情或愛情缺乏的狀態(tài)。說《不談愛情》,那是氣話,因為“不談愛情”恰好還是在“談愛情”。倒是出自所羅門的《圣經·雅歌》來得十分老實,他說:“愛情如死之堅強,……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就全被藐視?!?/p>
責任編輯 衣麗麗